导语:
风景秀丽的清华园荷花池,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闻名。今年上半年,这里来了一位特殊的“保洁员”——欧卡智舶水面环保无人船。按下手机App上的启动键,它便缓缓驶向湖中。与其他船只不同,船上空无一人,“驾驶员”全程都在岸上操作。遇到漂浮的垃圾或水草,船不仅不会避让,还会伸出两条“手臂”迎上去,把它们统统揽进“肚子”里。
就像行驶在河面上的扫地机器人,这艘“打捞神器”由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卡智舶”)自主研发。不过,四五年前,水面无人驾驶仅在军事上有所应用,像这样的民用产品研发尚处“无人区”。
“三无”状态下小步快跑让技术走进现实
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博士朱健楠结束国外访学和工作,回国寻求技术转化的机会。机缘巧合下,他和曾经的本科学弟、正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的程宇威一拍即合。瞄准水面无人驾驶的“蓝海”,他们决定进行学科专业资源整合,“尽管与空中无人机和陆地无人驾驶车的飞速发展不同,水面无人驾驶在行业应用上还缺少高频刚需产品,但全新赛道大有可为”。
经过一番调研,他们认为,“不管是从国家对生态环保、河湖治理的重视,还是从民生角度考量,以及市场上的空白,研发无人清洁船进行水域维护都将是一件既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又饱含科技应用价值的事情”。于是,欧卡智舶正式注册成立。
用什么技术打造这样一艘无人船?程宇威说:“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遥控方式操作船来收集垃圾,主要考虑在城市公园湖泊和一些南方城市内河里使用。”但在第一个产品研发过程中,他们又觉得,仅靠遥控器远远不够,“因为遥控还是需要有人一直关注船的工作进展。是否可以让船自己进行河面漂浮物的清扫?”他们又将自主控制导航、环境感知和避障等技术投入研发设计中。
任何创业者都要经历“三无”状态:缺人、缺钱、缺方向。他们也一样:最初的技术团队是两人的师弟和同学,“甚至要去学校奖学金答辩现场‘挖人’”;没有资金支持研发设计,朱健楠就靠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赚奖金、卖配件和杂物去一笔一笔赚。直到拿到第一笔投资,但供应链资源缺乏又成了大问题。他们来到广东东莞,“一家家工厂跑,和工人同吃同住,直到第一台无人驾驶清洁船样机研发制作完成”。
“第一台样机虽然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控制模块,但其实是用PVC管拼起来的。”朱健楠很担心:“一直在高校实验室里的我们会不会是闭门造车”?他们决定“小步快跑”,把第一台样机投入实际场景的测试,让产品不断快速迭代。
“做产品就要经过千锤百炼”。他们跑遍了国内许多江河湖泊,“收集更多数据做产品实测,让产品的适应性和可靠度多增加一分”。朱健楠笑称,因为公司距离西安丰庆公园很近,在公园金湖上频繁的产品测试,使那里几乎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产品、技术并行和“天使”客户一起成长
从第一款产品样机到如今已推出三大系列无人驾驶清洁船,3年多来销售出的上百台船只都是团队一艘一艘卖出去的,“第一个半年里可能只找到大约5位示范客户”。但尽管如此,朱健楠还是很感谢早期的“天使”客户。
“作为创新品类,前几代产品一定会存在各种实际操作问题,我们都会诚恳告知,希望他们能够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回来,升级的新产品还会免费赠送。”他记得第一位客户是无锡的一家环保公司,“我们跟公司反复沟通后,他们甚至愿意用企业内的专项研发经费支持我们,共同完成产品迭代”。
有了客户实际应用的问题反馈,他们发现了更多需求,产品迭代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快了起来。
程宇威还告诉记者,尽管每个水域的水情都各有不同,但他们针对水域类型和水域边缘情况进行了分类,“希望通过几款通用标准化的产品去适应不同水域,在不同水域中存在的细分小问题,我们会通过算法学习等技术让船快速迭代和适应场景”。他们遇到的最复杂的水域场景,是一个两边遮挡比较多的内河,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桥,“在这里进行无人化作业,就会存在信号定位不好等问题,需要我们自己研发新的算法去解决问题”。
就这样,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小型无人驾驶清洁船已迭代了约三四十次,大型船则有近10次产品迭代,并自主研发了一键启动、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区域清洁、自动返航等技术功能,还针对不同水域定制化模块功能,实现了水域清漂、安防巡检、水质监测、水下割草等一系列水域服务。公司也从最初的两人发展到了现在的80余人,并在今年建立了自己的市场团队。据他们的数据统计,散布在各地的船已清理了超过1万吨水域垃圾。
每次看到投入使用的船,朱健楠都会觉得“小有成就”,但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未来朝什么方向继续迭代,用科技力量持续为守护绿水青山作贡献”。关于未来发展,程宇威也谈到,在不断地对水面无人驾驶技术更新优化后,希望能在智能水域交通新赛道上拓宽产品应用范围,“我们在重庆两江新区成功落地了国内首个无人驾驶游船,就像陆地上的无人车、无人巴士一样,希望通过无人驾驶游船的方式,让游客安全、舒适地乘坐,甚至享用一份水上下午茶”。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