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到底拥有多少实力,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585期
  ——野史纲目——
其实没有折磨三代皇帝,主要折磨的是康熙皇帝,因为康熙皇帝就在位六十一年,等到雍正继位的时候“朱三太子”即使活着也得八九十岁了,还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乾隆皇帝时期更不可能了,因为乾隆时期“朱三太子”坟头草都得长成大树了,再用“朱三太子”名号,完全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啊!
其实朱三太子本人并没有多少实力,真的朱三太子可能早就死了,也可能隐姓埋名了,而折磨清朝的是“朱三太子”这个名号,因为打着这个旗子,就可以造成不小的影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农民军包围北京,十八日晚上崇祯皇帝和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一起远望城外,发现烽火遍地,只能哀声长叹。
李自成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
崇祯皇帝于是召来后宫的嫔妃和公主等人,先是逼迫周皇后和袁贵妃自杀,袁贵妃自杀不成,崇祯连砍数剑,倒在血泊中。
崇祯皇帝又砍伤了自己的长平公主,砍之前还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只是长平公主当时晕死过去,崇祯以为她死了,就没再管她。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又派人逼迫懿安张皇后自尽。
在杀了很多人后,崇祯开始清醒点了,于是派人送自己的三个儿子,即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避难。
十九日凌晨,崇祯皇帝登上煤山,自缢而死,死前只有太监王承恩在身边。李自成的大军随后进入紫禁城,完全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虽然成功的灭亡了明朝,可是由于策略问题,李自成没能招降吴三桂,致使吴三桂联合清军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四十二天就仓惶西逃,逃走时运走了京城搜刮的大量金银。
清军入关后,迁都北京,开始了全国的统一战争。明朝灭亡后,南方的南明对清朝的斗争又持续了几十年。等到康熙皇帝时期,全国基本统一。
可是清朝的全国统一战争结束,并不代表着民间“反清复明”的思想终止,从康熙皇帝时期,打着崇祯皇帝皇子旗号进行“反清复明”的案件,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
甚至康熙皇帝时期就有十几起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很显然这些所谓的“朱三太子”,绝大多数都是假明朝后裔。康熙皇帝也很关心“朱三太子”的案子,可以说康熙一直再找真正的朱三太子。
疑问一,为什么明朝灭亡后,没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幌子,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呢?
原因很简单,明朝灭亡后,南方的一些明朝将领拥立了明神宗的孙子朱由崧为帝。崇祯皇帝是1644年三月十九日自杀,然后明朝灭亡,同年五月,朱由崧即帝位,年号弘光。

所以朱由崧可以说是和崇祯皇帝无缝对接,既然有正规的政权,自然不需要寻找崇祯帝的皇子,这时候也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个事情。
弘光政权只持续了一年时间,就因为党争,导致反清实力大减,当清军南下时,左良玉还在和马士英大战,以至于扬州城的史可法没有兵力阻挡清军。扬州城破,发生了“扬州十日”这样的惨案。南京被清军占领,弘光帝后来被俘获,弘光政权灭亡。
后来又有隆武政权,主政者是唐王朱聿键和郑芝龙等人,与此同时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监国,双方没有合作,却再次内斗,最后都被清朝打败。隆武帝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府衙,鲁王朱以海逃往海外。
隆武政权结束后,又开始了永历政权,由朱由榔称帝,其间还和农民起义军合作。著名战将李定国,原来就是张献忠的手下大将,投靠永历政权后,屡次对抗清军,打了不少的胜仗,可是最后还是没能光复河山。1662年,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永历政权结束。同时南明也结束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明朝灭亡后,有太多的政权了,有反清复明之心的朝臣,根本就不需要打着崇祯皇帝皇子的旗号,因为有现成的旗号。
直到永历帝被杀,明朝皇室宗亲也都被屠杀的差不多了,才开始有“朱三太子”之说。

