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海洋
编辑:蓝橙
周恩来十分惋惜地说:“若是我们能早点把王亚樵接过来延安,该能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做出多大的贡献!”
周恩来口中的王亚樵,就是赫赫有名的“黑社会老大”。只有他认为该死的,没有不敢杀的,也是许多人谈之色变的“民国第一杀手”。
国军骨干沈醉曾说过一句话:“人人都害怕魔鬼,但魔鬼害怕王亚樵。”
只可惜,王亚樵在决定加入我党前,被蒋介石派人暗杀于广西梧州。
虽然是混迹江湖的,但王亚樵从不杀我党的人和无辜群众。
纵观他的暗杀主线,只有两条:一是反对独裁强权,二是抗日。
1889年,王亚樵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乡。
清朝年代出生的他,还参加过科举考试,排名第十。
可就这样一位秀才,却成了“民国第一刺客”,主要原因还是跟他信奉的理念,与所处的大环境有关系。
当时清廷官吏和土豪乡绅常常欺压百姓,王亚樵的家庭也不例外,不仅经常受到欺凌,最终连田地也被剥削了。
在这种环境长大,让王亚樵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反抗精神。
他时不时会联合周边的朋友,去抵抗一些蛮狠的人。后来,他还拜一位姓赵的武术家为师,练就了一身本领。
1911年,广大人民群众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凭着早年积累的人气,王亚樵集合了一批同乡,在合肥成为合肥革命军,赶走清朝的官吏,宣布独立。
王亚樵很认同孙中山的思想,可是,孙中山并没有让他管理合肥,而是派了一位名叫孙品骖的人来管理。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品骖到合肥后,成立军队,宣布独立,并主张暂时不要动土豪劣绅这个阶级利益。
而王亚樵则坚持认为,必须打击土豪劣绅,开仓济民。
双方因此闹起来,孙品骖先下手为强,把王亚樵的人都逮捕起来,并将其骨干杀害。
当时,王亚樵因为去乡集合人马,逃过一劫。
此后,王亚樵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逃亡。
在外漂泊的王亚樵,干了不少事情,他组织过军队,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因为利益问题,得罪过不少人。
那段时间,王亚樵还多次建议孙中山:“刺杀段祺瑞、炸掉北京府!”
孙中山不满意这个方案,他多次跟王亚樵说:“解决革命,应该要以武装力量彻底推翻组织,不在于杀死一两人。”
因为意见不合,王亚樵跑到了上海另寻出路。
王亚樵到上海后,从朋友手中接管了“安徽旅沪同乡会”。
有一天,王亚樵听人说,一位工人被老板拖欠工资,跑去索要时,不仅拿不到钱,还被毒打。
他当即发火,带领100名手下手提利斧,冲到那位老板的家门口讨要说法。
老板见到这个阵势,连连道歉并支付工资。
此后,只要有工友被欺负,王亚樵就会带着兄弟们操起利斧,去找人算账。
渐渐地,王亚樵帮会在上海名声大振,被人称为“斧头帮”。
(斧头帮帮会成员)
帮会强大后,王亚樵立下了四个原则:只杀流氓恶霸、封建余孽、反动派、日本军队及汉奸。
这期间,他还跟戴笠义结金兰,成为拜把子兄弟。可能王亚樵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人会在后来决定了他的命运。
在王亚樵的带领下,斧头帮越来越强大,它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1932年,王亚樵得到了一艘叫“江安”号轮船的使用权。
但是,这艘船的原经理张延龄却不肯将船交给王亚樵,张延龄想把这艘船给他的师傅杜月笙和叔叔张啸林。
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当时上海滩三大亨,在上海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面对如此强劲的人物,王亚樵依旧不放在眼里,他派人到张啸林的家里炸开了一个大窟窿。
张啸林赶紧找来杜月笙帮忙,一起对付王亚樵。
当时,不少人都觉得有大事发生了,可杜月笙在赶来后,立即命令张延龄把“江安”号轮船交给王亚樵,还对手下说:“惹谁都行,但别惹王亚樵。”
而黄金荣,也早早就警告过自己的手下和徒弟:“千万不能惹王亚樵,这个人不要命。”
别说杜月笙等上海三大亨,就连少帅张学良,蒋介石、日本大将、王亚樵都一样敢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来到上海休养。
当时张学良因为“不抵抗将军”的声名已经传遍全国,许多人对其恨之入骨。为安全起见,张学良来到杜月笙家中居住。
在大上海,有杜月笙保护着,也就没人敢动手了。
可偏偏有一个人敢,他就是王亚樵。
他派人到杜月笙的府中放了一颗拆去引信的炸弹,并提出三个条件:
让张学良马上回到东北,与日本人战斗;
如果不肯回东北,就自杀以谢天下;
如果不肯死,就交出所有财产,支持抗日义勇军。
并且还特别声明,如果三个条件都不满足,第二颗就会是有引信的炸弹。
堂堂30万军队的领袖,竟然受到地方黑社会王亚樵的“威胁”。
宋子文在看到这封信后,连忙劝张学良:“王亚樵势力很大,就连蒋委员长提到他都头疼,他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这个情况下,最好还是出国避一避。”
之后不久,张学良便带着夫人,登上意大利的轮船离开了上海。
王亚樵“斧头帮”立下的四个杀人原则,无论是谁,王亚樵都照打不误。
“一·二八”事变日军获胜告终后,日本外相重光葵决定在上海举行“中日淞沪战争胜利庆祝大会”。
在中国人的土地上举行侵略胜利大会,这种做法彻底激怒了中国人,王亚樵也是愤怒不已。
当时,日军举办的大会只准日本人和朝鲜人入场。
于是,王亚樵找到一位朝鲜青年尹奉吉,并将装有定时炸弹的热水瓶,以及装有手榴弹的饭盒交给他。
那天,尹奉吉怕定时炸弹威力不够,还多扔了一颗手榴弹。最终,陆军大将白川义丢了性命,重光葵则失去一条腿。
“庆祝大会”被捣毁,引起了全国各大报纸的疯狂报道,蒋介石知道这件事后,立即问戴笠:“何人所为?”
