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381期
——野史纲目——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清朝末年,侵犯我华夏者,远非日本一个国家。当然,日本作为侵略者,带给我们的灾难是最为沉重的。
侵犯我们的土地,杀害我们的同胞,他们造下的孽罄竹难书,提起那段光辉岁月,留在我们内心的只有仇恨。
如果当年入侵我们的是希特勒指挥的德国军团,即便是我们抵挡不住,我们可以恨自己没本事,还可以恨对方太强大。
但是,偏偏入侵我们的是日本,这让我们更加的难以接受。
01
东郭先生与狼
日本当年还叫倭国的时候,就是华夏王朝的小弟,他们蜗居在东边那个小岛之上,资源匮乏不说,文明的进展缓慢。
国人还沉浸在母系社会的影响之下,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穷困潦倒不知礼仪,就这样一个小邦,他们在唐朝时期,竟然获得了大唐的允许,允许他们能够派人来唐朝学习文化制度。
不得不说,大唐的心胸与气概即便是现在看来,我依旧是佩服不已。日本人从大唐学得了先进的制度,也将文字、音律抄了回去。就连日本的武士刀,也有几分唐刀的影子。
到了宋朝,他们又在国内选拔了不少贵族家的女子,前往宋朝的国土施行“度种”计划。但凡是身高魁梧、思维敏捷、长相英俊的宋朝男子,都符合他们“度种”的要求。
怀孕成功的日本女子,回到国内好吃好喝侍奉,生了孩子之后,优先分配高质量的另一半。
日本就靠着边抄边学边度种,提升了国内的文化水准,还改良了日本国内的基因。
可就是当年的小弟,就像东郭先生一般,一手挽救了的“狼”,在它缓过劲来之后,不思回报不说,却反咬一口,这让我觉得太伤心。
02
明朝倭患频发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明朝边境就时有倭寇出没,但不成规模。
朱元璋曾多次派使者出使,意欲就边境倭寇问题和日本高层商议,可因为当时日本正忙于内部战争,这件事也就搁置了。
虽然中原王朝的实力在下降,但仍旧要比当时的日本强了不止一点。后来随着发展,大明王朝也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嘉靖时期,原本不是问题的边寇问题,竟然成了困扰大明的大问题。也真是奇怪了,明朝南部的倭寇就像是蚂蚁洞穴一般,一窝窝得出来,即使是朝廷派兵清缴,也屡屡不奏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按照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所记载的来说,当时沿海地区,确实有一部分倭寇,他们除了自己抢夺明朝百姓的物资之外,还经常劫掠路人。
原则也相当简单,钱财全部留下,年轻力壮地剃了头发,发放衣服,留在队伍里。老弱病残就直接杀掉。
等到作战的时候,这些被抓的年轻人则被日寇安排到队伍前面当炮灰,清缴的队伍呢,则是以倭寇的人头记功劳。
如此一来,前面这群伪倭寇,原本不想同室操戈,为了活命,就只能替倭寇作战。这样一来,倭寇们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手不足的困境。
03
嘉靖年间的倭寇,大多数都是中国人
除了上述被迫为倭寇效力的中国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主动剃发易服,干起了倭寇的勾当。
那他们为何放着大明朝的顺民不当,偏要当那人人喊打的倭寇?之所以会发生这样奇怪的事情,与明代当时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嘉靖时期海禁政策尤为严重,禁止双方通商买卖。一旦发现有人违反,除了本人丢命之外,连家人也得一起受罚。
不少沿海的居民,他们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无奈之下,只能够佯装成倭寇以此谋生,即使是不幸被抓到,也免于祸及家人。
在大的层面上,海边的这些商人,原本就具有双层身份。在允许通商的情况下,他们会主动协助地方来打击倭寇,而当海禁来临,这些商户又变成了假倭寇,即使是有真倭寇存在,大多也是这些人花钱雇佣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倭寇与海禁是相克相生的存在。原本海禁是为了防范倭寇,嘉靖时期,海禁尤为严重,倭寇也越来越严重。
倭寇越严重,海禁的力度又越大,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最终的结果,使得大明越来越多的百姓,不得已假扮甚至雇佣日本浪人来当倭寇,这也是倭寇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04
综上所述
透过现象看本质,明代倭寇为乱,朝廷耗时百年,花费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究其最终的原因,还在于政策问题,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大明朝沿海地区,全民皆寇,抗倭抗了上百年,谁知道搞到最后是左右手在角力,无休止的内耗,让大明朝仅存的一点元气也消失殆尽。
这无疑也让隔壁的日本,有了新的想法,假的倭寇都能抗衡大明,这真倭寇难道不能试一试吗?这无疑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