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575期
——野史纲目——
雍正的亲娘德妃,宁可去给康熙殉葬也不想当皇太后,主要是她差点因为雍正登基被气死。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在其临终前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同年十一月,胤禛继位,史称雍正帝。
而在雍正刚登基后,就遇到了一件让他十分尴尬的事情,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哭着喊着不愿意当皇太后,并且还执意要去给康熙帝殉葬。
按理说,封建王朝时期的妃子们,几乎是每一个都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能成为帝王,只有这样,这个妃子才能荣登皇太后之位,享受无上的荣光。
但为何雍正的亲生母亲德妃却一反常态,宁愿去殉葬,也不想当这个皇太后呢?
实际上,德妃并不是不想当皇太后,而是不想当儿子雍正的皇太后,确切地说,她对于雍正的登基就十分不满,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才会在雍正继位时,来这么一出让雍正难堪的戏码。
有道是世间唯有娘最亲,但这句话放在雍正和他生母身上,显然并不合适。
公元1722年,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的皇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在他继位之初,反对他的人不在少数,而他的亲生母亲德妃乌雅氏,则是雍正众多“政敌”中极为特殊的一位。
在听闻自己的儿子登基后,乌雅氏并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那种欣喜,反而十分平静,面对跑来向她庆贺的人,她极为平淡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清世宗实录》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儿子登上皇位这个结果,对于作为母亲的德妃来说,并不是她所期待的。
要知道,古代的妃子们穷极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所生育的皇子能继承大统,只要儿子成了帝王,那么自己就是皇太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等的荣光。
但从乌雅氏的反应来看,她对于雍正登基这个事,颇有些不满意。
当然,这种不满意,至少在现在还只是嘴上说说,但乌雅氏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让朝中大臣和后宫上下人等,惊讶得无以言表。
先是在雍正为父亲康熙准备葬礼时,乌雅氏向雍正传话说,自己愿意给康熙殉葬,并且,还用绝食这种行为来进行响应。
雍正得知后,马上就慌了,为了让母亲打消这个念头,他先是让后宫的其他人去劝,但全部都无功而返,乌雅氏依旧固执的坚持要殉葬的想法。
最后,还是雍正亲自出面,百般劝解,再三哀求之下,乌雅氏这才放弃殉葬的念头,同意进食。
但乌雅氏的迷之操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她放弃殉葬不假,但在随后的一个反应,再一次让雍正十分的难堪。
根据传统,帝王登基后,需要将自己的生母尊为皇太后,并进行一系列的册封仪式,届时,包括帝王本人以及文武大臣,都需要向皇太后进行行礼。
但在雍正举行登基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又闹起了脾气。
用她的原话说就是,你胤禛登基称帝,那是你自己的事,百官们向你行礼也是理所当然,但对我行礼,就没什么必要了,因此还是免了吧。
乌雅氏的话中,简单直接地向雍正表述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这皇太后我不愿意当。
先是得知雍正登基后,乌雅氏反应平平淡淡,现在又公开表示不想当这个皇太后,乌雅氏算是给雍正出了一个大难题。
而且,乌雅氏的反应就相当于直接拆雍正的台,要知道雍正能登基,本身就极不容易,经过“九子夺嫡”的惨烈后方才胜出,况且,此时暗中反对和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不在少数,但自己的亲生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来这么一出,摆明了就是让雍正无法收场。
可想而知,当时的雍正该是有多么的恼火。
但恼火归恼火,他还不得不按住脾气,对母亲乌雅氏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均无效,最终逼的雍正帝发狠,说乌雅氏不接受皇太后封号的话,就将她身边的太监宫女全部处死,这才让乌雅氏勉强同意。
即使是同意了,乌雅氏还不忘来了一句让雍正心里犯膈应的话。
“诸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情,我亦无可如何。”---乌雅氏
听听,这叫什么话?乌雅氏所表达的是,她是看在先帝康熙的份上,以及看到大臣们情真意切的恳求她,她才答应的。
从头至尾,始终没有提儿子雍正一个字,仿佛他的苦苦哀求不存在一样。
那么,乌雅氏同意配合雍正举行大典,是不是就意味着就没事了呢?别着急,她折腾雍正的手段,还在后面。
雍正登基后,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有很大意见,因此,他出于孝道,也为了缓和母子之间的关系,总会想方设法的多与母亲走动,但乌雅氏对雍正始终是极为冷淡。
不久,因为“迁宫”一事,乌雅氏又一次地让雍正十分上火。
依照清廷规制,新皇登基后,皇太后就应该搬迁至宁寿宫居住,雍正考虑到母子二人的关系有些僵,如果直接说必定会被拒绝,因此,就使用了迂回路线。
他趁着当年乌雅氏过大寿,就寻思着借此机会,劝说母亲搬家,但还没等他说出口,乌雅氏就明确拒绝了他,并且这次是说什么都不同意,因此,一直到她病逝,她始终没在宁寿宫住上一天。
并且,她虽说是接受了皇太后的身份,但对于雍正为其上的皇太后尊号,却并没有同意,两个人僵持了大半年,直到她去世,也没用上尊号。
乌雅氏诸如此类的行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不少事情上,她都“乐此不疲”的与儿子雍正对着干,只要是能让雍正难堪的,就是乌雅氏要做的。
