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故事(2)



原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黄令仪研究员写过一个五十自述,他在这个自述里面讲述了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原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 黄令仪
图片来源:网络
她说在1984年末的时候,有一天,科技处的人找到了我,告诉我说:还要不要搞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
黄令仪听了之后一愣,马上斩钉截铁地说:怎么可能不研发?如果不研发的话,我们将来只是看到的整个芯片,而里面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可是不久,集成电路研发停止,所里没钱了,黄令仪走出了大楼的北门之后禁不住地失声痛哭起来,所以她感到非常无奈、痛心。
到了1987年3月8日的时候,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完全终止了对芯片的研发。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我们当时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个例,而在好多领域都存在这个问题。
14年之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又重新启动了芯片的研发。
中科院计算所几十名年轻的科研人员终于在2002年8月10日,研发出了我国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高性能的微处理器芯片——龙芯一号。

龙芯一号
图片来源:网络
龙芯一号的诞生就是标志着中国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业)或者说集成电路工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通用中央处理器)芯片的这种尴尬历史。
但是,龙芯芯片诞生之后,它的发展却是非常的曲折与比较艰难的,他需要适应市场,需要在试错中不断的发展。
但是我们国家的集成电路的集成商和供应商一直都在说:“如果国产芯片做的和国外的一样好,那么我就用你的。
这种新兴的核心技术如果没有适用的市场,因为需要不断的适应才能不断地改进它的性能、改进它的质量。那么它怎么有可能和国外做的一样好呢。
而且政府的采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18年5月份的时候,美国对中兴实行极端打击,群情激奋的时候,有这么一则报道:中央国家机关信息类产品(硬件),采购公告中,第一次把龙芯等芯片列入采购名录。

中兴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以想象,当芯片不被私人公司采购,不被政府支持的时候,它能怎样生存?
>>看完就点个关注吧<<
往期内容:
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1)
车载芯片现在如何了?
赴欧盟多国建立芯片厂!
>>更多请前往主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