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陵近百年后被打开,同治只剩尸骨,为何陪葬的皇后依旧尸身不腐?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622期
  ——野史纲目——
同治皇帝和皇后的尸体之所以有这种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死亡方式不同。
同治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所以后人都称他为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是咸丰帝唯一的活到成年的皇帝,同治皇帝的母亲也因为母凭子贵,成为影响清末五十年历史的慈禧太后。
载淳在位时,清朝正处于中兴时期,此时太平天国被镇压,外国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暂时没有再次入侵的可能,清朝又进行了洋务运动,政权相对稳定,可以说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然而就在同治小皇帝刚要开始大显身手的时候,没想到亲政仅不到两年就驾鹤西游,不得不让人可惜。
载淳驾崩后,仅仅过了七十多天,皇后阿鲁特氏也随他而去,皇帝和皇后都英年早逝。可是由于载淳继位时,清朝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库空虚,并没有皇帝刚继位就建造陵墓。
所以载淳驾崩后,最要紧的就是修建陵墓,经过大臣风水大师的考察,最后慈禧决定将东陵的双山峪定为惠陵陵址。惠陵从光绪元年(1875)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时兴工,经过三年紧张施工,到光绪四年(1878)九月,惠陵终于建成。

光绪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孝哲皇后入葬惠陵地宫。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不到一百年,在1945年惠陵竟然被人盗掘。
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正是由于盗墓口没有堵上,很多人都去墓中看过,看看有没有留下的宝物。以至于当地流传的说法,就是同治皇帝身体腐烂的只剩尸骨,而皇后却尸体却没有腐烂。
那么同治皇帝和皇后死亡的时间只差两个多月,为什么差别这样大呢?
载淳尸体腐烂只剩尸骨的原因
载淳是清朝皇帝里面寿命最短的皇帝,只活了十九岁。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亡原因,正史是有明确记载的,就是死于天花。其实天花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可以打疫苗预防,但是在清朝或者古代,天花可是致死率比较高的一种传染病。
同治皇帝的祖上顺治帝就是死于天花,而康熙皇帝也因为得过天花而痊愈则成为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可见天花病毒的威力。正是由于康熙皇帝得过天花,知道天花的危害,所以专门派人研究天花,还在太医院成立了痘疹科。
清朝经过历代医学家的研究,其实到了同治皇帝时期,天花已经不是完全不能攻克的了。很多史书记载,同治皇帝的天花其实已经快好了,只是后来病情又迅速恶化,所以很多人怀疑同治皇帝不是死于天花,而是梅毒。并且还有说法,慈禧太后知道儿子患了梅毒,可是为了皇室的脸面,还是让太医给儿子按天花治。
在《花随人圣庵摭忆》和《清代通史》中就记载了同治皇帝是感染梅毒而死的。同治皇帝是如何感染梅毒的呢?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母亲慈禧。

据说,当年同治皇帝到了结婚的年龄,两宫皇太后慈禧和慈安要为皇帝选妃。当时经过层层选拔,入选的一共五个人,需要在这五个人里面选择皇后和嫔妃。慈禧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支持富察氏为皇后,慈安则支持自己的姑表外甥女阿鲁特氏为皇后。
按理说同治皇帝应该和亲妈近,选择富察氏,可是由于慈禧对同治皇帝比较严厉,并且平时光顾着掌权了,哪里管过同治皇帝的生活,同治皇帝和慈禧关系很差,相比而言慈安皇太后对小皇帝比较关心,两人关系不错。再加上同治皇帝个人比较喜欢阿鲁特氏,于是便将阿鲁特氏封为皇后,富察氏封为慧妃。
慈禧支持的人没有立为皇后,自然就迁怒同治皇帝和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和同治皇帝婚后很恩爱,同治皇帝很宠幸皇后,至于慧妃,由于是慈禧推荐的,同治皇帝看都不看。
同治皇帝这样做自然就惹怒了慈禧太后,慈禧不让儿子再去宠幸皇后,要去宠幸慧妃。最后同治皇帝赌气,谁都不宠幸,可是同治皇帝毕竟血气方刚,寂寞难耐。
恭亲王奕䜣的儿子载澄是个纨绔子弟,平时好犬马声色,并且还喜欢抢人家的老婆,由于载澄是恭亲王的儿子,没人敢管。

