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穷首富”,生前无房无车,死后裸捐2000亿,谁还记得他?





2007年6月2日,一位老者在香港逝世。
 
届时,整个香港陷入悲痛。
 
多位国家领导人发出唁电;
 
不仅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为他扶灵,香港首富李嘉诚也在其中;
 
中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灵柩上覆盖五星红旗;
 
追悼会当天,很多普通香港市民自发前来,坐满了整个会场,送这位老者最后一程。

 
这位老者到底什么来头?
 
在香港,享受过最高级别葬礼的,唯有两人,一位是霍英东,另一位便是这位老者。
 
他的名字叫,庄世平。
 
世人皆知首善富豪诸如曹德旺、陈嘉庚,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
 
他的故事不该被灰尘埋没,他做的事情不该被世人遗忘。
 

1911年,广东省普宁县一户书香世家,出生了一名婴孩。
 
家里人给他起名,庄世平。
 
少年时期,凭借家学渊源,自己又肯努力, 他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12岁离开家乡,到汕头营石中学读书,后来中学求学于上海浦东中学。
 
18岁到古都北平读书,在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大学读经济系。
 
师从学界大家陈豹隐教授,他是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到国内的学者。
 
学习的是最进步的思想,接触的最优秀的一群人,身在其中,庄世平很难不受其影响。
 
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东北三省,东北很快沦陷。
 
身为心忧家国的年轻人,庄世平无法视而不见。

 
他说过:“我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切肤的国耻之痛!令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他白天组织学生进行募捐演讲,募集钱财和衣物;
 
身体力行支持爱国将士出关抗日,并带头到火车站为将士送行。
 
夜晚伏案写作,庄世平写得一手漂亮文章,演讲稿总是能够感染在场的所有人。
 
大学毕业后,庄世平因长期组织学生运动,国内无法容身,在爱国友人的邀请下,去到泰国崇实中学任教。
 
虽然身在泰国,庄世平没有一刻遗忘飘零破碎的祖国。
 
他白天教书,晚上宣传爱国思想运动,动员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与此同时,还在泰国《中原日报》作为主笔,发表大量文章。
 
庄世平的行为,不仅引起了泰方的注意,还引来日伪分子的秘密通缉。
 
为了逃避追击,他开始从思想宣传,转为实际运动。
 
当时,东南亚地区的援华物资只能依靠一条滇缅公路来运送,
 
为了确保物资顺利运往国内,他不仅亲自考察滇缅公路,写下2万余字的《滇缅公路考察报告》。

 
同时,还为滇缅公路的物质运送大力奔走。
 
缺少运送司机,他就多方奔走,冒着生命危险亲赴马来西亚求助陈嘉庚,发动华侨司机齐力助力这条物资队伍。
 
在当地爱国侨领的帮助下,庄世平还一手创办了“合盛商行”、“安达公司”等商会机构。

 
这些商行不仅为当时的爱国运动人士进行掩护,赚回来的钱又全部输送到当时如火如荼的国内战场,并且提供大量资金,药品等救援物资。
 

周恩来曾说:“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
 
建国前夕的中国,经济凋敝,民生艰难,特别是香港,金融体系一直被英国所垄断。
 
为了避免外币继续收刮南方地区的财富,当时任中国香港分局书记方思琼说:
 
“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要建立自己的银行。”
 
这么重要的任务,落在了庄世平的肩上。
 
开银行,比开公司要艰难得多,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
 
庄世平拿着向组织借的一万美元,并且保证只能赚钱,不能赔钱,就出发到了香港。
 
“南洋商业银行”,就这样被创办起来了。
 
当时的香港,英资银行垄断着当地的金融系统,并且严格管控华侨将资金转入内地。
 
庄世平想,既然其他银行不做这个业务,那我就来做,他提出“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业务,切中了海外侨胞给家乡汇钱的需求。
 
南洋商业银行的资金,因此源源不断地涌入,短短半个月,南洋银行就从1万美金到523万港币。
 
1949年12月15日,运营2年的“南洋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当天,庄世平顶着巨大的压力,在银行楼顶升起了全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当时距离香港回归还有48年,将近半个世纪。
 
当时,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全港都在米字旗的统治下,到处是英式氛围。
 
能在这里升起一面五星红旗,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代表的意义,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言而喻。
 