疑问二,为什么要打着“朱三太子”旗号呢?“朱三太子”实力怎么样?
朱三太子其实不是指的崇祯皇帝的第三子,也可能是指的崇祯皇帝活着的第三个儿子,反正只要是康熙皇帝时期的反清活动,大多数都是以“朱三太子”为旗号。
朱三太子本身没有什么实力,只是这个名号太响了,因为崇祯皇帝的儿子,太有正统性了。
那么既然崇祯皇帝的儿子有号召性,为什么没人以皇太子的名号反清呢?主要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太子,可能已经死了。
根据《明史》记载,崇祯皇帝有七个儿子,分别为:第一子朱慈烺,第二子怀隐王朱慈烜,第三子定王朱慈炯,第四子永王朱慈炤,第五子悼灵王朱慈焕,第六子悼怀王,以及皇七子。
活到成年的只有三个儿子,也就是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
但是很多人都质疑《明史》,因为关于崇祯皇帝的儿子,其他史书记载的和《明史》都不一样。
比如《甲申傳信錄》是怎麼說的:
大行皇帝有四子二女,皇太子言慈烺,甲申国变时十六岁。次長公主,次永王,言慈煥,少四歲。俱周后出,次定王慈燦,少六歲,田妃出。次坤儀公主,袁妃出。次懷隱王慈炤,田妃出。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大是朱慈烺,永王朱慈煥是老二,定王朱慈灿是老三。
《罪惟录》中记载了,思宗第三子永王慈焕、第四子定王慈炯(一作慈灿),俱田贵妃出,所以这里变成了老三是慈焕,老四是慈炯。正好和正史反过来。
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崇祯的大儿子叫朱慈烺。我们先看一下朱慈烺的结局。

明朝灭亡后,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捉住,以礼相待,被李自成封为宋王,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的时候,太子趁乱跑路了,《明史》记载太子不知所踪。
《明季南略》记载:
自成东出,人见太子马衔尾随后,自成战败而还,失太子。至是,太子下落,遂不可知。
由此可见,《明季南略》也记载了太子不知下落。
但是随后不久发生了“南北太子”案,并且很多人都觉得“北太子案”中的是真太子。
北太子案内容,大概就是太子趁乱逃跑后,逃回了姥爷周奎家,当时长平公主也在周奎家,兄妹俩见面,抱头痛哭。可是太子的姥爷周奎怕受连累,把外孙直接献给了多尔衮。很显然这个应该是真太子,可是多尔衮不愿意说他是真的,因为如果表示这是真太子,就是一个烫手山芋,留着不行,杀了更不行。
周奎不敢隐,缚太子出献摄政王,命都督谢弘仪收管。百姓闻先帝太子尚在,馈送牲牢、礼币者甚众。摄政王恐生他变,命旧讲官谢升识认。升承旨,力言不是。复令宫主认之,宫主见太子,泪下;周奎掌其颊,宫主惊走,亦言不是。《太子本纪》
多尔衮想了个方法,那就是让人指认这个太子是假的,这样就可以直接以“假冒太子”的名义杀了真太子。
当时有人说这是真太子,直接受到处罚,甚至遭到威胁。于是都改口说这是假太子。长平公主去指认太子,可是她见到太子流泪了,很显然这是真太子。

周奎一看情况不对,直接打了外孙女一个耳光,长平公主只能说是假太子。多尔衮于是以“假冒太子”之名,杀了真太子。
还有南太子案,就是有一位北方来得人,自称太子,投奔弘光政权,可是当时都说这个不是真太子,因为他不知道宫中的事情,包括自己大伯(朱由校)的名字。
关于南太子案,很多史书都记载这是个假太子,原名叫王之明,因为长的像太子,于是假冒。
这个假太子的结局也很惨,弘光帝没有杀他,但是清军占领南京后,把他杀了。
当然还有很多太子的传说,但是都没有依据,比如说太子潜逃到了栾川,在老君山伪装成道人30多年,被追随而来的遗民暗中尊为皇帝,直到51岁死去。
还有传说,太子被当年东宫讲读之一李士淳带回其老家广东省梅州市,得以善终。
可是这些都是后来才传说出来的,就当时清朝的环境来看,绝对没有这些传说的。所以在清朝康熙年间,很多人都相信太子已经被多尔衮杀死了,也就没有人打着太子的旗号起事了。
朱三太子是谁呢?
史料对于崇祯皇帝的儿子记载有出入,但是他们一致的记载是崇祯皇帝有三个儿子活到了成年,并且除了太子,还有永王和定王。

