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继位以后,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后来是什么结局呢?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675期
  ——野史纲目——
清朝一共存在了二百多年,和明朝的时间差不多,产生的迷案也是不少。比较出名的有顺治出家、太后下嫁、雍正被刺等等。像道光继位之谜,基本上知名度不高,但是它确实有很多不好解释的地方。
道光继位之谜

(嘉庆皇帝画像)
公元1820年,也就是嘉庆二十五年,此时嘉庆皇帝已经高达六十岁的高龄。虽然年事已高,嘉庆帝精神状态还是比较好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肥胖,身体没有年轻时灵活了。这年的夏天,嘉庆皇帝准备进行一次木兰围猎,这也是嘉庆皇帝的爱好。大臣们很多人都反对,说路途遥远,不宜长途跋涉,但是嘉庆皇帝坚持,最终定于七月十八日启程。
七月十八日,嘉庆帝自圆明园启程到承德秋狝,皇次子智亲王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旻宁)和皇四子瑞亲王绵忻随行。七月二十四日到达热河行宫。到达行宫后,嘉庆皇帝已经感觉到身体不爽,但还是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仪活动,到当地城隍庙拈香,到永佑宫行礼。二十五日,嘉庆皇帝还可以接见军机大臣,批阅奏折,但是到了晚上嘉庆皇帝病情加重,昏睡过去,就这样一睡不醒了,大约在八点左右驾崩。
嘉庆皇帝去世的原因按正史的记载,应该是死于脑血管疾病,属于突然去世,可能确实因为嘉庆皇帝身体肥胖,再加上年事已高,确实可能因为脑溢血等疾病猝死。至于民间说的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流传度很高,但是没有依据。
不管嘉庆皇帝到底怎么死的,反正就是突然去世,还死在了热河行宫。皇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必须确定新皇帝。然而嘉庆皇帝是突然驾崩,属于那种直接睡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就麻烦了。

(嘉庆皇帝剧照)
虽然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帝,他是嘉庆皇帝的嫡长子,并且乾隆活着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个皇孙。在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他又以鸟枪击毙两贼,立下大功,一直深受嘉庆皇帝器重。基本上旻宁继位势在必得,所有人都知道皇位非他莫属,但是即使这样,必要的程序也是要走的。
按照《清实录》的记载,很简单,就是嘉庆皇帝临死之前召开大臣们和宗亲们,然后众人打开嘉庆帝的一个放有密诏的盒子。当众宣读了嘉庆皇帝早在嘉庆四年就立了旻宁为太子的诏书,仁宗驾崩后,众人就让旻宁继位。
虽然按照《清实录》的记载没有问题,但是根据清史里面的《禧恩传》却记载的是嘉庆帝驾崩后,人们就乱作一团,找了一下嘉庆皇帝生前的东西,没有什么发现,这时候宗亲大臣禧恩主张立旻宁为帝,但是由于没有先帝的密旨,托津、戴均元两位军机大臣则犹豫不决。这明显与清实录里面的不符合,而且根据大臣们后来的说法,嘉庆皇帝没有来得及说任何遗言,所以清实录里面说谎了,毕竟清实录是道光帝在位时编写的。
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事出仓猝,禧恩以内廷扈从,建议宣宗有定乱勋,当继位。枢臣托津、戴均元等犹豫。禧恩抗论,众不能夺。会得秘匮朱谕,乃偕诸臣,奉宣宗即位。《清史稿·宗室禧恩传》
不管怎么样,按照禧恩传的记载嘉庆皇帝绝对没有留下遗言,也没有当众人面打开盒子的诏书让道光帝继位。并且嘉庆皇帝驾崩几天后,嘉庆皇帝的皇后孝和睿皇后还以皇太后的名义发了懿旨,大体就是说,先帝死的突然,怕没有留下遗诏,她认为旻宁最有资格继位,所以命旻宁继承大统。

孝和睿皇后剧照
这里是很奇怪的,因为清朝有秘密立储制度,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有前任皇帝写的传位诏书。所以按常理应该是孝和睿皇后得知了嘉庆皇帝驾崩,然后让人到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去找遗诏。但是孝和睿皇后却说怕先帝没有留下遗诏,直接让道光帝继位了。究竟是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没有传位诏书呢?还是传位诏书写的不是道光帝的名字?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两位大臣的传记,像托津、戴均元都记载了是嘉庆皇帝驾崩后,他两个人通过嘉庆皇帝身边的小太监那里找到了放传位诏书盒子。然后,道光帝才继位的。那么既然找到放诏书的盒子了,为什么孝和睿皇后还说怕先帝没有留下遗言,这就说明托津、戴均元找到盒子是后来的事情。
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是嘉庆皇帝驾崩,没有留下遗言,当时人们也没找到放密旨的盒子,禧恩想直接让道光帝继位,但是大臣们觉得好像不符合规矩。孝和睿皇后知道后,就发了懿旨命道光帝继位,然后托津、戴均元找到盒子,拿出诏书,道光帝成功继位。其实不管这个盒子是真是假,道光帝继位,孝和睿皇后可以说最为重要。道光帝继位之谜,就在于这个盒子是真的还是假的,到底嘉庆皇帝是不是想让道光帝继位,这个真不敢确定。
孝和睿皇后和她的亲生儿子结局如何?
1、孝和睿皇后的结局
道光帝接到孝和睿皇后(此时应该算太后)的懿旨,自然感激涕零,因为道光帝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原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的,喜塔腊氏很早就死了,那时候道光帝才十五岁,但是后来的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孝和睿皇后),对道光帝很好,母子关系也挺好的。但是要知道关系再好也不是亲的,钮祜禄氏是有自己的儿子的,并且还不是一个,是两个,也就是绵恺和绵忻。那么作为太后的钮祜禄氏为什么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呢?

