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947期
——野史纲目——
康熙用的最大一个心思,就是扶雍正的儿子乾隆,雍正能当上皇帝,乾隆至少有一半功劳。
康熙用的第二大心思,就是给了雍正两个人,一个隆科多,一个年羹尧,没这两个人,雍正当不上皇帝。
康熙用的第三大心思,就是有意无意地让雍正了解民事,熟悉政务,获取从政经验,为其治理国事埋下伏笔。
那么,当时九子夺嫡,形势瞬息万变,波谲云诡,康熙为何决定传位雍正?他都花了哪些心思?当时年仅十一二岁的乾隆又是怎样上演神助攻的?隆科多、年羹尧在雍正继位过程中又起了多大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大清朝里最惊心动魄、最残酷激烈的夺位风波,一窥康熙鬼神难测的帝王心术。
大清朝数百年里,最凶险激烈的那场夺位风波——九子夺嫡。
1、皇太子被废,九子夺嫡的序幕拉开。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做太子三十四年之久的二阿哥胤礽被废了。
胤礽是在两岁的时候被康熙立为太子的,其实在他之上还有个大阿哥胤禔,但大阿哥是庶长子,胤礽才是正宫皇后所出,所以太子之位便没有轮到大阿哥。
而胤礽随着当太子的时间越久就越发急躁,多有结党营私和越位处事之行,使得康熙颇为不满。
再加上大阿哥因没当上太子一直怀恨在心,常在康熙面前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捏造各种罪名诬告胤礽,让康熙觉得皇权受到威胁,于是痛下决心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皇太子一被废,各路阿哥便觉得机会来了,纷纷闻风而动,开始窥伺那至尊之位。
当时康熙还在世的皇子有24个,其中有九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几个主要人物便是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
一场被称为“九子夺嫡”的长达十余年的皇位之争,就此拉开序幕。
2、九子夺嫡,混乱复杂,残酷惨烈。
太子刚被废,各路阿哥们便按捺不住地频频出招,彼此都想致对方于死地。
首先出招,同时也是首先倒霉的便是大阿哥胤禔,因为他出了个昏招。
太子被废时,大阿哥以痛打落水狗的心态对康熙进言,说太子无君无父,建议杀掉。康熙心寒不已,骨肉相残竟至于此?大骂大阿哥为“乱臣贼子”。
后来大阿哥又用巫术诅咒太子,被参与夺嫡的三阿哥给举报了。于是愤怒的康熙直接剥夺了大阿哥爵位,将其一直圈禁到死。
受大阿哥牵连的,还有八阿哥胤禩,因为他平时和大阿哥交往过密,康熙认为二人有勾连,便将其革爵关押,后来才又释放。
与此同时,朝堂上有不少重臣也纷纷卷入了这场夺嫡之争,各路人马结党营私相互掣肘,致使朝局动荡混乱。
于是,为了缓和夺嫡矛盾日益激化的局势,在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一年后,康熙又重新将他立为太子,以图平息各皇子对储位的争夺。
但此时老二的心理已经极大扭曲,复立后行事愈加癫狂,后被康熙查出老二还策划要逼他尽早让位。于是在复立太子三年后,老二被康熙再次废黜,从此一直被圈禁到死。
3、九子夺嫡,形势扑朔迷离,波谲云诡。
老二再次被废后,在明面上看来,此时各皇子中朝堂呼声最高、赢面最大的是老八胤禩。大部分参与夺嫡的皇子以及许多大臣们都纷纷附庸在老八门下,被称作“八爷党”。
但康熙一直对大臣们提议立老八为太子的事不置可否。直到两年后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断绝了老八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
当时老八给康熙送了两只鹰,不想被人陷害给做了手脚,等鹰到了康熙手里时已经成了两只快死的鹰。康熙勃然大怒,认为老八诅咒自己,再加上他一直对老八当初与大阿哥勾连欲谋害太子的事耿耿于怀,便明示与老八断绝父子恩情。
自此老八彻底与储位无缘,眼见夺嫡无望,他便带着“八爷党”人转而支持老十四胤禵。
老十四此人文武双全,算是康熙皇子中最出众的一个,康熙还钦封他为大将军王,让他以天子亲征的规格代替自己征讨准葛尔。一定是康熙最信任、最看重的皇子才能获得这样的殊荣,由此可见老十四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
此时在清朝文武大臣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老十四便是康熙心目中那个最佳的储君人选。但是,康熙依旧没有表态,不置可否。
直到几年后康熙驾崩,临终前留下遗诏传位于老四胤禛,是为雍正皇帝。众阿哥及大臣们才陡然回过神来,原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一直被自己忽视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那康熙是为何决定传位于雍正的?为了传位雍正,康熙又花了哪些心思?请看下文。
康熙为何决定传位于雍正?