戴笠说:“王亚樵”。
这让蒋介石瞬间对王亚樵有了“好感”,他让戴笠以答谢之名给王亚樵送4万大洋,并以中将军衔招揽王亚樵。
就在蒋介石期待好消息来临时,王亚樵直接拒绝了,还讽刺道:“蒋光头手里有百万大军,都消极抗日,我们普通百姓自发抗日,不用你来答谢!”
虽然被这么说,但蒋介石还是希望有一天,王亚樵能成为他部下,他多次尝试以高职位与重金招揽他。
可惜王亚樵主张国共合作北伐,之后也主张一起抗日,与蒋介石的观念完全不同。
后来,王亚樵还在代表工人发言的场合上,公开和蒋介石唱反调,拆他的台,并号召大家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蒋介石被气得怒火中烧,立即秘密下令逮捕王亚樵。
王亚樵也开始把枪口对准蒋介石,对其进行多次暗杀。
其中最著名,当属1933年那一次。这年11月1日,国军四届六中全会按期举行。
蒋介石临时缺席,让汪精卫代替自己上台发言,并和各位代表委员合影。
汪精卫在发完演讲,准备合影时,被一名“记者”连开三枪,其中一颗子弹击中脊椎骨,一直无法取出来,这也成为他9年后的死因之一。
这三声枪响,彻彻底底激怒了蒋介石,因为他才是这场暗杀的“头号人物”。
蒋介石勃然大怒,给戴笠放狠话:“王亚樵的悬赏金从10万提到100万!如果再抓不到,你就不要来见我了!”
为了躲避追杀,王亚樵先是逃到香港,后跑到广西梧州。
戴笠一路追杀,却始终没有得逞。
戴笠头痛不已,追着追着连人都不知道在哪里?
思来想去后,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狠招:王亚樵对下属肝胆相照,那就从他的下属身上下手。
戴笠派人在香港抓获了王亚樵的手下余立奎,但没有想到这招没有用。
不管戴笠使用了什么手段,余立奎都坚决不肯说出老大的下落。
戴笠见此招没用,又想了一个新的方法:找余立奎的小妾余婉君。
抓本人捞不到想要的线索,就抓他最亲近的人,这是他的软肋,历史证明了,这招一直很有效。
戴笠给余婉君10万元,并答应她抓到王亚樵就放了余立奎。
余婉君面对这些条件,动摇了。
她来到广西梧州,找到王亚樵,并告诉老大:余立奎被抓起来了,我们母子在香港无处安身,只能拜托你在广西梧州给我找个住处。
王亚樵很信任余立奎,对其妻子也相当信任,完全没有丝毫防备,当即就找人给余婉君安排住处。
而余婉君的住处却成了王亚樵最终的归宿。
1936年10月20日,王亚樵来到余婉君的住处,刚进门就被躲在门后的特务撒了一把石灰。
之后十几个特务全部一起上,准备活捉王亚樵。
王亚樵毕竟也是黑社会老人,实力不可小觑,他挣脱众人后,掏出手枪,啪啪几声。
特务见到抓不到活的,便奉戴笠的命令,击毙王亚樵。
最后,王亚樵身中5枪,被刺3刀,当场身亡。
为灭口,特务又击毙了余婉君,可能余婉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结局会是这样。
也许,答应给钱与放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假的。
一代民族英雄,最终死于奸细的手里,令人痛惜不已。
最令人可惜的是,王亚樵在死前,已经准备加入我党,并跟周恩来等人说好。不过,虽然老大死了,但其手下“四大金刚”接着抗战,解放后还成为副省长和合肥市长。
王亚樵虽然没有加入我党,但他也算是一个真正的绿林好汉,做事情一直以国家与百姓为主。
毛泽东在评价王亚樵时说:“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事欠检点,大事不含糊。”也算是对他有了一个盖棺定论。
排版:小鹿
校对:华子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