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临死前,为了保全了自己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631期
  ——野史纲目——
康熙十七年八月十八,曾手刃南明永历帝,继而起兵反清的吴三桂,在当了仅仅五个月的皇帝后,带着万分的不甘心,于都城衡州(今衡阳)的皇宫里去世,享年67岁。
吴三桂一死,其麾下的势力犹如土崩瓦解一般,迅速被康熙皇帝击溃,到了康熙二十年,吴三桂的大本营昆明城被清军攻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随之彻底结束。
这个结果,吴三桂显然并没有想到,那么,他在临终前,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呢?而在昆明陷落后,他的后代子孙又是什么结局呢?

把皇位传给孙子,是吴三桂临终前的最后安排
继承吴三桂皇位的,是其嫡孙吴世璠。
之所以吴三桂会把皇位传给吴世璠,也是无奈之举,吴三桂儿子确实有不少,据史料记载,他除了有长子吴应熊和次子吴应麟这两个儿子之外,还有“幼子数人”。
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虽说娶了建宁公主,不过其早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就被康熙皇帝下令绞死,当时一同被处死的,还有吴应熊的小儿子吴世霖。
而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麟,则在幼年时,被过继给了吴三桂的兄长,因此,从礼法上来讲,吴应麟是没有继承“大统”资格的。
至于吴三桂的其他幼子,一来是年幼,二来均不是嫡出,因此,皇位也就不会传给他们。
因此,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初一,吴三桂自立为吴周政权的皇帝时,就把长子吴应熊的嫡子吴世璠立为了皇太孙,而到了其临终之际,皇位自然也就由吴世璠继承。
只不过,吴世璠的这个皇位,与他爷爷一样,并没有坐多长时间。
吴三桂称帝之时,吴世璠还是一个弱冠少年,并且长期居住在大本营昆明,因此,对于前线的战事,以及吴周政权中的势力分布,完全是一无所知。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深感自己时日无多时,便派人前往昆明接吴世璠来衡州,但吴世璠人还没有走到衡州,就传来了吴三桂病逝的消息。
原本,按照礼制,吴世璠是应该先到衡州的皇宫奔丧,并在那里登基继位的,但就在吴三桂去世之后,吴周政权的高层,针对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发生了激烈的矛盾。
当时,由于吴三桂死的突然,为了防止因为吴三桂的的死,导致军心涣散以及其他意外,衡州的将领当即决定,将吴三桂去世的消息封锁起来,每日照常进奉衣食。

同时,众将领推举大将军吴国贵代理军务,并派吴三桂的女婿胡国柱秘密前往昆明,去接吴世璠来衡州。
但胡国柱到了昆明之后,却遇到了一个人的强烈阻拦。
这个人是吴三桂的心腹,同时也是留守云南,并负责前线大军后勤工作的郭仕图,此人是一个典型的奸诈小人,早在吴三桂活着的时候,他就利用职务之便,大肆中饱私囊,聚敛了很多金银。
而在吴三桂临终前不久,有人秘密告发郭仕图中饱私囊,吴三桂知道后大为恼火,将郭仕图召来质问,谁知道这个郭仕图不仅不承认,还将所有罪责全部推到了其胞弟郭壮勋的身上,最终,郭壮勋被处死,而郭仕图则继续逍遥自在。
并且,郭仕图一直以来就有篡权的心思,为了达到目的,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以此为机会,计划在吴三桂死后,架空甚至取代吴周政权。
因此,昆明对于郭仕图是他的大本营,全部的身家都在这里,而吴世璠则是他最有利的武器,所以,他说什么也不会让吴世璠前去衡州,不然一旦吴世璠离开昆明,就不会受他控制了。
为此,郭仕图对胡国柱提出,根据当前形势,可以放弃湖南后据守云南,靠着云南的险隘,来做一个“夜郎王国”,表面上他说的确实有理,但实际上他还是为了自己再作打算。
最终,在郭仕图的强烈阻止下,吴世璠并没有去衡州,而是在贵阳府的贡院内继位,登基后,吴世璠改年号为“洪化”,尊其祖父吴三桂为“太祖高皇帝”。
据记载,吴世璠在继位当天,胡国柱奉命筑坛代祭时,突遭“阴风疾起”,以至于所有灯烛皆灭,而当初他爷爷吴三桂在称帝时,则是遭遇狂风大作,总之,这种不好的兆头都预示了这爷俩儿的皇位之路,要无比坎坷。
登基之后,还是少年的吴世璠,其权力基本都被他的岳父郭仕图掌控,并且,由于吴三桂已死,吴氏集团的军心也极为涣散,到了康熙十八年正月,湖南岳州又被清军攻破,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再接再厉,又攻破了湖南多个城镇。
最终,吴氏集团在全线溃败之下,不得不往云南方向撤去。

