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万考生
多少人能过国家线?
今年的国家线出乎意料的上涨,以至于有同学问说,到底多少人能过线?
要知道国家线的划定是相关部门在综合考虑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区域均衡发展、民族政策等情况下,按学科门类划定的。
关键因素是总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国家线的上涨,主要原因是考生的整体考试成绩有所提高,上线、入围复试,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在具体专业所有报考考生中的排名。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2021年已经达到105.07万人,比2015年硕士生招生规模(57.06万人)增加了近一倍。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依然会保持小幅增长,招生计划预计超过110万。如果是入围考生按扩大20%的比例划定分数线,上线的学生将有132万。
但实际上全国过国家线人数从未公布过,只能从部分高校公布数据来看:
深圳大学:
2021年参加网上确认的人数19735人,实际参加考试的有16047人,最终过国家线的只有4528人,仅仅只有报考总数的28.2%,过线率不到30%。下图为深圳大学2016~2020年的过线率统计:
郑州大学:
2020年报考郑州大学考生共有29958人,过国家线的有10259人,过线率34%。
当然,这两所高校的数据不能代表全部,只能作为参考估计,上国家线的人数大约占报考总数的30%~35%之间,也就是说大约有130万~160万人过国家线。
过国家线不代表今年一定有学上,国家线的划定依然考虑复试差额,过线只能说明有机会参加调剂。
今年国家线大涨,过线不易,考研也越来越难,打算调剂的同学们也要尽最大努力,争取今年就上岸!
这些院校已公布复试线
国家线出来了,然后复试线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开始复试?调剂生怎么办?调剂系统什么时候开?
截止目前,已经有15所自划线院校以及1所非自划线院校公布了复试分数线。已公布复试线的学校有:
自划线院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非自划线院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复试分数线详见文附录。
自划线大多是先公布校线,然后各院系以校线为参考,根据本学院各专业考生初试成绩、招生人数等情况综合划定专业线,最终专业线决定考生能否进复试。
自划线院校为啥出线早?因为自划线院校全都是985,教育部直属,招生人数由教育部确定。而非自划线院校,很多是省属高校,招生人数由教育部下达给各省,省级再下发给各个招生单位。
所以说,虽然国家线公布了,但是具体的招生人数还不确定,所以现在很多非自划线院校无法公布复试分数线,无法确定具体的调剂缺额人数。
34所自划线院校已经有15所院校公布复试线了,预计明天后天出线完毕。非自划线院校就看下周的动静了,可能也会陆续公布复试线。
复试调剂时间表:
3月11日国家线公布。
3月11日起,自划线院校陆续公布复试分数线。复试3月中下旬陆续开展。
3月中下旬,非自划线院校集中公布复试分数线。复试线公布后快则一周内,慢则半月内开始复试。
3月下旬,研招网调剂系统开放。
4月30日调剂系统关闭,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结束。
5月~9月,公示拟录取名单,考生办理调档、登记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发放录取通知书,2022级硕士研究生开学。
以上时间安排供参考,以实际相关单位公布时间为准。
调剂生如何准备复试?
随着复试分数线的公布,公布调剂信息的院校会更多,一方面还需要搜集调剂信息,有合适的继续递交申请;另一方面,此前联系过的,说等国家线出来之后再说,可以试着联系问问看。还有比较重要的是准备复试。
都不知道要调剂哪所学校,专业课考试内容不一样,
到底该怎么准备调剂复试?
已经确定要参加学校调剂预复试的考生(有高校会提前给调剂生复试),按照调剂院校的复试科目、参考书目进行准备。
现在还没有收到肯定的通知,不确定自己能调剂哪所学校的考生,先准备通用的部分,比如个人简历、自我介绍,英语口语等等。另外,在找调剂时,一般会选择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进行调剂,这样复试通过的几率也更高。考查内容和自己的初试专业课多少有相关的,可以熟悉下初试专业内容,以防时间长把专业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还有,对于调剂生的面试,有些可能从发送复试通知到开始面试,间隔非常短,根本来不及复习专业课,而老师们也知道,不会像一志愿考生那样去按照复试参考书目去考查,更注重的是你个人的综合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从回答问题看你个人的性格,甚至看眼缘,所以说调剂运气占一部分。
还非常有可能根据你简历去提问,结合你在自我介绍中所提到与专业相关的内容,随机问问题。
所以,现在非常重要的就是,你要把简历中,所有一切与你所考专业相关的项目、知识熟悉一下,比如你写到了本科阶段的一个课设、或是毕业论文,老师都有可能顺着这些提问,你在某个活动或者项目中主要负责什么,毕业论文你有什么想法等等,从中看你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以上是给调剂生提供的几个准备方向,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