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70期
——野史纲目——
清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曾经在创造了一个“康乾盛世”之后,便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之后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之下,大清完美地错过了“工业革命”的风口,到了1840年前后,竟然成为了西方殖民者口中的“咸鱼”,任谁都想来这啃上一口。
清政府又是搞“戊戌变法”,又是折腾“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王朝本质的话,基本还是等于零。
在公元1912年,经过友好协商,大清王朝终于成为了历史,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宣告了终结。
这对于依仗满清统治者而生存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一大批的宫女太监因为清朝的灭亡而失业,满清的官员被取代,而守陵人这个特殊群体,“铁饭碗”也被因此而被打碎。
那满清统治时期的守陵人,到底是一个什么存在,他们的待遇怎么样?
01
满清巅峰时期的守陵人是有多牛
自从古人的观念里出现了“视死如生”之后,死亡便不再是个终结,而是另一种形态的开始。于是,当墓主人去世之后,他的后人为了表达孝心,便会向其陵墓内陪葬大量的珍宝,以及墓主人生前的喜爱之物。
满清创始人努尔哈赤等人,都被埋在了关外。第一个入主清东陵的皇帝是顺治,除了陪葬大量的宝物之外,还殉葬了不少嫔妃和宫女太监。
一直到清康熙时期,殉葬制度才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派遣嫔妃和宫女太监前去皇陵为皇帝守陵。
一来是为了表达新皇帝对老皇帝的孝心,再者来说,原来老皇帝后宫那些没有生育过孩子的嫔妃,也得为新皇帝腾地方,不然紫禁城根本就没有那么大地方容纳这么多人。
这些所谓的“守陵人”的工作,就是像老皇帝活着的时候那样,该起床起床,该睡觉睡觉,该表演节目表演节目,该哭一场缅怀老皇帝就哭一场。
倒也不担心哭不出来,因为哭不出来的话,当值得太监会直接大嘴巴打一顿,直到大哭为止。
虽说如此,但是这群人的俸禄是一点都没少拿,还不用担心勾心斗角的问题。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守卫皇陵的护卫“蓝领”守陵人。
他们每天并不参与其中的项目,而是以守卫皇陵安全为己任。这些侍卫可不是普通的八旗士兵,多是和爱新觉罗家有关系的人,而且出身成分要好。
毕竟古代摸金校尉等能人异士颇多,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皇陵被盗,如果不选点知根知底的护卫,监守自盗就相当尴尬了。
这些被选中的人,就好比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馅饼,既安逸又安全,待遇还好。最关键的是,这份工作还能世袭,简直爽歪歪。当然,护卫首领除外,被发配到皇陵的首领,基本上这辈子和升职加薪就没关系了。
按照清朝的制度,与爱新觉罗家有关系的八旗子弟,每出生一个都要去盛京报户口,每人每年可领白银24两,粮食21石头,结婚时领20两操办费,死亡时领用30两丧葬费。
按照750元/两白银的购买力来算,一个守陵人活60岁,领到的钱折合人民币约150万左右。这还不算在军队领到的军饷。
02
清朝灭亡后,守陵人的工资从何而来
随着清朝的灭亡,守陵人也因此遭罪,每年从清政府获得的那笔钱打了水漂。经过友好协商,民国时期,清朝皇陵的守陵人继续存在,其工资由民国政府支付。
民国初期,民国政府不仅仅要给满清贵族钱,而且还要替他们给守陵人开工资,并且在最初的数年里,确确实实做好了这两项工作。
之后,就连溥仪都被赶出了皇宫,守陵人的工资待遇,更是一落千丈。到了民国十五年左右的时候,守陵人的工资就只有十多块钱了。
根本没办法和当时的基层公务人员看齐,工资待遇和当时的长工差不多,甚至都比不上大城市的长工。
于是,不少守陵人便开始意志动摇,后来军阀混战,守陵人也早就跑得无影无踪,要不然,孙殿英又怎么能够那么顺利就把清东陵给盗掘了。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一方面和守陵人擅离职守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只能说,清东陵的选址以及建造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果搞不清楚原因,可以参考朱元璋的明孝陵,人家比清朝还早几百年呢,就一直没有遭到盗墓贼的破坏。
后来,新中国建立,建国之后,对于文物的保护以及考古发掘都相当重视。惨遭破坏的清东陵又重新被保护了起来,虽然里面的文物早已丢失不见,但剩下的墓穴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遗迹,也当好好保留。
如今清朝已经灭亡了111年之久,清东陵依旧有守陵者的存在。不过这些人都不再是那些八旗子弟的后裔了,而是文物相关单位的职工。
他们如今的工资待遇我猜测怎么也得7000左右,再加上五险一金了。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能应付日常开销了。
03
后记
历史早已成为过去,这些陵墓也成为了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发掘了多处陵墓,抢救其中的文物,揭开文物背后的故事。
如今,这些早已故去的满清先祖们如果泉下有知,该感激这个盛世,能让他们不再遭受盗墓贼的侵扰,还能有人继续守护他们的陵墓。
投入这么大的力度,为的就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见证历史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