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09期
——野史纲目——
老三胤祉是否被囚禁毙命,解释权归雍正皇帝所有,与三皇子是否关心政治无关,皇宫本就是一个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地方。
雍正是这样评价哥哥胤祉的:
“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悉,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说白了就是在兄弟众人中,三皇子胤祉才华横溢,无人能及,但是呢,兄弟二人40多年的情谊,雍正却始终不能将其感化,他的才能确实令人羡慕嫉妒,而且大有用处,但是却始终与雍正有二心,这就是雍正内心矛盾的症结所在。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简单概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曾几何时,你是不是一直有一个皇帝梦?看完学霸胤祉的悲剧,估计你就再也没这个念头。
我国古代,帝王家本就是无情的代名词,其实无论是当皇帝还是不当皇帝,都需要承担忽视亲情的痛苦。
位高权重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不可能拥有成人一般的七情六欲。
何况当年雍正胤禛与三皇子胤祉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康熙皇帝,是一位相当高产多子的帝王,在他这一生68年的人生岁月里,总共生养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还不包括养子养女。
有着众多子女的康熙皇帝,并不担心自己后继无人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儿子过多,究竟该将皇位传给谁?这也成了康熙皇帝晚年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儿,尤其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也让当时的康熙深受其害。
之所以被称之为九子夺嫡,是因为当时总共有9个皇子参与到了皇位争夺战中,该事件发生之时,也并非所有的皇子都有条件,有资格参与竞争,首先是年龄要达标,其次才能实力,都不容小觑。
说是九子夺嫡,实际上真正有实力的,或者是胜算比较大的,除了我们今天的两位主角,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也即雍正皇帝,这就分别是大皇子胤褆,二皇子胤礽,以及当时闹得比较凶的八皇子胤禩。
老大胤褆是庶长子,本来不受康熙喜欢,明知自己已经无望的胤褆,选择和八皇子胤禩站在一起,二皇子胤礽由于提前得知自己胜券在握,被立为皇太子之后,反而忘乎所以,骄横跋扈,先后被数次废除,也将自己的优势逐渐作没了。
当时说来说去,反而演变成了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与八皇子胤禩之间的皇位争夺战。
说来说去,胤祉与胤禛、胤禩都是竞争关系。
当年大皇子胤褆之所以提名老八,就是因为他俩是同一个母亲惠妃抚养长大,所以两人关系比较好,老大胤褆出事,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胤祉,大阿哥胤褆当年视二皇子胤礽为主要竞争对手,由于自己是庶长子,所以就想方设法除掉胤礽,但是没想到这样的做法遭到康熙反感
而胤褆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使梦魇镇之术,相当于画个圈圈诅咒二皇子胤礽,这在古代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结果直接将自己给干废了,而这件事就是胤祉给康熙皇帝告的密。
八皇子胤禩尽管有一定的实力,还有大皇子站台,但是,平心而论,真正的战斗,还要属于三皇子胤祉与四皇子胤禛之间。
咱们先来认识一下三皇子和四皇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皇子胤祉
公元1677年3月出生,落地户口,北京紫禁城,按大小算,胤祉实际上排行老十,但是因为中途有夭折的兄弟姐妹,所以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三皇子,母亲是荣妃马佳氏。
康熙皇帝对于胤祉还是很看重的,康熙29年出征准噶尔的时候,由于身体出了问题,皇太子胤礽和胤祉前去探望,结果没想到皇太子胤礽不懂事搞砸了,反而让当时中规中矩的胤祉在康熙心中留下了好印象。
所以他后来,当时正值曲阜孔庙修建完工,康熙也是出于有意无意培养的目的,顺便测试一下,就让皇三子胤祉与皇四子胤禛前去参加祭祀活动,这样大规模的文化祭祀活动,也是这两人首次参加,也足以表明当时康熙皇帝对于这两人的重视,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次祭祀活动的圆满完成,以至于在后面的各种出行祭祀庆典,别的皇子不说,胤祉是被康熙时时刻刻带在身边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皇三子胤祉骑射技术了得,更加深受康熙喜爱。
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再次出征葛尔丹的时候,三皇子胤祉掌管的可是镶红旗大营,一年之后,直接被升迁为诚郡王,与此同时,康熙也逐渐让他参与到政务管理之中。
本来蒸蒸日上的三皇子胤祉,却因为这件事,反而让自己的前途止步不前,而且受到了严重处罚。
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的敏妃,不幸离世,当时在满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有亲人离世,如果未满100天,不得剃头发,然而恰好就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胤祉就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敏妃离世还没有100天,居然给理了头发,这哪能让康熙受得了,这不是公开让自己的这个父亲难堪吗?
