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杨宗纬,中年才懂李宗盛




镁光灯下,一位年过半百的男人正在深情演唱:
“让往事都随风去吧,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仍在我心中,虽然已没有他……”
嘶哑的嗓音中透着沧桑,浅白的歌词里又写满哀伤。
台上的歌者闪闪发光,台下的听者热泪盈眶。
他,就是华语乐坛的“音乐教父”李宗盛。

2022年初,他远赴美国举办演唱会,一首首喜泪悲欢的经典老歌唤起了人们久远的回忆。 
而与李宗盛一样让听众泪腺崩溃的音乐人便是被奉为“催泪歌神”的杨宗纬。
每每唱歌,他磁性的声音总能叫人听出心疼的感觉。

事实上,每一首歌,都代表一种心情、一种经历。
他们的歌,不仅是故事,更是人生。
其中,有不可说的涩、躲不过的难和逃不掉的苦。
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自然也会品出不同的滋味来。

黯然心碎,才是爱的代价
1958年,李宗盛出生于台湾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瓦斯行的老板,母亲是国中教师。
从上学时起,他的成绩一直很差,中考落榜后不得不在一所私立工专就读。
可是,别人读了5年就毕业,他读了7年还修不够学分。
也正因为此,他的父亲放下狠话:“你注定是个没出息的人。”
亲人的嘲笑和疏远让他苦闷不已,那时,陪伴他的只有一把木吉他。
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李宗盛和好友组建了“木吉他合唱团”。
在一次演出活动中,他认识了已小有名气的女歌手郑怡。
时间久了,他们暗生情愫。
之后,郑怡所在的公司准备为她出新专辑,需要一名制作人。
在她的极力推荐下,公司决定试一试并不出名的李宗盛。
李宗盛制作了首张名为《小雨来的正是时候》的专辑,没想到,郑怡红了,李宗盛也崭露头角,他们的感情日渐升温。
而他因为表现突出而成为台湾乐坛抢手的制作人,不久便应邀加入滚石唱片公司。

他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不免也少了和郑怡相处的时间,感情矛盾越来越多。
缘聚缘散终有时。
在一日日的失望与失落中,两人曾轰轰烈烈的爱被消磨殆尽。
她要的陪伴,他给不了,他们分了手。
不久,李宗盛与张艾嘉合作。
他写《爱的代价》时,张艾嘉已经结婚了,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多年以后,在李宗盛的演唱会上,张艾嘉担任嘉宾。
接到话筒后,她问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问题:“你有没有爱过我?”
李宗盛立马语塞,演唱时却泪眼婆娑。
或许,这算是李宗盛写给张艾嘉的最后一封情书: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平实直白的歌词,说透了世事,道尽了心酸,引得很多人触情落泪。

歌者,情之声也。
对于爱已入心、情已入骨的人来说,有些歌瞬间就可以把他们带回到从前。 
而作为李宗盛的关门大弟子,杨宗纬的不少歌曲也道出了失恋的忧伤,低回婉转的声音、温柔细腻的表现也是一开口就让人忍不住泪雨滂沱。
一曲《听说爱情回来过》,唱出了错过的遗憾和离别的怅惘。
一句“惊觉爱,是无我”中,爱而不得的压抑、化解不开的悲痛久久不能平复。
有粉丝评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杨宗纬,他既像是倾诉者也像是倾听者。
他的歌里,有超脱,有彻悟,却又在极力掩饰那些难以忘怀的伤痛。
曾梦寐以求的海誓山盟的爱情,也不过“黯然心碎”,这就是爱的代价。

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
到了1986年,经人介绍,李宗盛结识了时任香港电台节目DJ的朱卫茵。
郎才女貌的两个人你侬我侬,迅速坠入爱河。
一个在台湾,一个在香港,他们常常靠着电话诉说着对对方的思念。
两年后,朱卫茵有了结束异地恋的想法,李宗盛立即答应了。
朱卫茵开始安心在家做贤内助,时间一长,所有的浪漫和激情,都变成柴米油盐的琐碎。
若是生活一如既往,他们也许会平淡地相守下去,可天不遂人愿,李宗盛移情别恋了。
在他的演唱会上,他盛情邀请林忆莲做嘉宾,且毫不顾忌台下的妻子,与林忆莲共同演唱了《当爱已成往事》。
他嗓音里的深邃和她眼眸里的柔情混在一起,唱哭了台下的粉丝们。
她对他的膜拜,他对她的怜爱,悄悄寂寂地留在了心里。

