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研生和保研生,导师更偏爱谁?


小伙伴们
大家好呀~
相信很多2023考研的小伙伴已经走在备考路上了,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个小伙伴们都比较关心的话题

考研生和保研生哪个更受导师喜欢?
一般来说答案是:
保研>考研,本校>外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以清华大学土木为例,每年的研究生名额大部分给了保研的,考研的指标很少。
这里的保研包括:本校保研与外校保研两部分,都是受欢迎的。
为什么老师们喜欢保研生呢?
很多老师认为保研能够选出更理想的研究生人选。这一观念要从保研与考研的方式说起。
考研分成两部分:初试和复试。
问题就出在初试上。在实践过程中,导师们发现初试成绩非常高的小伙伴,入学之后,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研究能力都达不到标准,这让导师们不得不想办法找对策。
对策一:加大复试比例
目前我们学校把初试分数折算成100分,然后比例设为50%。也就是说,初试高出50分,在总成绩中仅仅算5分。
对策二:加大保研比例
有些考研er初试考了400多分,但是复试表现又很差,这时候用复试成绩增大考研录取难度也是可以的,不过容易引发争议。
同时,复试持续时间也不长,复试内容也毕竟有限。
保研的考察手段比研究生统一考试要丰富的多,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科研夏令营,除了查看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外,在科研夏令营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进行考察。
我们需要培养什么能力?
导师喜欢保研生,不是因为他们是保研的,而是他们的能力。下面就跟大家说说: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哪些能力。
科研能力
特别是理工科,想要考研的小伙伴们有时间最好进入科研项目,好好补一下科研能力。多去实验室走走,帮良心教授们打打下手,尤其是助理教授/副教授那边,你参与到一线科研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学习能力
研究生学习,不是本科的延续。研究生学习,是主动性很强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靠自主能力。做到主动和独立,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安排、文献阅读、学习总结、课题计划等等,读研究生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主动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思维方式,思考能力,思考习惯等,要让导师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
意志力坚定
除了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外,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力,要不惧困难,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相对枯燥的科研生活中坚持到最后。很多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优秀,却对承担具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感到畏惧,甚至不少人害怕难以完成任务而选择中途退出。
还有的同学意志力不坚定,往往三心二意,最终一事无成。这样的同学尽管看起来也很努力,但由于没有固定目标,见异思迁,做了无数的无用功,这样是很难把科研做好的。
各位小伙伴,你是哪种方式读研的呢?如果你正在准备考研,一定要坚持下去哦,这段备考过程会是你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