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399期
  ——野史纲目——
对付说不上,乾隆最多就是看李卫不顺眼而已,一直到去世,乾隆是让他风光善终的。耐人寻味的是李卫作古多年后,乾隆竟然跟死人计较: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托名立庙,甚为可异!

乾隆在一次游历江南赏西湖的花神庙时,看到庙里立着的西湖神像很像李卫,乾隆见李卫在江南百姓心中的声望如此之高,顿时怒不可遏,怒骂其不过仰仗着先皇的宠爱嚣张娇纵任性,并非一个公正纯臣,现在把自己塑造成了胡神享受祭祀,实在可恶!随即下令拆除并捣毁李卫的所有神像。
那么李卫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如何,他是否真的依仗雍正皇帝的宠爱骄纵任性,他又为何能让乾隆皇帝在自己死后多年,拆毁他所有的神像不让杭州的老百姓跪拜他呢?
l 李卫的开挂之路
李卫出身于江苏徐州的一个富裕的家庭,殷实的家境让李卫即使不读书也可以富贵闲散一生。李卫虽然没什么文化,却也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他天资聪颖,向往当官。
在他快三十岁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一转机:康熙晚年吏治不清,财政紧张,各地财政赤字严重,于是向民间售卖官职的现象应运而生。
李卫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斥巨资买捐了一个从五品外员。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李卫一路平步青云,官职如开挂一般一路高升。他很快从兵部员外郎升为户部郎中。
康熙去世,雍正即位,李卫的才能更加得到雍正的赏识,他立即提拔李卫为云南盐驿道。盐驿道是一个肥缺,家里不缺钱的李卫没有在这个职位上面东歪心思,在任期间他为官清廉,政绩突出,为朝廷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雍正对他很放心,不久又任命他为云南的布政使并兼管盐驿道。李卫不辱使命,给雍正皇帝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雍正龙心大悦,升任李卫为浙江巡抚。李卫在雍正朝期间升官的速度
如坐火箭一般,很快又从浙江巡抚做到浙江总督一品大员,然后又是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官至一品,稳稳当当的成为雍正的三大宠臣之一。
乾隆上台后,因李卫表现突出还赐给他“四团龙补服”给予李卫至高的荣誉。直到乾隆三年李卫病重,乾隆对他也表现得很关切,常常派太医去给他诊治,死后得乾隆以总督的规格厚葬,并赐谥敏达。也就是说,李卫至死也是非常风光的。
l 李卫的政绩与声望
李卫一个非科甲出身靠花钱买官进入官场的官员,能够历经三朝,一路平步青云,得以善终靠的不只是运气,在任期间李卫不仅政绩斐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不徇私枉法的作风也获得皇帝的信任百姓的拥戴。

1. 不畏权贵,不负君主。
李卫在康熙朝时曾任过户部郎中,那是一个容易得罪人的职位。他分管户部的某位亲王属下要求每收缴千两白银就要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平库银,李卫认为这无疑是让税收工作难上加难,换做其他人为了不得罪这位亲王,都会配合。
偏偏李卫不答应,还在走廊上写着“某王赢钱”公开指明那是非法收入,那位亲王没有办法只能停止多收。李卫这种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做法让他深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雍正皇帝是经历过非常残酷的竞争才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的,初登宝位的皇帝急需培养能纯粹为自己所用的势力,作为一个靠捐官进入朝廷的背后没有任何复杂的关系网,单纯如一张白纸的臣子,李卫无疑是雍正值得培养的忠臣,聪明如李卫,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
雍正一上位就大刀阔斧整治吏治,清查亏空,振兴财政。当时的盐业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命脉,雍正毫不犹豫的把李卫放在了云南盐驿道的位置上。
云南地处边陲,民风彪悍,走私,亏空情况泛滥,家里不差钱的李卫不辱使命,没有被巨大的利益诱惑,干脆利落的打击卖官走私,又降低官盐价格,提振了官盐的销售,使得云南的盐政得以厘清,为国库贡献了大笔大笔的财税收入。
2. 不徇私枉法,严厉惩治盗贼。
深得雍正信任的李卫,在浙江任职期间除了在缉查私盐,修筑海塘等方面取得斐然成绩以外,在抓捕盗匪上更是杀伐果断大快人心。
雍正六年江南匪盗横行,地方官屡次剿伐无果,这伙势力要么利用迷信手段迷惑民众为非作歹,要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地位。身负捕盗重任的李卫通过明察暗访,得知盗匪横行,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一部分官员跟盗匪勾结,常常包庇他们。

李卫豪不殉情,上书弹劾了那些官员。接着直捣盗匪的老巢,将他们一网打尽,其中令人闻风丧胆的贼首甘凤池也被处了死刑。李卫的这一举措严重打击了前朝遗民的气焰,肃清了前明在江南的势力,也让百姓的生产生活进入正常秩序。
3. 尊重文人,惠利百姓。
李卫是一个粗人,自己不读书大字不识几个,却非常尊重文人,曾经出钱修过浙江通志,也给在读的士子们丰厚的资助。
雍正年间因浙江发生多起文字狱,雍正下令禁止浙江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李卫就经常深入到士子中,调解各种矛盾,将表现好的士子一一记录在档,然后上奏给皇帝,替他们求情,恢复了他们的科举考试。因此李卫在浙江文人心中有很好的印象。

李卫在浙江任总督期间,为官清廉,不管是缉查私盐,修筑海塘还是追捕盗匪,种种政绩都让浙江的老百姓实实际际上手到了实惠。因此,百姓都很爱戴他,甚至还为李卫及其妻妾立庙以供他们跪拜。
l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注定不是乾隆欣赏的那一款。
李卫之于雍正,那是绝对的忠臣,直臣。李卫的为人为官之道深得雍正的心,同时正因为雍正的信任和重视,李卫才能放心的放开手脚去做事情,进而取得卓然的政绩,平步青云。君臣二人创造力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然而作为“类祖不类父”的乾隆皇帝,他的执政理念与雍正皇帝自然是不同的,所以他的身边需要的自然就不是李卫之流的大臣了。
乾隆一上台,之前深得雍正宠爱的几位大臣下场并不是很好,相对而言,乾隆对李卫就要友好得多。这也要得益于李卫敏锐的政治嗅觉,他做事不碰触乾隆的逆鳞,让乾隆抓不到他的错处。
虽然一些作为让乾隆不满,也找不到借口发作。由于李卫的所作所为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乾隆心里不管怎样不喜欢李卫,表面上也得给足李卫面子,给予他应有的体面。
直到李卫死后多年,乾隆下江南看到被百姓供奉在寺庙中的李卫的神像,他才找到了发泄的出口,大骂李卫依仗先帝的宠爱骄纵任性,不配立庙祭祀,下令撤除李卫神像,一除憋闷在心中的恶气。

l 小结:
李卫是汉人官员,在满人建立的政权里他能够位极人臣,跟雍正皇帝重用汉人官员是密不可分的,而乾隆皇帝却没有那么信任汉人官员:
乾隆上位伊始,李卫仍然高调的打压满人官员,虽然是那些被打压的对象是罪有应得,却还是让乾隆皇帝不满了。
大胆猜测一下,李卫是在乾隆三年去世的,他之所以能够在死后得到乾隆赐是谥号敏达,以总督的礼仪下葬,享尽尊荣,得以善终,那是乾隆还来不及抓他的错处收拾他,如果再晚几年,李卫的结局或许将会改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