孝和睿皇后剧照
其实很简单,因为道光帝旻宁的能力确实很强,深受嘉庆皇帝器重,并且是嘉庆皇帝原配的儿子,旻宁在朝中的势力也是很大的,毕竟当亲王这么多年。反观自己的儿子绵恺和绵忻,绵恺虽然这时候二十五岁,正是盛年,但是他能力不行,嘉庆皇帝很不喜欢他。绵忻倒是聪明好学,但是毕竟才十五岁,太年轻,大臣们怎么可能服气。
孝和睿皇后这样做其实是最好了,反正道光帝继位是众望所归,自己下了这个懿旨,道光肯定会感激涕零,永远尊重她这个太后。
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道光帝和太后虽然不是亲生母子关系,但是却胜似亲生母子关系。根据史书记载,她们的关系很融洽,太后病重时,道光帝亲自去服侍。太后去世,道光帝就和亲生儿子一样席地寝苫,虽然这时候道光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仍然坚持为太后进孝道。结果太后去世一个多月后,道光帝也驾崩了,可见两人的关系感情至深。
2、孝和睿皇后亲生儿子绵恺和绵忻的结局
绵恺在道光帝在位的时候,屡次三番越界犯错,但是道光帝都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没真正治罪弟弟。
比如第一次是绵恺福晋的轿子走了神午门的中门。门是不能乱走的,中门只能皇帝和皇后去走,别人只能走两边的门。道光帝肯定大怒,把绵恺交给宗人府治罪。绵恺死不认罪,结果在证据面前,他无话可说。道光帝革去他所有职务,罚俸五年。后来因为太后在中间调解,道光帝没有办法,改为罚俸禄三年。

道光七年,绵恺又与太监张明得私相往来,在皇家,亲王和太监关系过好,很容易引起皇帝的怀疑。并且绵恺还带太监到自己的府里玩,内务府来要人,他不但不承认,还把那太监藏清河去,被抓获后,绵恺被降为郡王,不过后来道光帝看太后的面子,又恢复了亲王爵位。
道光十三年,道光帝的继妻孝慎成皇后病逝,道光帝将皇后丧仪安排事宜交给了惇亲王绵恺,然而,为了讨好哥哥,绵恺竟然将皇后的丧仪搞得十分隆重,百姓如丧考屁一般,道光帝再次动怒,罚了绵恺十年的俸禄。
道光十八年五月,绵恺又将一个妇人的丈夫囚禁起来了,人家妇人告他,道光经过查实后,道光帝再次教训了这个不成器的弟弟,不但将其降为郡王,还罢免了一切职务。后来绵恺没多久就去世了,道光帝还是亲自祭奠,恢复他的亲王爵位,以亲王礼下葬。绵恺的儿子奕缵很早就死了,他就这一个儿子,道光帝把自己的第五子奕誴过继给他为后。说明道光帝还是挺心疼这个弟弟的。
绵忻的结局比较简单,原因是他去世的比较早。道光三年,道光帝认命他为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谥曰怀,生有一子一女。
绵忻的历史记载比较少,据朝鲜使臣朴绮寿写的书中记载,当时嘉庆皇帝的几个儿子,老大也就是道光帝长的尖嘴猴腮,并且人也很平庸。老二,也就是绵恺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老三,也就是绵忻最为聪明并且悟性很好,有学问,并且做事情也很干练,皇帝很喜欢。
其实通过朝鲜使臣的说法,确实嘉庆皇帝有可能真的后悔传位给道光帝了,再通过正大光明牌匾后面还没有传位诏书,嘉庆皇帝说不定真的内心有了别的想法,也有未可知。这也是为什么我老是怀疑,道光帝继位真的有可能不是嘉庆皇帝的本意。只是嘉庆皇帝突然去世,道光帝基本上是在获得了皇太后和宗亲大臣的支持下继位为君。但是即使传位给了绵忻也没用,他二十三岁就死了,也不能改变大清的命运。

综上所述,孝和睿皇后还是比较聪明的,她知道嘉庆皇帝虽然可能没有留下遗言指定道光帝继位,但是以道光帝在朝中的势力,完全不是她和两个儿子可以抗衡的。在这种情况下,她当机立断,支持道光帝继位,不光保全了自己,使自己受到了一辈子的尊荣,而且还保全了自己的儿子。孝和睿皇后的态度,还使皇位和平过渡,为清朝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道光的母子关系一直被后人羡慕,真的算人生大赢家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