所以康熙皇帝一气之下,就将当时的诚郡王胤祉,直接给降级成为贝勒爷,多年以来的努力,基本上是因此毁于一旦,而且因为这件事还牵连了很多人。
但是尽管如此,胤祉情商可不低,知道当时得罪了康熙,所以也想了很多办法,在公元1707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借机去到了胤祉府中,为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胤祉特地举行家宴,然而这在此后也成为一种惯例,康熙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前往胤祉家赴宴,令当时的很多皇子相当眼红。
尽管看起来胤祉不怎么关心政治,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懂政治,直到大皇子已经无望争夺地位,三皇子胤祉也很早就看清了形势,提前攀上了皇太子胤礽的高枝,并没有傻乎乎的跟人家硬碰硬,然而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态度,也让胤礽对他放松警惕,两人平日里关系很好,就在众皇子都在对胤礽太子之位虎视眈眈的时候,胤祉这样做,无疑是相当正确的。
但是两人关系好归好,胤祉还没有宠到助纣为虐的地步,所以在胤礽皇太子之位被废除的时候,康熙皇帝曾经亲自问过胤祉,事后专门澄清,胤祉并没有跟着皇太子胡作非为,就凭当时康熙皇帝愿意为他澄清这件事来看,也还是很能够说明问题的。
公元1709年,胤礽再次被确定为太子,胤祉也被册封为诚亲王,三年后,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除,而三皇子反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受到康熙的封赏,白银5000两,而康熙的这一动机确实令人生疑。
康熙对于胤礽的信任不仅仅局限于此,由于康熙精通天文律法,所以康熙准备找人重新修编历法书籍,而这件事就是康熙让胤祉负责的,最终成功编撰《律历渊源》一书。
康熙没有死之前,种种迹象都表明,三皇子胤祉在他心中有很大的分量,公元1719年,康熙皇帝带着胤祉去圆丘祭拜,还专门让胤祉行礼,还在第2年,册封胤祉之子弘晟为世子,相当于将来继承胤祉大统之人,无论是皇位还是王位,都已经承认了该孙子的合法地位,俸禄都与贝勒爷相当了。
然而在康熙驾崩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故,留下的康熙遗诏,疑点重重!
众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是四皇子胤禛成为了皇帝?
四皇子胤禛
雍正皇帝,是大清朝第5位皇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只比三皇子胤祉小一岁,尽管他也是一位勤于政务,爱国爱民的好皇帝,但是他在众多兄弟之中的口碑,却并不见得有多好,对于当年那些得罪过自己或者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兄弟,很大程度上不会念及旧情,要么是软禁,要么是直接处死,很难有善终之人,八阿哥胤禩就是鲜明的例子,而三阿哥胤祉,也算是被迫害至深的典型代表。
尽管在康熙51年,也就是公元1712年,康熙下达了废除太子的诏令,本来当时很有希望的胤祉,看到这样的情况,居然主动宣布,自己退出竞选,这样明哲保身的行为,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令人疑惑,难道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更好吗?
如果我们真正看清了当时的局势,或许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康熙皇帝在没有死之前,胤祉可以说是几个皇子之中,相当明事理的存在,尽管刚开始对皇位也有一点想法,但是很能克制欲望,也知道在这样的乱局之中,唯有保护自己才是明智之举,所以早在康熙离世的前10年,就已经退出了皇位争夺战,但是他所做的种种迹象又表明,对于皇位,他并没有心甘情愿放弃。
鲜明的例子就是当年的孟光祖事件:
自始至终,我们都不应该小瞧了这个文武双全的三皇子胤祉,当年他举报老大胤褆魇镇,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也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之人,还是有着自己明确的判断与选择。
而在当年康熙皇帝第2次废掉太子之后,胤祉府上有一个名叫孟光祖的人,本来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老光棍儿,但是深受胤祉看中,其实别看这家伙平时吊儿郎当,但是办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毕竟本人祖上,实际上也是吃皇粮的贵族阶层,只不过恰好在这一代没落了。
当年清朝的皇子,一般是没有办法跑到紫禁城以外的地方活动的,但是孟光祖,以胤祉的名义,专门跑到外面,各个地方,找到巡抚都督,送礼拉拢关系,不得不说,当年的胤祉确实很有先见之明,单单就凭这一招,胤祉就已经拉拢了当时的江西,广西,四川,陕西等地重要大臣。
尽管胤祉这一招确实很高明,提前拉拢了不少势力,但是知子莫若父,康熙皇帝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终究还是有东窗事发的一天,还被捅到了康熙皇帝那里,康熙也知道自己再瞒不下去了,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本着杀鸡儆猴的原则,就将孟祖光给就地正法了,而幕后主使胤祉却一点事都没有,通过这件事也足以证明,康熙对于胤祉的包庇与爱护。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最终胤禛毫无征兆地当了皇帝呢?