1、最厉害的争,其实是不争。
自始至终,雍正明面上没有表现出任何一丝对皇位的觊觎。他一直低调含蓄,成天在康熙亲自命名“圆明园”之后再赐给他的园林里喝茶赏花,潜心研究佛道,自号“天下第一闲人”。
同时雍正还与其他兄弟们一团和气,在太子被废时,他还几度向康熙进言为太子说情,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与大阿哥进谏康熙杀掉太子的举动形成强烈反差。
在各皇子们长达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中,康熙皇帝早被搞得身心疲敝,而对储位浑不在意的老四便成了皇子中的一股清流。
康熙深知,参与夺嫡的那些阿哥们无论谁做了皇帝,其他人都一定难逃厄运,而若诚孝平和的老四做了皇帝,大概会不一样吧。
自号“天下第一闲人”的雍正皇帝
2、雍正生了个好儿子——乾隆。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正被九子夺嫡搞得心烦意乱的康熙在老四胤禛的恭请下,莅临圆明园赴家宴,赏牡丹。
正是这次家宴,69岁的康熙第一次见到了雍正的二儿子,未来的乾隆皇帝,当时年仅11岁的弘历。
只抬眼一瞥间,康熙立马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双目闪烁着难以言明的光彩,史料记载其对乾隆是“见即惊爱”。
康熙阅人无数,并且对自己的面相之术颇为自信。而小弘历长得清秀俊郎,浑身都透着灵贵之气,康熙一见就觉得这孩子不简单。
随后康熙又对小弘历进行了一番功课考校,弘历都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更使康熙喜爱。
临走时,康熙又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然后寻一高人批断,批语显示此生辰八字乃是世间罕有的富贵之命。
康熙晚年时对批命断字深为迷信,而弘历的这个八字批语不管是人为操作还是真的,又或是巧合的,总之都稳稳击在了康熙心坎之上。喜不自胜的康熙当即决定,要把弘历接进宫来培养。
历史上,因为老皇帝喜欢某个孙子,就将皇位传给了这个孙子的父亲,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要不然这个孙子怎么继承皇位呢?
所以,雍正诚孝与兄友弟恭的表象成功迷惑了康熙与对手,使康熙对他放心;同时又使对手们对他不以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再加上一个小乾隆的神助攻,终于让康熙做下了传位于他的决定。
乾隆皇帝戎装图
为了传位雍正,康熙都用了什么心思?做了哪些安排?
1、扶乾隆。
或许是康熙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已渐渐定型了吧,在他见过弘历不久后便直接把弘历召进宫去同住,悉心培养。
不仅带着弘历一起批阅奏章,还带着他一起接见大臣。那待遇,好像弘历是大清朝未来的接班人似的。
可以说,在康熙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小乾隆无时无刻不陪在康熙身边,接受康熙的各种教导。这是任何一个皇孙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而康熙要扶乾隆,首先便是要扶雍正,如果雍正没坐上皇位,哪能轮到乾隆呢?在《朝鲜李朝实录》中,就记载说康熙临终之际曾有几句话——
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康熙与乾隆的牵手
2、将雍正当时的最大竞争对手老十四远调西北。
人人都说康熙最中意的储君人选其实是老十四,还说雍正篡改了康熙遗诏,将“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其实这种说法不过是空穴来风,想当然罢了。
首先,汉字“于”在古时的写法是“於”,这个怎么改?其次,清朝的文书都是满汉双文的,就算能将汉字十改为于,那满文怎么改?
