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邓世昌,其子孙去哪里了?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702期
  ——野史纲目——
邓世昌壮烈殉国后,他的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自此天各一方,但每一个人都继承了邓公的爱国之志。
说起邓世昌,人人都知道他是清朝晚期一位难得的爱国将领,而对他以身殉国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
那一句悲壮的“撞沉吉野”,是邓世昌在全局失利的情况下,甘愿用自己的生命,去做出为国牺牲壮举的真实写照。
“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这就是邓世昌的人生座右铭,而他也用实际行动,生动且又深刻地诠释了这句话。
那么,在邓世昌壮烈殉国后,他的子女后人都去了哪里?又是怎么样的结局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百余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海战。

黄海海战:誓与军舰共存亡的邓世昌
光绪二十年,日本联合舰队悍然挑起战端,偷袭了巡弋在丰岛海域的北洋水师两艘巡洋舰,试图借此举夺取黄海制海权。
对于日本的挑衅行为,年轻的光绪皇帝十分不满,最终,在他的授意下,李鸿章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赶赴黄海,展开黄海海域巡航以及驱逐日本联合舰队等行动。
当年九月,北洋水师的12艘主力战舰自威海出发,赶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6000余名水师官兵也在护送下,逐一登舰,黄海海战由此爆发。
而邓世昌所负责的“致远舰”,就在此次驱逐行动之中。
致远舰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之一,当时邓世昌担任该舰“管带”一职,大战爆发后,由于日本联合舰队攻势凌厉,北洋水师逐渐落入下风,为了挽回局面,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体官兵奋勇作战,虽舰身中弹累累,但无一人退后。
但可惜的是,由于炮弹耗尽,再加上致远舰因为中弹起火,因此,就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恰好在当时,日本联合舰队中的“吉野”号战舰出现在邓世昌的视线中,并且还横行无忌,十分的嚣张,见此情景,邓世昌决定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
他当即下令,让致远舰开足马力,冲向吉野号,意图一举将其撞沉。
而吉野号上面的日本士兵,在看到不顾一切朝他们冲过来的致远舰后,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被撞沉,大家都得到海里喂鱼去了。
关键时刻,吉野舰的司令官坪井航三紧急下令,集中所有炮火向“致远”射击。
伴随着密集的炮火,致远舰不断中弹,但包括邓世昌在内的全体致远舰官兵,脸上不仅没有一丝惧色,反而加快速度冲了过去。
就在双方快要接近时,吉野舰发射的一颗炮弹,击中了“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一声巨响,致远舰发生了大爆炸,开始缓缓沉没。
而在战舰沉没的同时,邓世昌被爆炸的气浪掀入海中,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致远舰已经沉没了大半。

见此情景,邓世昌心如刀绞,致远舰是他亲自从国外接回来的战舰,从接手的那一刻到现在,邓世昌已经和致远舰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如今,却眼睁睁的看着它一点点沉入大海之中。
更让邓世昌目眦尽裂的是,致远舰上的官兵,在爆炸发生的同时,大部分都落入海中,此时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这些人,可都是邓世昌一手带出来的兵,他们对邓世昌而言,说是属下,其实感情上胜似亲兄弟,但同样,此时这些曾经生死追随他的兄弟,已经牺牲大半。
而此时的北洋水师的舰队,已经被日本打得丢盔弃甲,先前与致远舰一同来的几艘主力战舰,也大多与致远舰的命运一样,被日军击中,沉入了大海之中。
看到大清如此不堪一击,邓世昌也是万念俱灰,在拒绝了随从刘忠的救援后,抱着同样前来救自己的爱犬,沉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
战舰在人在,战舰亡人亡,邓世昌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誓于战舰共存亡。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邓世昌
邓世昌以身殉国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举国为之震动,就连光绪皇帝,也被邓世昌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垂泪为邓世昌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以表彰邓世昌以身殉国的壮举。
并且,光绪帝还亲自下旨,赐封邓世昌谥号为“壮节公”,又追封他为“太子少保”,入祀昭忠祠供奉。
除了这些荣誉方面的恩赏之外,清廷当时更是制作了一块重达三斤的黄金匾额,上书“教子有方”,赐给了邓世昌的母亲,又特意拨款十万两抚恤邓家。

当然,再多的赏赐,也改变不了邓世昌已经壮烈殉国的事实,那么,在他离世后,他的子女后人都去了哪里呢?
邓世昌的儿子
邓世昌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邓浩洪、次子邓浩洋为邓世昌的正妻何氏所生,三子邓浩乾则是邓世昌的小妾所生。
而在邓世昌牺牲后,这三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邓世昌的长子邓浩洪和次子邓浩洋,在父亲殉国之后不久,便跟随母亲何氏离开山东烟台的寓所,来到了上海一处弄堂生活。
根据邓家后人的回忆,在来到上海之后,邓世昌的妻子何氏在很长时间都处在悲伤之中,曾经每天夜里,都会拿着一个小油灯,在家里走过来走过去,嘴里还轻声呼喊着丈夫的名字,直到天亮方才回屋。
由此可见,虽说当时清廷对邓家多有赏赐,但失去亲人的悲伤,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
当然,悲伤肯定是有的,但生活还要继续,邓世昌去世时,他的长子邓浩洪刚满二十岁,在料理完家中的事务之后,邓浩洪来到了京城,接受了光绪皇帝的召见。
此次召见,光绪皇帝除了褒奖邓世昌的壮举外,也让邓浩洪承袭了海军职位,据记载,邓浩洪的第一个岗位是“海军慰劳员”。
不过,这个所谓的“海军慰劳员”,仅仅是一个荣誉职位而已,算不得正式的官职,大概在半年之后,也许是光绪帝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又安排邓浩洪进入广东水师,担任“提标”一职。
虽说光绪帝有意照顾,但邓浩洪却志不在此,最终选择离开了海军。
邓浩洪的这个选择,与当时整个大清朝江河日下也有关系,再加上新思想的冲击,因此,在官场上看不到希望的邓浩洪,开始重操祖业,在天津、上海等地经营茶庄生意。
据邓浩洪孙女邓立英回忆,她的爷爷邓浩洪经常不在家,常年都是在天津、上海两地跑,由于勤劳和头脑灵活,邓浩洪的茶庄生意做的很不错,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已经拥有好几家典。