实际上尽管三皇子胤祉已经演技足够好,对康熙心理也把握得很到位,但是他终究忘了,低调的胤禛,实际上也是一个狠人,这件事在雍正继位之后,就能够很明显看得出来。
随着雍正皇帝即位,三皇子胤祉好日子可算是到了头,不仅被雍正强行改名,允祉,更重要的是,居然派曾经的诚亲王去守护景陵,当守墓人,更为可气的是,当时儿子弘晟尽管被封为世子,但是也因罪获刑,被剥夺爵位,直接不承认正统地位了。
当然噩梦才刚刚开始,胤祉也因为在17 28年,问苏克济索要钱财一事,被认定为收受贿赂,然而事实真相是,苏克济当年原本是山西巡抚,早在6年前,就已经被认定为贿赂,认罪伏法了,但是6年后,雍正却把这件事重新提起来,故意找茬,说白了,就是不想让胤祉好过,至于真正有没有收受贿赂,又有谁会在乎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当年允祉也很刚烈,面对这件事,当然是不承认的,只不过在对簿公堂的时候,允祉情急之下,扯到了自己是皇上的兄长,还怒骂当朝的众人,这样在情急之下丧失理智的行为,也更加激怒了雍正皇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私下里找宗人府,将允祉从亲王降到了郡王,与此同时,还剥夺了他的特权,更不得让他干政。
允祉实际上还是明事理的
很看不惯当时雍正的许多所作所为,尤其是对于兄弟手足之间的迫害,所以经常劝告雍正,对于那些有用之人,可以保留,一旦错过了,那将是很大的损失,但是却被雍正怀疑他居心叵测,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更是越来越深。
1730年东窗事发,尽管在这个时候,雍正也认为到自己行为不妥,将允祉重新升迁为亲王,但是已经对雍正不感冒的允祉,也并没有领情,反而在怡亲王的葬礼上,不仅迟到还相当无礼,依次表示抗议,但我们要知道,怡亲王与雍正交好,怡亲王去世,胤祉心中有恨,在葬礼上毫无悲伤之意,还迟到,不重视,这样的行为无疑就是对雍正的不尊重。
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后来又在庄亲王弹劾之下,允祉最终还是被剥夺了爵位,幽禁在永安亭,连同家人一起,雍正十年,也就是公元1732年的时候,允祉去世了,死后以郡王之礼安葬,后来直到乾隆皇帝上位的时候,才逐渐为这位叔叔平反,追加谥号。
了解了前因后果,想必大家也已经明白,为什么当年的雍正皇帝,会对那个不关心政治的三哥囚禁至死了吧?
综合来看,原因也很简单:
尽管雍正继位,胤祉第一时间表决心,下跪承认雍正地位,但是后期逐渐迷失自我,依旧我行我素,内心还是有一份不服输的执念。
第一:胤祉实力强,而且当年与雍正胤禛存在竞争关系,自始至终对雍正都是一种威胁。
第二:胤祉才华过人,号召力强实力不容小觑,参与编制《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与周昌言、杨文言、陈梦雷关系较好,本身就掌握了一定的舆论话语权,如果他真的想抹黑雍正,实际上还是可以办得到的,这也是雍正忌惮的一个原因。
第三:雍正上位,指责胤祉,“以储君自命,希冀继位”,各种关于胤祉继位的风言风语不绝于耳。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雍正已经看出来,当年的胤祉,实际上一直有一个皇帝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第四:胤祉与雍正胤禛始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俩人合不拢。
“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
第五:胤祉曾经向苏克济索要钱财,犯了大忌,被落下话柄,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雍正皇帝当然还是利用这件事做了些文章。
第六:雍正皇帝与怡亲王的关系不一般,在怡亲王的葬礼之上,尽管雍正已经抛出了橄榄枝,恢复了胤祉爵位,但是深感心中受了委屈的胤祉,终究没有原谅雍正,反而很不给面子,迟到不说,还在葬礼上,没有尽到应尽的礼仪与义务,更加招致雍正皇帝的不满。
第七:文学造诣高,是个学霸,文武双全,胤祉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行事低调,捉摸不透,更加让雍正皇帝害怕,当年的孟祖光事件,就足够说明一切,也证明了胤祉的政治野心与能力,雍正能不提防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