到了云南之后,吴氏集团内部又一次发生了残酷的倾轧,吴三桂的侄子吴应期由于不满兵败,就有了废黜吴世璠,拥兵自立的想法,结果,还没等他开始行动,就被“国丈”郭仕图秘密处死。
眼看高层都在自相残杀,中下层更是人心涣散,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加快了收复云南的脚步,在康熙二十年,命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人率大军进入云南境内,展开对昆明的总攻。
几番抵抗后,吴氏集团的兵士由于不敌清军,不得不退守昆明城内,但因为清军将其围困已久,城中粮草早已断绝,就有部分将士有了投降清军之意,并且,还有人计划劫持吴世璠,拿他来向清军换取军功。
在这种情况下,昆明城几乎是已经被攻破了,区别就在于城门有没有打开,而吴世璠在得知有将领准备将其献给清军的消息后,倍感无奈但又不愿投降的他,于当年十月,自刎死在了皇宫之内。
吴世璠死的时候,年仅十六岁,而他的皇后,也是郭仕图的女儿,同样也自刎而死,据记载,当时皇宫内外,有多达一百余人赴死。
吴世璠一死,昆明城城中大乱,最终,城门被人从内部打开,清军入城,至此,三藩之乱彻底被平定。

除了吴世璠之外,吴三桂的其他子孙又是落了个什么结局呢?
事实上,在三藩之乱平定后,除了已经自刎而死的吴世璠,以及昆明城中的将士之外,吴三桂的其他后人就失去了踪迹,这其中,包括吴三桂最宠爱的陈圆圆。
有人说,陈圆圆和吴三桂的几个幼子,在被清军捉拿住后,全部被处死,还有人说,陈圆圆侥幸逃脱后,自此隐姓埋名起来。
总之,关于吴三桂后人下落的说法,可谓是数不胜数,随着时间的流逝,吴三桂后人究竟在哪里也成了一个秘密。
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已经尘封了三百余年的秘密却被意外发现。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这里,有一个人自称是吴三桂的后人,并且,还说他是吴家的“秘传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因此也就不了了之。
但到了2010年,随着这里发现了陈圆圆的墓后,才算是揭开了这一段尘封的往事。
事情还得从吴三桂去世时说起,当年,吴三桂死后,其遗体被心腹大将胡国柱等人秘密运送至贵阳,而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之所以在贵阳继位,也是因为如此。
在此之后,为了避免被清廷得知吴三桂埋葬在哪里,胡国柱等人决定将吴三桂秘密安葬,而陈圆圆则与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麟等人,则在昆明陷落前夕逃走,来到了贵州岑巩县的密林山洞中。
来到这里后,陈圆圆等人先是在深山老林中隐居了数年,之后待到风声稍微平定,就下山搬到了如今的马家寨定居。