载澄自幼在宫内上书房伴读,和皇帝载淳又是堂兄弟,年龄差不多,载澄向皇帝述说外面的花花世界,常把外间的奇闻趣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小皇帝听。载淳一听不错,于是经常微服出宫,与载澄一起寻花问柳。最后染了上了梅毒。
《慈德外记》记载:“私家着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
慈禧知道后当然更加恼怒,看到儿子得了病,首先不是想到的为他治病,而是怎么掩盖住皇室丑闻,就让太医按天花治。最后不能对症下药,同治皇帝的病越来越严重,不治而亡。
虽然这种说法,和正史相违背,但是由于同治皇帝确实有出宫放纵的记载,所以不得不让人相信。并且这件事还被很多电影和电视剧拿来说,就像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面,周星驰还偷了嫖妓的同治皇帝的黄内裤。
另外,据《桃花圣解庵日记》还记载了同治皇帝喜欢宠幸男宠,并且有一个叫王庆祺的人,他为皇帝提供淫秽画册,以至于同治皇帝过早的接触这些东西,还和王庆祺发生过某些不可告人的故事。

综合来看,正史中记载同治皇帝死于天花,野史大多记载同治皇帝死于梅毒。至于哪种可能性比较大,这个还真不好说,从同治皇帝死的第一时间,慈禧不是为儿子伤心,而是想到的如何再度垂帘,可知慈禧确实不为儿子的生命着想,还真有可能把梅毒当天花治。
其实不管同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体腐烂。在同治皇帝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身体腐烂严重,试问过了将近百年,尸体如何能够保存完好。所以同治皇帝只剩尸骨的原因主要是生前的疾病导致了身体的过度腐烂。
阿鲁特氏皇后尸体不腐的原因
同治皇帝和皇后阿鲁特氏真是一对苦命鸳鸯,两个人都是很年轻就去世了,阿鲁特氏在同治皇帝驾崩七十多天,自己也随帝而去。关于阿鲁特氏的死亡也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自杀而亡。
阿鲁特氏是第一位以状元之女身份当上皇后的,阿鲁特氏身份高贵,知书达礼,入宫后很受同治皇帝喜欢。可是由于慈禧支持的是慧妃,所以阿鲁特氏和慈禧的婆媳关系并不好。
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并没有为儿子立嗣,因为如果为儿子立嗣子,这样阿鲁特氏就变成了皇太后,可以垂帘听政,这肯定不是慈禧想看到的。最后慈禧建议立了载湉为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慈禧之所以选择立载湉为帝,原因:一是载湉是自己妹妹的儿子,关系比较近。二是这样载湉就是咸丰帝的嗣子,两宫皇太后又可以垂帘听政了。
立了载湉为帝,那么阿鲁特氏的处境则十分尴尬,身为皇嫂,身份无法自处。再加上慈禧的刁难,阿鲁特氏唯一的选择就是自杀。
另外,据说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于是上奏慈禧,请示应该如何办。慈禧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很简单,就是可以殉葬。最后阿鲁特氏的父亲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只有一个字就是“死”。然后没多久,皇后就去世了。

虽然阿鲁特氏有自杀的可能,但是自杀的方式就有好几种说法。
吞金而死,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以至于当时盗墓贼进入地宫后,打开皇后的棺椁,就把皇后的肚子划开找金子。
绝食而死,这种说法在《李鸿藻先生年谱》和《清代后妃传稿》中有记载。
“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李鸿藻先生年谱》
另外还有吞鸦片而死(清室外纪)和服毒药而死(德宗承统私纪)。
第二种,被慈禧害死。
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慈禧和儿媳妇有矛盾,并且最后一次看阿鲁特氏的是慈禧太后,很多人怀疑就在这次“下了毒手”。
其实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确实是慈禧和德宗光绪皇帝最后去看望病重的阿鲁特氏。但是慈禧下毒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因为这时候阿鲁特氏已经病重,没有下毒的必要。再说慈禧要是下毒,慈安皇太后也不会罢休。所以必须下毒说,站不住脚。
所以,通过皇后阿鲁特氏死亡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得出皇后尸体不腐的原因。
第一,皇后阿鲁特氏不管是绝食还是吞金,这两种死亡方式都有保证身体不会腐烂的能力。
就像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之所以没有腐烂,都是她的肠胃里面没有东西。至于吞金也有防止身体腐烂的功能。
第二,由于古代防腐技术高超。
古代对尸体的防腐技术是很高的,很多尸体历经千年都没有腐烂。主要的方法有:用汞和砷对尸体进行防腐,还有缠绕多层丝织品,对棺椁进行密封等等。
第三,阿鲁特氏的棺材里面有大量玉器。
玉器对尸体防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古人就认为“握玉以防腐”,所以出现金缕玉衣等玉器葬物。阿鲁特氏棺材中就陪葬了很多的玉器,这些玉器稳定了棺材里面的温度,对尸体起到了防腐作用。

综上所述,惠陵被打开后,同治皇帝和皇后的尸体有这样的差别,主要还是死亡方式的不同导致的。
同治皇帝和皇后相同的则是一样悲剧的命运,或许如果他们只是普通的夫妻,真的能够白头偕老,不过谁让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皇后,还摊上了强势的母亲和婆婆——慈禧太后。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