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电光谷与滁州经开区签订合作协议,又一轻资产运营项目——OVU创客星科创基地正式落地。项目位于滁州原创科技城一期PPP项目北楼,首期运营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近两年,集团坚持产业服务的战略方向,把推动园区综合运营业务发展作为应对不确定市场环境的战略举措,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综合运营项目,新乡、咸阳、鹤壁、句容、温州、宁波、洪泽、郴州、襄阳等项目相继签约。虽然是轻资产运营,集团却一直坚持客户思维,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营,各个环节皆以企业生产发展、产业生态构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业界都知道运营是园区发展的王道,也都知道轻资产运营很难,那么,中电光谷的综合运营业务模式有何特色?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成果?本期OVU专访,我们邀请集团规划发展中心执行总经理、OVU创客星董事长、宜昌公司总经理李磊详细阐述。
李磊:计算机硕士,PMP,15年科技行业从业经验,7年孵化器、产业策划咨询和产业园区招商运营从业经历,两次创业经历。擅长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产品规划,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2015年加入中电光谷,至今担任延安、信阳、新乡、咸阳、成都、宜昌等多个区域的创业导师,拥有丰富产业策划及招商运营实践经验。目前主要负责7个不同城市的产业园区招商运营工作。
Q:近年来,轻资产的发展模式成为产城行业的香饽饽,集团也正大力推进“综合运营业务”,您带领的团队一直冲在运营业务拓展第一线,整体来看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现今的产业园区行业,正面临着从增量走向存量的时代变革,“深耕运营”成为园区发展的底层逻辑。集团也紧随大势,将综合运营业务作为重要战略性业务,除了我这个团队,集团的多个业务团队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个业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五大业务和八个切入点。
过去的两年,集团与各地政府这方面的合作项目也比较多。就我的团队而言,现在已经有新乡、咸阳、鹤壁、句容、温州、宁波、宜昌、太原、滁州等项目相继签约进入运营阶段。不同的项目,需求不同,合作的具体内容也有差异。比如宜昌的江南科创园项目,我们提供P+EPC+O的全流程服务,去年完成项目策划规划部分(P),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EPC),招商运营(O)也同步启动,已经有两个企业签约入驻。中电·新乡创新谷、鹤壁电子信息产业园两个项目,我们去年完成签约,主要提供招商运营服务,目前各方面工作也步入正轨。
▲综合运营项目中电·新乡创新谷实景
Q:在实际的业务拓展中,客户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的综合运营业务合同,不管协议中双方约定的服务内容是项目策划、建设施工,还是招商运营,客户最关心的终极问题就是招商和运营,尤其是招商。从一开始谈判到最后回款,客户始终关心的就是招商。哪怕我们合同中没有相关招商指标的约束,客户也希望,我们能从运营出发,提供好的招商资源,让园区更加有活力,让产业生态更加完善。这一点,很难,但是我们很愿意去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和优势。
Q:招商难是业界的共识,我们是凭哪些优势打动客户选择跟我们合作?
园区招商是当前各地竞争最激烈的问题,有很多的办法和途径,影响结果的综合因素也很多,但是只要有能力把桥梁两边的桥墩架起来,终究是有机会。我们的优势是与多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能够代表他们去开展招商工作。
首先,我们是中国电子的成员企业,央企的品牌、责任与担当是重要的信任背书,对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有很好的专业判断,对于我们的承诺,客户愿意相信。
其次,我们在全国41个城市开发运营76个园区,服务各类科技创新企业8000余家,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这也是客户愿意信任我们的一个基础。目前,集团正大力推进数字化能力建设,打造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当平台上的数据越来越多,还能在全国流动的时候,对于要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来讲,我们总能帮助他们在合适的土壤找到发展机会。
▲中国电子智慧产业园平台
再次,我们的团队具备一定的产业服务、企业服务经验,而不是简单的不动产租赁或销售能力。除了满足客户的刚性需求,很多时候,我们会引导需求,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比如我们的服务不止于空间服务,还会包括市场合作、供应链搭建、投资融资等方方面面。
Q:从去年开始,集团大力推进跨区域协同招商,综合运营业务的跨区域协同是怎么体现的?