所以,康熙其实压根就没打算传位老十四,否则怎么会在他晚年时还把老十四派到西北去打仗,远离政治中心那么多年?
老十四虽有才干,但说到底也只能做个开疆拓土之君,而大清朝已承平百年,要的是社会繁荣稳定和政治清明,而这点显然老四更适合。
但老十四的支持者众多,如果他留在京城,必然会为雍正继位平添许多变数。所以干脆将其远调,给雍正扫清障碍。
3、给了雍正两个人,稳保雍正登上皇位。
雍正能当上皇帝,有两个人极其关键,隆科多和年羹尧。
隆科多有多重要?
隆科多乃是京城九门提督,步军统领,也就是说全权掌握着京城的警卫武力。
康熙临终时,首先便将隆科多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康熙去世后也是隆科多拿着康熙遗诏,宣布由雍正继承皇位。
此时如果隆科多没有选择雍正,而是先传如八阿哥之类的人进宫,那大概就没雍正什么事了。同时隆科多还掌握着京城绝对武力,就算有人想做乱也翻不了天。
那隆科多为何会力挺雍正呢?在多年前康熙就曾明确告知他不可结党,否则就做不了步军统领,莫非他还私下和雍正结交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都是出自康熙的安排。
就在康熙临终前不久,他让雍正领衔带着人去清查京通两仓,隆科多便是随行人员之一。正是在这数十天的时间里,雍正与隆科多频繁密切接触,单独相处,早就勾搭上了。
所以在雍正继位时,只要隆科多在,北京城就出不了变数。相反,如果隆科多不挺雍正,那雍正几乎是登不上皇位的。
年羹尧有多重要?
雍正继位时,虽然京城有隆科多控制局势,但在外还有一个天大的变数呀,那就是手握十几万大军的大将军王老十四胤禵。
可是为什么老十四在得知康熙去世,雍正继位的消息时,没有提兵压境呢?就是因为年羹尧的存在。
年羹尧的仕途一直平步青云,早在九子夺嫡乱局刚开始时就已经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就在康熙去世前一年,他把年羹尧召进京,封他为川陕甘总督,统领川陕甘三地的军政民事。
而当时老十四的十几万西北大军就是集结在甘肃,准备与准葛尔来一场决战,而这十几万大军粮草供给和一应军需就全掌握在川陕甘总督年羹尧手中。
所以,老十四的大军没有年羹尧根本就开不动。而年羹尧是雍正的小舅子呀,所以老十四被握得死死的。
而康熙明知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还要把年羹尧弄去和老十四一起,其节制的老十四的用意不言而明。
4、刻意让雍正锻炼处政能力,获取民望。
在康熙去世前一年,就开始频频给雍正安排各种事务。
比如在康熙登基六十周年大庆时,让雍正代表自己去祭告祖陵;比如让雍正去参加国家抡才大典会试试卷的复查;比如让雍正代表自己去南郊祭天;比如让雍正带队去清查京通两仓......
就这样,雍正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历史问题,取得了关于民事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又近距离观察了康熙帝处理政事,考察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锻炼了处政能力,获得了一些从政经验。
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是在为雍正以后执政埋下伏笔。
后记
雍正皇帝凭借着“不争”的姿态,诚孝和兄友弟恭的面孔,以及小乾隆的神助攻终于从残酷激烈的九子夺嫡中杀出重围。可是,当他做上皇帝后,其他几位皇子真会得以善终吗?当然没有!
老大胤禔,被雍正被囚禁至死;
老二胤礽,同样被雍正囚禁至死;
老三胤祉,同样被雍正幽禁至死;
老八胤禩,被削爵圈禁,受尽屈辱而死;
老九胤禟,被革爵除宗,再定罪关到狱中,受折磨而死;
老十胤䄉,被雍正革爵圈禁;
老十三胤祥,这是雍正一党的,享尽荣华;
老十四胤禵,先被雍正派去守皇陵,后改为圈禁。
以上,除了当初本属“四爷党”的老十三外,其他人都没得善终。所以说天家无情,在面对那至尊之位的诱惑时,哪有什么父诚子孝,兄友弟恭?都是一副德行,不过看演得是否用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