事后,朱卫茵给林忆莲打了一个电话,没有问责,没有辱骂,只是告诉她自己一家很幸福。
林忆莲明白她的意思,只身前往加拿大。
李宗盛听闻后,抛家弃女追随而去。
在林忆莲的寓所外,他等了一夜,一腔痴情让她大为感动。
这一晚的经历,后来被李宗盛写成了《为你我受冷风吹》。
“为你我受冷风吹,寂寞时候流眼泪”,缠绵缱绻的歌词让人听得情不能自已。
人心最是深情,也最是凉薄,他追得佳人归,却将漫天的痛楚丢给了妻子。
朱卫茵是明事之人,体面地退出。
在他们分开的次年,李宗盛和林忆莲就走进了婚姻。

只是世事难料,婚后的他们并不如以前那样爱得痴缠爱得难分。
即便深情似海,也敌不过岁月蹉跎,任谁都是如此。
因为各自忙于事业而不得不分隔两地,李宗盛处于事业最低谷,林忆莲迎来事业高峰。
加之性格差异大,两人间的关系日渐疏离,仅仅过了6年,他们成了彼此的旧人。
十几年后的演唱会上,他们隔空对唱《当爱已成往事》,李宗盛几度哽咽失声。
斯人已去,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果真成了往事。
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辛夷坞说:“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
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他们,也是如此。
那奔赴爱情时的一腔孤勇,到最后都变成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爱了,便以为地老天荒;厌了,便即刻一刀两断。
从此,各自安好。
他们也都懂了,即便身边没有了那个曾心心念念的人,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不同。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结束第二段婚姻后,李宗盛迁居北京,创办了手工吉他厂,以女儿们的名字首字母命名。
很多时候,他到点就会放下做琴的工具,赶着回家给女儿们做饭。
他也会参加一些访谈节目,与朋友们畅聊音乐和人生。
梦想起于尘埃,生活归于烟火。
人间烟火气,才是最抚凡人心。
曾经,他歌唱着凡人的苦辣酸甜;那时,他沉迷于温情的烟火人间。
慢慢地,于他,凡俗的生活磨掉了锐气,增添了静气。
2009年,沉寂已久的李宗盛推出了一首《给自己的歌》,立时引起轰动。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想要不可得”的无奈,都有“该舍的舍不得”的彷徨。
一句歌词,就是一个故事;一段旋律,就是内心的起伏。
他半生的苦涩,都被埋进了人生的山丘。听者,或失声哭泣,或静默无言。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
十年的跌宕、挫败、孤独、感悟汇成一首歌,寥寥数言,字字刻骨,声声戳人,唱尽苍凉,听来都是心碎的声音。
或许,只有历经波折的人,才能淬炼出这样震撼的歌声,才能洞悉这歌声里的深意。
他用一首歌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个个字,一个个词,一句句话,铿锵有力,叩问着人心。
没爬过山丘,无数的期待在心头;爬过了山丘,却发现已无人等候。
但纵是如此,他“终于敢放胆、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从年少轻狂到白发苍苍,跨过坎坷的他不再焦虑、不再惊慌。
至此,他与自己和解,亦与生活和解。
他也直言相告,希望粉丝们不要像他一样经历得这般多。
几年之后,杨宗纬唱了一首《越过山丘》来致李宗盛,歌里是无尽的岁月,是酸涩的人生。
“逆着背影婆娑的人流,向着那座荒芜的山丘,挥挥衣袖”,他作别往昔的时光,也作别往昔的自己。
他的歌声里,尽是千帆过尽的沉稳,是铅华洗净的平和,是润物无声的温暖。

有人说:“再凶猛的海浪,也会归服大海;再热烈的感情,也会归于平静。”
无论以往的人生经历有多么惊天动地,经年岁月后,一切都将过去,心中再无大江流,眼前只是平野阔。
越过山丘后,大多数人在回想走过的路时,纵然有很多心碎的时刻,也能微笑释然。

千篇一律的情歌比比皆是,至情至性的歌手万里挑一。
李宗盛和杨宗纬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每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
从他们的歌声里,我们大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人生如歌,歌里有千种情,万种伤。
他们的一首首歌,将年少的梦想、爱情的挣扎、分离的苦涩、世事的艰难一一参透。
那些深沉的歌词,那些动人的旋律,给了我们回望过去的机会。
有些情,止于唇齿;有些爱,掩于岁月。
但每一首歌,都触碰着回忆。
年少不知杨宗纬,中年才懂李宗盛。
他们的歌,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周国平说:“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
人之一生,生活有起起落落,感情有分分合合,可我们还是要乐观以对。
我们都曾久经雨雪风霜,饱受世事磋磨,很多歌曲虽不撕心裂肺,却让人痛彻心扉。
他们从不刻意煽情,我们却早已泪目。
有人感叹,听懂他们的歌,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因为这就意味着你已满衣风尘,身在局中。
所以,歌里的离愁别怨,愿你永远不会懂;歌里的人间至苦,愿你永远不经历。
往后余生,愿你每一天都活得热气腾腾!
作者 | 卜一,漫游云水间,闲记红尘事。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