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钱去哪里。
文 | 陈卓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不到4个月,网易和京东二次赴港了上市了,而包括携程、搜狗、新浪在内,先后亦有7家中概股公司正式表达或传出私有化回归之意。正如36氪此前在《中概股私有化:密集踩点,趋势在即?》指出,中概股公司的回归在料想中愈演愈烈。
尽管回潮大军在增加,国内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情却依然不减。今年初以来,中国企业在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数量已达29家,远超去年同期。
一边是中概股公司在强监管政策下密集回归,一边是国内赴美IPO数量再迎高峰。
逆风上市,体现了资本市场怎样的操作逻辑?
逆风之下,IPO数量创新高了
中概股美股市场整体环境并不友好。
今年5月,美国参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要求如果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三年无法对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发行人的证券将被禁止在美国交易所进行交易。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立冲曾对36氪解释:“细节在于瑞幸咖啡事件后,按照美国法律,所有在美上市的企业合规程序必须按照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会计审计制度,要求看公司审计底稿。但根据中国的相关保密规定这项操作是不允许的。”
这使得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未来笼罩了一层迷雾。但是逆风之下,中概股赴美IPO的数量还是创了新高。
据资本市场数据平台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中国企业在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数量达到29家,去年同期仅有9家。已上市企业完成筹资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仅从7月下旬来看,7月24日,贝壳找房正式向美国纽交所递交IPO申请;7月30日,理想汽车登陆纳斯达克;8月3日,36氪从多位人士独家获悉,小鹏汽车最晚不会迟于9月登陆美股交易市场。
36氪制图:数据截至2020年8月4日美股盘前
对此,老虎证券CEO巫天华告诉36氪记者,“这并不是偶然,是IPO需求积累的爆发。双创策略带动下,几年里催生一批新经济公司,而这些新经济公司只是集中在这一段时间内上市。”
为何还要去赴美?
监管日趋严格,赴美上市企业的热情不减,原因是什么?
“选择在哪里上市,每个公司都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考虑,包括很多因素:监管政策、公司注册地、现有投资者结构、行业可比公司和估值等等。”瑞银股票资本市场部亚洲区主管黄培皓对36氪分析。
首先,美股尤其是纳斯达克天然为新经济公司而生。
“新经济公司共同的特性就是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比如亚马逊创立后的20年内都未实现盈利。美国投资者在投资时,往往会先考虑企业背后的市场规模,以及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能否让其成长为该领域的领头羊。”有投行人士告诉36氪。
36氪梳理,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概公司中,多家来自生物医药和通信、软件服务等相关科技行业,其余几家也均与新经济相关。
其次,美股现在所处的估值依然接近历史制高点水平,能给予公司和投行承销好的回报。
黄培皓认为,从基本面来看,美股IPO市场今年相较于去年复苏迹象明显,从上市环境来说是历史上的好时机。“受美联储刺激政策和充裕的流动性的推动,美股在二季度以来强劲反弹,龙头科技股带动纳斯达克指数创历史新高,给IPO市场带来了很好的宏观环境。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投资者对科技和医药行业的青睐程度更高,对这些板块已经上市和拟上市的公司兴趣都很大。”
从近期登陆美股市场的案例来看,赴美IPO的中概股基本都获得了投资者踊跃认购,上市后股价表现亮眼,说明美股投资者依然欢迎来自中国的油脂公司。其中,瑞幸事件后金山云赴美募资金额5.10亿,最新市值超80亿美元;理想汽车筹资金额为10.925亿美元,最新市值接近140亿。这或许能说明美股投资者依然欢迎行业龙头公司,无论来自什么国家。
“新经济公司一般在美股有对标,相对来说定价和估值以及在流通性方面会略胜一筹。以我们承销的理想汽车为例,能获得超额认购的一大原因是有特斯拉的存在美国市场理解并认可电动汽车行业。”巫天华告诉36氪。
此外,从财务构架角度而言,一些公司从成立开始目标就是奔向美股而去,不可能因政策的不确定性就中途折返。
透镜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告诉36氪,“从财务构架角度来说,赴美中概股的投资人可能接受的更多是美元基金,最后想寻求的肯定是一个美元的退出通道。有的公司在最初融资阶段就已经明确明确未来上市的地点就是纳斯达克,并不会受目前环境影响就不去上市了。”
36氪梳理,以6月5日上市的达达为例,红杉从天使轮开始就对其进行投资,红杉资本持有达达10.5%的股份,沃尔玛亦持有达达10%的股份;理想汽车的融资背景则包括经纬中国;而小鹏汽车的A+轮中就包括了GGV纪源资本、IDG以及经纬中国。
除了上述原因,美股上市简单的流程依然具有全球吸引力。
黄培皓解释,美股上市流程相对比较简单,美国证监会重视披露要求和上市后对公司和董事的持续性监管,IPO审核环节相对时间可控,从启动上市准备到上市的整个过程5-6个月。“对于希望赶上目前的资本市场窗口尽快上市融资的企业来讲,还是很有吸引力。”
风险?先上市了再说
不可置否,资金的获取、消耗与运用对新经济公司实在太重要了。
从资本考量的角度来说,只要道路没有堵死,能IPO的自然不会退缩。
“可以看到的是这项问责法仅仅是美国的参院通过,美国的立法机构众议院还未有消息。”老虎证券合伙人黄磊告诉36氪,“审计底稿的合规并不是一个新的事件,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从目前情况来说正式的法律未出台,从目前的交易量来看, 也未对中概股企业的赴美上市产生实质性影响。”
即便届时政策真通过立法,依然可以有方式进行补救,“上市是一个长跑的目标和计划,不是一时兴起。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时机,一定会去IPO的,未知的风险也是先上了再说。”巫天华解释。
不过,对于中概股公司赴美上市后的潜在风险,风险也依然存在。
黄培皓解释,“地缘政治冲突会影响到监管政策;以及中概股公司因审计要求带来的被迫退市风险目前来看未来的立法进展和带来的具体影响还很难判断。此外,活跃的做空机构也会为上市公司带来负面压力。”
中审众环 (香港)审计和监证服务部合伙人佘胜鹏则告诉36氪,对于未来新经济公司的上市趋势,港交所或逐渐成重点考虑范畴。
“对中概股来说,香港股市的融资不比美国股市差,而且香港交易所近年大力鼓励生物科技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及重大市值的公司在香港IPO或者二次上市。香港股市将会是中概股未来在境外IPO的首选地。”
实际上,抛开监管因素,优质标的无论在哪个市场上市都是稀缺品。
“优质创新型龙头公司,不论是在美股还是在港股,或者在科创板上市,都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以中芯国际和泰格生物为例,尽管不在美股上市,一路也备受关注,关键还是看公司所处的大赛道以及所处的行业地位和增长前景。”上述投行人士告诉36氪。
所谓踩准上市的天时地利人和,不过是公司期许实现利益回报的最大化。该投行人士预测,只要政策还未将美股上市的这一通道封死,尽管存在迷雾,还将会有源源不断的中概股公司赴美。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中概股公司赴美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