很快,庄世平又把银行开到了澳门,澳门南通银行就这样被创办起来。

 
有了南商银行的成功经验,南通银行很快解决了当地侨民汇款难的问题,并且像南商银行一样,很快发展壮大。
 
很难想象,当初仅仅凭借1万美元启动金,只有18位职员的银行,在庄世平的运营下,成为拥有50家分行,2000多名员工,总资产高达2000亿的大型银行企业。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这位在两岛奋斗半生的86岁老人,终于等到了。

 
看着殖民者的旗帜缓缓落下,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庄老眼含热泪地表示,夙愿已了。
 
他说过:
我这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气,就想争口气,让中国人坐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
 
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也死而无憾了 。
 
从白手起家,到拥有千亿财富,在一般人看来,庄世平原本可以过着豪门奢侈的生活。
 
但现实并不是这样。
 
在香港主持工作多年,一直没有置业,始终租住在银行的员工公寓里。
 
出门没有司机,无论到哪里,都是跟普通人一样乘坐公交地铁。
 
总是穿着一件领口已经磨损的白衬衫,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普通的老头,身上唯一佩戴的一块手表,已经带了几十年,也不过一百来块钱。
 
衣服破了就打补丁,家具也一直是几十年的老款式。
 
庄世平生活上一切从简的家风,不仅自己以身作则,也对孩子也严格要求。
 
庄老的6个儿女,他们从没有借助父亲的荫庇,为自己谋福利。
 
不仅没有从政,甚至连做小生意的都没有。
 
相反,他们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其中大儿子,一直做着公交车司机的工作。
 
父亲过世后,他们没有继承任何形式的遗产。
 
庄世平对自己很苛刻,对家人很严格,但是对祖国的建设却异常大方。
 
他跟李嘉诚曾经有一段历史性的对话。
 
李嘉诚:“世平兄,你说,人生什么最有意义呢?”
 
庄世平:“兴学育才最有意义。像陈嘉庚先生一样,名字和他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在庄世平的牵头下,李嘉诚和众侨商斥巨资创办了汕头大学。

 
1986年,75岁的庄世平决定退休,此时他做了震惊世人的决定,他大手一挥,将自己一手创办的价值2000亿的银行无偿转交给国家。
 
生于斯,长于斯,还于斯。
 
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一个赤子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曾经有记者问大儿子,会不会因为没有遗产而埋怨父亲,
 
他说:
 
“‍父亲总是教导我们要自食其力,不愿意借用自己的影响为子女办事。我到香港后,他从不过问我的事。”
 
“我们是没有什么埋怨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一批人是这样做。”

 
回顾庄老的大半生,他对自己很严苛,甚至毫不在乎,但是对待周围人却异常温和平易。
 
香港金融界知名人士刘梦熊曾评价他:
 
“不管大事小事,庄世平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他才是香港的‘黄大仙’。”
 
作家夏萍写作《李嘉诚传》时,曾经向庄老请教,
 
“他总是帮人细致入微,是想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
 
后来,在庄世平的帮助下,夏萍创办了《领袖》杂志。
 
还有一次,有一幅王羲之十七个真迹的墨宝流落别处,有关部门找到他,希望他协助购回,后来在庄老的运作下,顺利到手。

 
晚年时候,太太林影平患上老年痴呆,当时已经是高龄的庄世平,亲自照顾太太的饮食起居。
 
每天早上要给太太穿好衣服,晚上会细心地给太太擦脚。
 
不管在外面有多忙,他都要赶回家给太太做饭吃。
 
后来,因为香港住院费用昂贵,他为了节省开支,不给国家添麻烦,偷偷将太太转到深圳住院。
 
虽然他衣着普通,一贫如洗,有一次参加国际会议,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传奇人物。
 
会议结束后,退场的走道上,所有人排成一排,目送让庄老先行离开,向他伟大的人格和贡献致敬。

 
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评价他:“庄老是伟大的幕后英雄。”
 
为了国家的发展,他甘当了背后的角色,但是他的品格,他的贡献,他的传奇经历不该被时间埋没,被人们忘记。
 
每个现在仍旧享受其福泽的人应该记得;
 
每个被他传奇的人生经历,被他高洁的人品打动的人应该记得。
 
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明星,即使时间过去再久,他的人格魅力也毫不褪色。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经给他的挽联写道:
“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
 
点个“在看”,致敬庄老,光耀永存。
作者 |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