身为一个母亲,却如此百般刁难自己的儿子,甚至宁可绝食、殉葬,也不想当这个皇太后,乌雅氏这究竟是怎么了?其实说白了,乌雅氏在很早之前,就看不惯自雍正这个儿子,而雍正的登基,更让乌雅氏怒火中烧,在她看来,雍正就不应该登基,登基的必须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胤禵。
这一切,都要从当年乌雅氏入宫开始说起。
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是御膳房总管额森的孙女,其祖上为正黄旗包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包衣奴才,到了乌雅氏父亲这一代,好不容易才混了了小小的护军参领。
按照清制,八旗以及所属各旗的包衣家庭,家中有适龄女子的,都要参加定期举行的皇宫选秀女活动,因此,乌雅氏在十四岁时,被内务府选中,进宫当了一名宫女。
不过,她要比大部分宫女幸运,进宫没多久就被康熙帝临幸,并在十九岁那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皇四子胤禛。
但由于当时的她,并没有什么封号,既不是嫔也不是妃,因此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她所生的儿子,必须交由有封号的嫔妃抚养。
就这样,刚满月的胤禛就被送到了贵妃佟佳氏那里。
虽说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做母子连心,但迫于宫廷规矩,乌雅氏还是被迫与儿子分开,但这一分开,却为母子二人将来产生隔阂埋下了隐患。
在此之后,胤禛就在佟佳氏的抚养下长大,佟佳氏也是尽心抚养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和他每天见面,并教他读书写字,自然而然的,胤禛就和佟佳氏的感情很好。
虽说按照制度,在胤禛逐渐长大后,每天也会去喝生母乌雅氏请安,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2前去拜贺,但终归在感情上,胤禛与生母乌雅氏从内心来讲,要淡上一些。
用雍正本人说的话就是,生恩不及养恩大。
并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乌雅氏的地位没有佟佳氏高,因此,在面对佟佳氏时,多少还是有一些自卑感的,同时,自己的儿子胤禛却与佟佳氏感情很好,这就让佟佳氏总是会感到一丝的不自在和不舒服。
再次期间,乌雅氏生下了皇六子胤祚,不过,这个皇子在六岁的时候,就因病夭折,但凭借着生下过胤禛和胤祚两位皇子,乌雅氏也因此升级,一跃成为了德妃。
康熙二十七年,德妃又生下皇十四子胤禵,由于她的地位已经得到提高,有资格来亲自抚养孩子,因此,小儿子胤禵自然就由她进行抚养。
而德妃乌雅氏,也就把全部的感情倾注在自己这小儿子身上。
而在胤禛这边,到了康熙三十年时,他已经完婚,有了自己的小家,这就更与乌雅氏有了距离,母子二人的感情也就更加淡薄。
同时,在胤禵长大后,由于“九子夺嫡”的原因,胤禵与哥哥胤禛分属不同阵营,胤禵为“八爷党”,胤禛则在最初,一直默默的装糊涂,因此,从感情上来讲,德妃乌雅氏自然是支持幼子的。
到了后来,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时,年轻有为的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此战,胤禵表现十分出色,完成了康熙交给他的任务,再加上当时“八爷党”已经倒台,因此,在胤禵回来之后,成为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之一。
作为疼爱他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肯定是很高兴,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呢?但就在这种满心期待中,最终却让自己并不是太喜欢的儿子胤禛登了基,这换谁都会被气得够呛。
不仅是德妃自己,包括皇十四子胤禵也很不高兴,在他受哥哥雍正召唤回到京城后,更是毫不顾忌的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先是在拜谒父亲康熙的灵柩时,胤禵见到雍正,拒绝下跪行礼,之后还当着雍正的面质问,他是雍正的弟弟,难道也要下跪吗?不下跪做得不对的话,那他甘愿受罚。
他看似倔强的表现,实际上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在雍正忍无可忍之后,最终将其软禁。
而因为胤禵被雍正软禁,这就更让德妃乌雅氏对雍正不满,本身对他登基就很不高兴,如今又圈禁了自己的小儿子,几件事综合起来,让乌雅氏和雍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既然隔阂很深,那么在雍正登基前后,乌雅氏拒不配合,处处使性子为难雍正,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包括乌雅氏以及她的两个儿子雍正和胤禵,这三人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三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倔脾气。
乌雅氏因为倔脾气,一直不主动和大儿子雍正主动缓解关系,并且还处处不配合,而胤禵因为倔脾气,更是当众发泄不满,让哥哥雍正下不来台。
同样,雍正也是倔脾气,最终把胤禵软禁,以至于母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最终无法缓解。
综上所述,雍正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在雍正登基时,死活不做皇太后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因为她一直看大儿子雍正不顺眼,尤其是雍正登基,让她十分恼火,恼火小儿子胤禵痛失机会,因此,才会在雍正继位后,不仅不愿意做皇太后,还多番难为雍正,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有点偏心的娘,看到自己疼爱的小儿子没能争过不喜欢的大儿子之后,故意撒脾气使性子。
Tips:不吐不快想说几句的读者,请点击阅读原文,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