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89.如何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对全会《决议》进行了全面阐释,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
  中国文明网开设有声书专栏,对全书109个问题进行连载,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

89
如何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还是一个很小的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一,100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党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0余人,其中42人牺牲遇难,约占总数的25%;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共有55人,其中15人牺牲遇难,约占总数的27%。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踏着英雄的血迹、高举英雄的旗帜继续前进,又涌现出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样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率先垂范的英雄模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又有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树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第二,100年来,党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探月精神;等等。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充分反映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秀品格,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第三,100年来,我们党在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历史大势浩荡前行,势不可挡。只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才能书写属于时代的历史伟业。在百年奋斗中,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党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本色不变,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治定力不变。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不断回答和解决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
来源: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复审:罗林   轮值:罗林   三审:邓植尹
二审:王小宁   责编:杨荃 王小伟   校对:党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