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29期
——野史纲目——
丁宝桢,晚清时期难得的名臣,他一生历任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为官清廉,深得民心,而让丁宝桢名声大噪的,是他成功斩杀了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并且在事后不仅没有受到慈禧太后追究,反而受到表彰。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太监安德海打着为同治皇帝置办婚庆衣物的理由,高调出京,一路上不仅游山玩水,并借机敛财,惹得沿途百姓纷纷怨声载道。
按照清朝祖制,四品以下的太监不得擅出宫禁,安德海只不过是六品的蓝翎太监,他能出京完全是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因此才能肆无忌惮,并且十分高调的走出紫禁城。
但安德海此行,却在山东泰安戛然而止,在其行至泰安境内时,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派人直接将安德海抓捕入狱,并马上向京城送去奏折,奏折中痛陈安德海种种不法行径。
当年八月,在得到包括同治皇帝、慈安太后等人的授意下,丁宝桢在山东济南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并将其尸首悬挂在城门三日,丁宝桢此举,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事后,慈禧太后并没有因为安德海的被杀而迁怒与丁宝桢,反而下旨对他进行表彰,并在不久后,令丁宝桢出任四川总督,自己的贴身太监被人斩首,慈禧太后却一改往日秉性,大肆表彰丁宝桢,这真是稀罕事,莫非是慈禧太后转了性子?实际上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之所以这么做,也算是被逼无奈。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最喜爱也最信任的心腹太监,但他却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之所以会被慈禧太后喜爱和信任,除了安德海巧舌如簧和善于察言观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安德海是“辛酉政变"中的大功臣。
辛酉政变是发生在咸丰皇帝死后不久的权力争夺事件,公元1861年8月,咸丰皇帝驾崩,年仅六岁的同治皇帝登基,由于皇帝年幼,因此咸丰皇帝在临终之际,指定了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为首的八人来辅佐朝政,史称“顾命八大臣”。
但这八大臣与慈禧、慈安两位太后之间的矛盾颇深,并极力阻止两人欲垂帘听政的计划,在几经交锋之后,慈禧、慈安二人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
在政变中,除了恭亲王奕䜣之外,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太监安德海,正是他来回为慈禧和恭亲王奕䜣之间传递消息,并在政变成功之后,为慈禧出谋划策,解除了恭亲王和慈安太后的部分权力,为慈禧扫平了威胁。
因此,安德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一步步走到了紫禁城中,权利最大的宦官,尤其在慈禧太后掌权之后,安德海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除了慈禧,任谁见到安德海,都得客客气气的。
有道是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安德海正是如此,除了日常在宫中耀武扬威之余,更是为自己买房置地,日子过得好不滋润。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安德海干得最荒唐、也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大张旗鼓的娶妻。
众所周知,安德海不过是一个太监,娶妻这种事应该离他很远,但是他却办到了,不仅光明正大的为自己操办婚事,而且娶的还是一个只有19岁,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这个姑娘还不是普通人,她是当时有名的徽班旦角,名字叫做马赛花,且不论究竟这马赛花是如何同意嫁给安德海的,单说安德海的这场婚事,在当时可是爆炸新闻,太监娶妻,闻所未闻。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对她这位心腹也是十分给面子,不仅赏赐了一千两白银作为贺礼,还赏赐了上好的绸缎百匹,这下更让安德海狂妄的上了天。
当然,安德海是有狂妄的资本的,毕竟在紫禁城中,能说了算的就是慈禧太后,他又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他不狂妄谁狂妄?但在他狂妄的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同治皇帝,比如慈安太后,更比如被他整的没权力的恭亲王奕䜣。
同治皇帝之所以对安德海不满,是因为安德海经常在慈禧面前打小报告,一旦同治皇帝要做点什么,马上就会被慈禧得知并加以阻拦,时间一长,同治皇帝就对安德海十分不满。
而慈安太后对安德海,基本上可以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了,在慈禧掌权后,安德海作为其忠实的心腹,处处维护慈禧,甚至还公然和慈安太后唱反调,这种仗势欺人的奴才,让慈安太后怎么不恨?
