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78期
——野史纲目——
清朝留下来的烂账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一笔就是“庚子赔款”,连本带息高达10亿两白银左右,但这笔烂账有人替清朝扛下了。
宣统三年十二月(公元1912年2月),清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自此,这个统治中原整整276年之久的清朝宣告灭亡,
清朝的灭亡,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样也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但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清朝遗留下来的问题着实不少。
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在清朝末期,所签署的各类丧权辱国条约,这些条约,不仅将原本属于清朝的领土拱手让人,更过分的,就是清朝为息事宁人,而支付的天价赔偿。
其中最大的一笔,就是在1900年所签署的《辛丑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朝一共需要向11个国家支付白银高达4亿5千万两,而由于清朝当时几乎被列强榨干,无奈之下,只得向列强借款,在支付利息的同时,用以进行条约中的赔偿。
通过大致计算,清朝加上利息一共需要支付白银高达10亿两左右,并且,这份高额的赔偿金还必须在39年内还清,为此,清朝皇室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来偿还借款,但在1912年,随着清朝的灭亡,这笔赔款也成为了烂账,毕竟东家都没了,谁还能偿还借款呢?
实际上,清朝留下的烂账远不止这么多,还包括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这些烂账,并没有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失,反而是有人替清朝抗了下来,直到1938年前后,“庚子赔款”还在继续向列强赔付,其中日本更加恬不知耻,在拿着赔偿的同时还在发动着侵华战争。
自鸦片战争到宣统退位,清朝不是在赔偿列强,就是在签署各种赔偿条约的路上。
公元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借口,悍然发动侵略,英国以较少的兵力战胜了腐朽的清政府,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就在英国的胁迫之下,被迫在南京静海寺内签署。
《南京条约》的核心内容,就是清政府丧失了部分领土主权、贸易主权以及关税主权,如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等五地为通商口岸,同时,还向英军支付两千一百万银元,用以赔偿英国损失的鸦片和出兵的军费等。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这都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人家打到家门口,不仅不敢反击,还得陪着笑脸,拿着白花花的银子来弥补对方的损失,简直是奇耻大辱,但是没办法,腐朽的清政府被英国的船坚炮利给打得魂飞魄散,在一心想息事宁人的状态下,花点钱对他们来说真是“好事”。
英国在这次战争中尝到了不少甜头,很快,其他列强犹如苍蝇一般蜂拥而至,而清政府也由此踏上了签署各种丧权辱国条约之路。
根据记载,从1840年到清朝灭亡,清政府在七十余年的时间里,共签署了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条约高达三十多条,各种条约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赔钱、割地以及开放商埠,总之就是“洋大人”只要不打,怎么着都行。
这其中,《辛丑条约》就是赔偿金额最高、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1900年,由于义和团声势逐渐浩大,一直被西方列强欺压的清政府就动了心思,打算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来对抗洋人,慈禧太后也发布了维护义和团的命令,不仅给义和团团民发放饷银,还将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邀请到天津开坛聚众,意图借助这股力量来重创洋人。
但义和团毕竟是民间的散兵游勇,其战斗力实属一般,虽然在最初确实给列强们造成了一定压力,但也成功的将事态推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发生在6月11日的日本记者杉山彬被杀,以及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清军伏击,成为了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借口。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以英、美、法、俄、日、意等国为首的国家,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的结果,以清政府完败结束,《辛丑条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迫签署的,因为发生在庚子年,因此也被称为“庚子赔款”。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共需要向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共计十一个国家,赔偿各类军费、损失费高达4亿5千万两,这个数字已经不是割清政府的肉,而是直接要将其榨干。
对于这个天价赔偿,清政府自然是一时半会拿不出来,为此,列强们还十分贴心地给清政府制定了“分期付款”的政策,要求按照年息4厘的标准,让清政府在1940年前付清,这样算下来,清政府需要连本带息共支付白银9亿8千万两。
当时的清朝,共拥有人口大约4亿5千万,不算利息,就相当于每一个大清子民的头上,都被摊派了一两银子的赔偿款。
苦难的日子自此开始,清政府为了支付赔偿金,不得不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压力,将赔偿款进行一步步的摊派,由州入县,由县再摊派给各色人等,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各种苛捐杂税愈发增多,老百姓的日子也愈发难过。
最终,在无法忍受压迫和剥削之下,武昌起义在1911年10月爆发,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各地的革命火焰犹如燎原之火,迫使清政府在1912年2月12日,发布退位诏书。
随着退位诏书的正式发布,清朝也宣告灭亡,而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同时,西方列强也在背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毕竟清政府承诺的赔偿金还并未支付完,这清朝没了,账找谁要去?