在这里,吴家的后人度过了上百年的时间,期间为了避免遭到清军的围剿,他们对自己的身份严格保密,但为了不忘祖宗的根本,就在家族中,建立了一个“秘传人”制度。
所谓“秘传人”,是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选一优秀者,由上一辈传人将祖上历史口授三遍,让其默记心中。担负其事的传人,即被称为“秘传人”。
利用这种方式,吴家将其是吴三桂后人的秘密隐藏了起来,同时,为了严格保密,吴家人连家谱也不准修。
而陈圆圆一直活到了67岁,在康熙二十八年方才去世,根据吴家“秘传人”口中所述,当时吴家人为了感激陈圆圆保全吴氏血脉,尊称她为“老太婆”。
而在史料记载里,当年清军进入昆明后,四处寻找吴三桂之墓,但都一无所获,之后有人告诉清军,说吴三桂埋在昆明城内安福园石桥的水底下,于是,清军在这里挖地三尺,确实找到了一部分遗骨,并送往京城,康熙皇帝也凭此昭告天下,把所谓“逆贼吴三桂骸骨”示众天下。
实际上,这并不是吴三桂真正的遗骨,只不过对于当时的康熙皇帝而言,真假都无所谓了。

那么,专家是如何断定这个马家寨的吴家人,就是吴三桂的后人呢?
前文所讲的“秘传人”是原因之一,根据专家的记录,当时马家寨的吴家“秘传人”,他们口中所说的吴三桂与陈圆圆的事迹,与史料完全一致,甚至有些史料中还没有记载。
当然,仅凭一人之言,专家们自然不会就确定这是真的,真正让专家下结论,是当时发现了陈圆圆的墓。
据记载,当时在马家寨发现的墓上,其碑文刻着“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这里面的“聂氏”二字颇有深意,要知道,当地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几乎全部姓吴,很少没有姓“聂”的,尤其还是能被立碑的。
后来经过“秘传人”的解释,以及专家的考证,才揭开了这个谜底。
“聂氏”,非指姓聂,“聂”字的结构,是由“双”与“耳”(即“阝”)构成,按照这个理解,应当解为“邢”与“陈”,暗指陈圆圆。
为什么呢?史料记载,陈圆圆在6岁前,跟随父母生活,其父本姓邢,而在她6岁后,因为父母双亡,便由其姨夫陈某养大,因此,自此之后,她便改姓陈。
另外,“聂”是繁体“聶”的简化字,但这个简化字是在近现代时才出现的,当时包括《康熙字典》里也无此字,因此,就能断定,这是一个有人特意造的字。
之所以造这个字,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双”字的繁体为“雙”,其上半部为两个“隹”,代表“好”,引申出来的意思为“花好月圆”,即“圆圆”,上下文字合起来,就是陈圆圆。
最后两个字“位席”,是因为陈圆圆在生前,被吴三桂封为皇妃,用此“位席”两字,以明其身份与平民不同,相当于对她的尊称。

而在发现陈圆圆的墓不久之后,吴三桂的真正埋葬之地也被专家发现。
当时,最先发现的是吴三桂的“张皇后”墓,但等到专家一番考察之后,却发现这个“张皇后墓”,里面埋得却是吴三桂。
之所以会得出这个结论,首先是这个墓地距离陈圆圆的墓不远,基本上是紧挨着的,其次,墓碑上所刻的文字,最终被专家破解了出来。
这座墓的墓碑上,刻有“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的字样,其中,“硕甫”为吴三桂生前曾用过的号,只不过这个号极少使用,只有一些身边极为亲近的人才知道,专家们也是翻阅了大量的史料才得知的。
因此,吴公“硕甫”指的就是吴三桂,那么前面的“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该作何解释呢?
根据吴家秘传人所说,这个八十五岁,并不是指吴三桂活到了八十五岁,而是暗指吴三桂死在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期间。
而“受皇恩颐养一次”,则是暗指吴三桂是受皇天之恩而被眷顾与颐养,所谓的“一次”,其意思为首次,也就是说吴三桂是开创吴周政权的人,即吴周太祖高皇帝。
这就是专家确定吴三桂墓和陈圆圆墓的原因之一,而当年吴三桂的后人,为了隐姓埋名逃避追杀,同时也为了不忘本,也是煞费苦心,这碑文就是最好的证据。
如今,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230余户1000多人自称都是吴三桂后裔,这里也因为发现了吴三桂和陈圆圆的墓地,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