跨区域协同招商本质是打破组织壁垒,充分共享信息,实现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在集团内部,我们的综合运营团队已经形成了多个良性的小生态,不同项目团队分布在不同区域,所以我们现在对于企业资源的利用会很充分,让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才项目都找到合适的区域,也会主动帮助一些企业对接我们已经有的区域市场机会。
跨区域协同招商,集团是强大的后盾。一方面,集团正加速推进园区通——招商通平台的建设,通过数字化提高产业资源在全国流动的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强调关键信息及时共享,快速决策;另一方面,集团通过武汉跨区域协同招商试点的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制度流程,提高组织效率。不管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想转移到内地,还是内地优质的成长型项目要到北上广深发展,我们都可以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
Q:不管是客户,还是像我们这样的运营服务商,大家都重视运营,那我们的综合运营模式的优势是什么?
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我们的P+EPC+O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业务逻辑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我们不仅对结果负责还关注过程。比如说我们的策划讲究接地气又要求有一定前瞻性,虽然很多客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但是以实际经验来看,绝大部分区域产业发展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做产业策划,没有谋划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步骤和目标,也没有配套的政策,简单粗暴使用“一事一议”。而我们的综合运营就特别重视 P(策划规划) 这个环节。
二是我们的产业链完整度不错,综合性能力比较突出,可以很好地为综合运营各环节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一个园区不仅要有空间,有企业,还需要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配套和服务,客户只需要对着服务菜单勾选需要的服务,比如数字化、物业、餐饮、公寓、能源等等,我们都有专业技能过硬的团队来提供服务。以宜昌江南科创园为例,园区的数字化建设由集团数字园区事业部提供服务;园区物业管理是集团旗下丽岛物业承接,具备国家一级物业管理资质,也有丰富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经验;餐饮由全派餐饮提供服务。
三是运营服务这件事,需要很多基本功和经验沉淀,既不是简单的中介代理,也不是简单的物业服务。我们在全国41个城市运营76个园区,经历多个从 0 到 1 的过程,经验优势明显。
Q:P+EPC+O全流程服务的模式,哪个环节最重要?
重要性其实是相对的,不同人的看法会不一样,因为格局和高度不一样。领导层通常会更看重P(策划规划) ,但基层的人会觉得O(运营)是最重要的。当然,因为做任何事情趋势是第一位的,顺势而为才能成功,一个公司O(运营)的能力再强,如果不顺势而为也会失败。目前的现实是,具备P的看趋势能力的人太少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也认同P(策划规划)很重要。
过去,我们经常诟病做城市规划的人不懂产业规划,同样,如果做产业规划不懂运营也会被诟病。不懂运营的人做出的策划方案,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名词的堆砌,他并不知道这个名词这个产业能不能落地,也不知道这个产业具体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怎样的。
所以,P+EPC+O这种模式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全流程的打通和融合,这也是我们现在的服务特色。O(运营)虽然是后期的服务,但是一定是贯穿于策划和建设过程的,从最开始P的时候就切入进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O(运营)。
而EPC(建设施工)的部分,也不容忽略,集团从去年开始重点推行“敏捷定制”,最核心的其实是要求空间设计要进行动态化的管理,通过动态调整,让空间更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能帮助业主方省钱、省时,这才是真正过硬的服务。
此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的参与,也是因为我们对建筑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我们希望建筑能与城市的形象气质一致,能够伴随城市的发展成为一笔财富,能够为社会持续做贡献,而不是10年、20年之后就被拆除。
Q:存量时代,综合运营面临着很多业务机会,在实际拓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难点,那就是招商,因为不管到哪个城市,我们会强调我们对结果负责。综合运营需要耐心,需要齐心协力,而不是简单的甲方盯着乙方出成绩的模式。从最开始,我们与政府接洽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当作甲方,跟政府是一条战线,是合作关系。基于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研判,我们希望与客户在引入什么产业、配套什么政策等方面达成共识,对于我们有什么、没有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也能达成共识,双方基于共识形成合力,这样才有机会干成事情。我们最怕的是没有政策、人才、产业链基础的地方需要高科技项目。
这也对我们综合运营业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素质必须过硬,需要一个人具备产业研究分析能力、宏观政治经济解读能力、股权投资基本知识,以及不动产基本知识、沟通能力等等。其中,产业研究和宏观经济解读是最核心的也是最基本的,只有这样,才能与客户对上话,也才会有业务机会。
作者 / 张秋菊
责编 / 张灵芝
视觉 / 沈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