按理说,清政府留下的烂账,自然应该是清政府负责,如今大清都亡国了,那烂账也应该是一笔勾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西方列强们也不会同意,更不愿吃这个哑巴亏,因此,他们找上了新成立的民国政府,要求民国政府对这笔烂账负责。
民国政府会负责清朝留下来的烂账吗?答案是会,不是想赔,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赔不行。
首先就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在实力上不允许和西方列强叫板,既然没有实力,那就还是逃脱不了被宰割的命运。
其次就是,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朝的疆域,既然继承了疆域,那同样也应该继承清朝留下来的债务,不管是否合情合理。
当然,也可以不管这些烂账,但前提是能抗住列强们的催要,显然民国政府不具备这个实力。
因此,在清朝灭亡前,为防止西方势力因利益受损而干涉民国政府内政,同时也是当时形势所迫,在各种因素的权衡之下,民国政府答应即使是清政府被推翻,之前所签署的那些条约依然有效。
换而言之,就是民国政府将这些烂账应下来了。
凡革命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革命前以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孙中山《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辛丑条约》就在此其中,不过,截止到清朝灭亡,清政府已经先后支付了10年的本息,也就是大约总赔款的四分之一,换算下来,留给民国政府的,还有大约7亿两白银左右的债务。
没办法,那就接着赔吧,这一赔就赔到了1938年,期间共支付各国的赔偿金,共计6亿5千2百37万两白银,这还只是《辛丑条约》其中一项,至于其他列强在华的特权,如租界、口岸、关税等,就更不计其数了。
但在1938年前后,各类烂账基本上停止了赔付,不是赔完了,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各国对华的态度也逐渐转变,同时,由于抗战爆发,赔款自然也不了了之,不仅如此,西方各国也先后开始了退赔。
最早退赔的是美国,早在190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关于退赔庚子赔款的议案,并发表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
引发美国退赔的,是一个不经意的小事情,在1904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先生就如何向美国支付庚子赔款一事,与美国方面发生异议,在谈判的过程中,梁城先生发现美国当年存在有虚报赔偿金数目的情况。
因此,在他的不断游说和努力下,美国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同意将虚报的那部分退回,但美国还是耍了个心机,并没有直接退钱,而是换成了在中国发展教育事业,这就是美国的“庚款兴学计划”。
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部分国家也逐渐停止向中国讨要庚子赔款,或者是进行了退赔,如英国政府在1924年,从已经收到的赔款中,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在山西等地建立西学专斋。
美国和英国的退赔,实际上目的并不单纯,表面上是支援教育事业,实际上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其从文化上侵略中国的目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除了英国和美国之外,在清政府倒台之后不久,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作为协约国参战,德国和奥匈帝国因为是战败国,因此其赔款也理所当然的停止赔付。
而其他国家的赔款,基本上也是或者取消,或是用以在中国投资兴办各种教育事业,像苏俄就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宣布放弃赔款,法国则是与中国共同成立了中法大学等。
但这其中,最锲而不舍追要赔款的,就是恬不知耻的日本,直到1936年,日本还在讨要庚子赔款,并将赔款用在侵华战争上。
也就是说,在日本已经侵略东三省,开始全面侵华的时候,国民政府还在继续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直到被曝光后,才将赔款存到英国的银行账户,让日本无法染指这笔款项。
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通告,宣布停止支付所有庚子赔款,这一年,已经是《辛丑条约》签署的第39个年头。
根据记载,从清政府开始支付庚子赔款的第一笔开始,截止到国民政府宣布停止支付,前后共支付给列强的赔偿款就有6.64亿白银,即使是扣除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的退赔,实际支付的银子,也有五亿多两,这是一笔天价的赔偿金,其起因,就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除了这些真金白银之外,还有列强与清政府签署了在华特权,包括租界、口岸、关税等,这些损失是无法用钱来估算的,不过,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些特权也逐一被收回或者被废除,截止到1947年,基本上大部分不平等条约,均先后被废除。
小结: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让曾经的中国备受欺压,多达三十多条不平等条约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西方列强欺压中国的最好证据,虽然清政府最终灭亡,但它留下的烂账,却并未失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积弱的中国还在偿还着不合理的赔偿,不是想还,而是没有实力说不,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不被欺负,唯有自身强大,才能有底气和资格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