至于恭亲王奕䜣,那就更不必说了,他可是拜安德海所赐,才会在辛酉政变立了大功的情况下,如今却成为一个处处受限的闲人,如果有可能,他恨不得将安德海当场诛杀。
这三人,在杀安德海这件事上,形成了同盟,只不过,有了慈禧太后的存在,这三人虽然贵为天子、太后和亲王,却对一个小小的太监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安德海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
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在紫禁城内待腻的安德海,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想出宫走一走,但清朝有祖制,四品以下的太监,不得擅自离开宫禁,违者杀无赦。但这并没有难住安德海,经过软磨硬泡,加上慈禧本身对于祖制也并不是十分遵守,因此安德海最终得偿所愿,大摇大摆的离开了紫禁城。
安德海此行,打的旗号是为同治皇帝置办大婚衣物,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就是一路游玩一路敛财。
走着走着,安德海一行就到了山东地界,在进入山东德州时,当时的德州知州赵新一面小心翼翼地接待着安德海,一面飞快的将情况汇报给山东总督丁宝桢。
之所以要上报,是因为赵新对于如何接待安德海十分困惑,虽然安德海声称自己是奉旨办差,但赵新并未接到上级的任何有关指示,因此,他就留了个心眼,把情况向自己的上级丁宝桢汇报。
说到丁宝桢,那可是大大有名,他一向以性子刚直著称,当年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曾在山东召见各级官员,来商讨应对叛军一事,还只是山东按察使的丁宝桢,见僧格林沁态度傲慢,并不给像他这样的低级官员设座,便直言到有座便去,无座免召。
最终,丁宝桢的硬气,让僧格林沁对他的胆气十分赏识,不仅亲自为他设下座位,还对他以礼相待,这让丁宝桢在当地的官员中足足出名了一把。
而他在担任山东巡抚期间,勤政爱民,把山东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爱戴,同时,他也是个正直不阿的人,早就对恃宠而骄的安德海十分厌恶,这次安德海居然撞到自己的手里,丁宝桢决定要亲自拿这个太监开刀。
接到赵新的汇报后,丁宝桢意识到机会来了,他连夜写了一封奏折,命人送往京城,同时,安排人对安德海实施抓捕,最终,在泰安县将安德海一行抓捕入狱。
很快,丁宝桢赶到泰安,亲自对安德海进行了审讯,其实审讯,对于丁宝桢而言,只不过是走过场,他真正是在等京城的回信。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这一点丁宝桢十分清楚,想要杀他就意味着有可能会招致来自于慈禧太后的怒火,不过,这一切都在丁宝桢的计划之内,他先前送走的奏折,正是他走的极为重要的一步棋。
在奏折中,丁宝桢将大清律例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列举了安德海数条罪状,每一条都是以大清律为原则,丝毫没有显露出来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样一来,即便是杀了安德海,谁都没办法在明面上追究丁宝桢的责任。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但丁宝桢也明白,即便是自己做得再天衣无缝,也阻挡不了慈禧太后日后的怪罪,只不过,刚直的他决定,哪怕是舍弃官位,也要将这个胡作非为的安德海绳之以法。
不过,丁宝桢有些多虑了,他的奏折在送到京城后,慈禧太后正在抱恙,因此就没看到,而是恰好被主管军机处的恭亲王奕䜣看到,并直接转交给了同治皇帝。
这真是安德海的好运走到了头,丁宝桢要求处置安德海,对于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䜣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在连夜和慈安太后商议后,三人决定,借丁宝桢之手,除掉安德海。
很快,来自京城的旨意送到了丁宝桢的手中,信中洋洋洒洒泄露数千字,中心思想就有一个,同意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并越快越好。
于是,在安德海在泰安被捕的五日后,被押赴济南,并在济南城中,验明正身后,就地处决。之后,把安德海的尸身,剥光衣服,挂在城门上三天之久。
这件事,在济南当地以及当时的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换谁也没想到,丁宝桢居然敢直截了当的将安德海正法,一时间,敬佩的、叹息的以及冷嘲热讽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而在得知自己的心腹安德海被杀后,慈禧太后并没有如众人预料的那样大发雷霆,也没有去追究丁宝桢,反而是在不久之后,下旨对丁宝桢大大表彰了一番。
不久之后,丁宝桢出任四川总督,慈禧太后还亲自为他写了一幅字,称丁宝桢为"国之宝桢“。
慈禧太后在历史上,向来以阴狠毒辣著称,对于得罪她的人,必须是睚眦必报,但为何却在安德海这件事情上,转变如此之大,对丁宝桢不但不追究,反而进行表彰呢?
实际上,慈禧太后这样做,也是出于当时政治局势的考虑,可以说也是当时的慈禧一种无奈之举。
其一,丁宝桢和安德海的地位悬殊太大,丁宝桢在当时,是众人皆知的清官、好官,而安德海,则是人人喊打的太监,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奴才,虽然深受慈禧太后喜爱,但归根结底,奴才的身份不能改变。
因此,如果事后追究丁宝桢,依照当时慈禧太后的政治力量而言,并不是做不到,但这就会招致更多的人反对他,这对她独揽大权的计划没有任何好处,与其得罪所有人,还不如卖个人情,表彰丁宝桢,自己还能落一个开明的好名声。
其二,就是慈安太后还在,慈安太后在辛酉政变后,虽然被慈禧夺去了一些权力,但毕竟威慑力还在,况且,慈安可是手握咸丰帝遗照的人,论辈分,论地位,都要比慈禧稍微高上一点。
所以,在慈安面前,慈禧太后还是要有所顾忌的,她知道杀安德海事件背后,少不了慈安的身影,如果她事后追究丁宝桢,那就是打慈安太后的脸,这种撕破脸皮的事情,目前还不是时候。
其三,为了慈禧太后自己的名声,坊间传言,安德海净身不彻底,之所以受宠,是因为他常常与慈禧太后做游戏,这就对慈禧太后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丁宝桢直截了当的杀了安德海,为慈禧太后解决了困扰,尤其是他将安德海剥光挂在城门上,更是向所有人证明了安德海是一个真正的太监。
因此,谣言不攻自破,这样说来,丁宝桢不仅没有罪,反而对于慈禧太后来说,他还是一个大功臣,所以,丁宝桢才会在杀掉安德海之后,不仅没被慈禧太后追究,反而还收到了褒奖,自此,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