并且,邓浩洪也是一个爱国人士,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邓浩洪曾先后多次,为国民革命军捐钱捐物,身先力行的用行动支持国家。
到了1947年,邓浩洪在上海去世,享年73岁,他育有一子邓小鹏,同样也是继承父辈遗志的铮铮汉子。
根据记载,邓小鹏年轻时,曾经在“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任职,之后到了淞沪抗战期间,由于日军占领了汉冶萍公司,对祖父邓世昌事迹记忆犹新的邓小鹏,毅然从这里辞职,不愿意再为日本人效力。
但辞职后,邓小鹏失去了收入来源,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相当困顿,当时曾有人劝他出来在汪精卫手下找个差事做,但被他断然拒绝,表示自己宁愿饿死,也绝对不会吃“三点水”(暗指汪精卫)的饭。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鹏曾主动向国家上交了祖父的部分遗物,其中还包括邓世昌的亲笔诗文,到了1964年,邓小鹏在上海因病去世。
而在邓小鹏的子女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前文提到的邓立英,她曾任河北省政协委员,而关于邓世昌的不少事迹,也都是由她整理出来的。
邓世昌除了长子这一脉之外,还有次子和三子,不过,关于次子邓浩洋的事迹极少,只知道他曾经在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便去世,也没有留下后人。
而三子邓浩乾,身世比较曲折,他是邓世昌的遗腹子,据相关记载,在邓世昌去世百天后,邓浩乾方才出生,也就是说,他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的面。
而他的母亲,不是邓世昌的正妻何氏,而是邓世昌的小妾陈氏。
在邓世昌去世后,陈氏生下邓浩乾不久,就带着他北上,之后又辗转来到上海,并在上海生活了很长时间,因此,邓浩乾的童年时光就是在上海度过的。
而根据邓浩乾的养女回忆,父亲邓浩乾在毕业之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不得已之下,打着邓世昌之后的名号,才在当时国民政府的海军部,谋到了一个编译科科员的职位。
之后由于工作调动,邓浩乾又来到南京,期间结识了妻子梁竹青,最终夫妻二人在无锡落脚,并收养了一个女儿,取名邓孝思。
1969年,邓浩乾在无锡病逝,享年74岁,而他的养女邓孝思,则在2014年去世。

邓世昌的女儿
邓世昌一共有五个女儿,但可能是当时时局混乱,五个女儿中的四个都先后失去了消息,更没有资料记载她们的去向,而唯一能查证到的,只有他的二女儿邓秀蝉。
根据资料显示,邓秀蝉在幼年时,父亲邓世昌就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其对象为邓世昌的挚友之子,也就是当时在南洋水师担任超武舰管带的叶富的儿子叶锦瑛。
之所以邓世昌会在女儿很小时就定下这门亲事,有两个原因,一来叶富与邓世昌本身就是同窗加挚友,两人当年曾一同在船政学堂完成学业,后又在福建水师任职,因此,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双方结为亲家也十分正常。
二来,叶富与邓世昌一样,也是一位爱国将领,但他在光绪六年一次围剿台州匪乱时,不慎被炮火击伤后身亡,年仅32岁。
而根据资料记载,叶富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叶锦瑛大概也就六七岁的样子,眼见叶家遭此横祸,作为同窗,邓世昌在此之后对叶家多有资助,并且还将女儿许配给了叶锦瑛,说白了,就是拿叶锦瑛当儿子去对待。
邓世昌殉国时,叶锦瑛19岁,邓秀蝉18岁,不久后,二人遵从父亲遗愿完婚。
目前大多数关于邓世昌家人的资料,都是叶锦瑛和邓秀蝉的子女以及后人记录下来的,他们二人共生育一子两女,其中,儿子名为叶裕芳,女儿分别叫做叶爱兰和叶素兰。
而在邓秀蝉的后人之中,有一位比较出名,那就是她的曾孙叶伟力,按辈分算的话,叶伟力是邓世昌的玄外孙,也是叶富的玄孙。
叶伟力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战争电影与人类和平》、《千万年的梦——人类和平之歌》等。
如今,距离邓世昌壮烈殉国的黄海海战已经过去一百多年,邓公的后人并没有忘记先祖为民族大义牺牲的精神,正所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邓公的大义,也正激励着新一代的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