虽然对于永王和定王的名字,有争议,排序也有争议,但是可以看到崇祯确实有另外两个儿子(除了太子)逃了出来。
在当时汉人心中,崇祯有儿子逃出来了,太子已经死了,南明政权没了,反正一共有三个儿子逃出来,就以“朱三太子”为旗号起事,效果是最好的。
康熙时期,以朱三太子起事的多达十几个,比如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杨起隆以“朱三太子”名义在京城纠众反清,并建广德年号,但旋即失败。失败后,杨潜逃。
直到康熙十九年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但清廷并未能将该人捕获。
一直持续到康熙四十六年,都有人假冒“朱三太子”起事。可是这些都不是崇祯皇帝的真儿子,因为真儿子可能早就躲起来了,哪里敢起事呢!
王士元案就是一个例子。
大体上就是有一个老人,都七十五岁了,他的孩子们起名字都有一些金木水火土的符号,很怪异,这样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名字叫王士元。
最后有官员审王士元,他说出了实情,说自己是崇祯皇帝的儿子朱慈焕,明朝灭亡后才十一岁,当时李自成把他交给了毛姓将军,毛将军把他带到了河南种地,颠沛流离。
十三岁时,毛将军听说清兵正在缉捕流寇余党,于是抛下他,自己逃亡了。他走到朱元璋故居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老乡绅,曾任明朝谏官,问清楚情况,王老先生为了感恩明朝,把他留在家里收为养子,并且改姓“王”,取名“王士元”。
后来王老先生去世,王士元被王家子孙赶了出来,王士元就出家当和尚度日。有一位姓胡的人,他是明朝官员的后代,认识了王士元,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还俗,并且把女儿嫁给王士元。

从此王士元以教书谋生,并且屡次搬家,哪里风声紧,他就离开,并且又改为张姓。等到官府抓到他的时候,王士元都七十五岁了。
王士元说:“自己完全没有反清的思想,并且感念清朝对自己祖先陵墓的修缮,还把打败了起义军,为父亲报了仇!”
不得不说王士元的求生欲望很强,他还说,三藩之乱自己都没有起事,也没有造兵器铠甲,根本就不想造反,只想当顺民。
官员也觉得“王士元”说的有理,于是上报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表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最后以谋反罪,将朱慈焕和儿孙全部斩首,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朱三太子”是康熙的心病,即便康熙以仁治天下,但是还是不愿意放过前朝皇族后裔。
这些记录是记载在《清稗类钞》,但是在《清实录》中记载的是崇祯第四子,并且这里面肯定不好意思直接记载康熙杀前朝皇子。只是说查阅前朝史书,崇祯皇帝的第四子已经于崇祯十四年病故,所以王士元是假皇子,于是处斩。
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前身故。又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清实录》
很多人因为这一点,说清朝故意把已经去世的皇子和王士元牵扯,这样制造一种皇四子已经去世的假象。
还有人甚至说清朝的《明史》对崇祯的儿子,排序和名字也有篡改,可是我觉得《明史》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清实录》记载王士元说自己是皇四子,而《明史》中皇四子结局是下落不明,叫永王朱慈炤,这样清朝根本就没有自圆其说吧!
所以,可以说康熙杀“王士元”时,故意把已经去世的皇子和四皇子搞混了,但是不能说清朝篡改了《明史》中崇祯皇帝的子嗣排序。

综上所述,“朱三太子”的实力并不强,可能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早就吓得躲起来了,比如王士元(朱慈炤)这样的崇祯儿子。凡是打着“朱三太子”旗号起事的人,都不是真皇子,只是“朱三太子”这个牌子太响亮了,所以备受反清人士喜欢。
而康熙皇帝当然很讨厌“朱三太子”这个名号,因为就是这个名号使自己的统治不稳定,所以不管是真的朱三太子还是假的,康熙都会杀掉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