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小乞丐龚忠诚:2008年为汶川地震捐款185元成网红,如今怎样了?




作者:鸢儿
编辑:池鸿
2009年1月7日,广州繁华地段一家刚开张的凉茶铺前熙熙攘攘,聚集了众多媒体和志愿者。

此刻,店铺的老板正坐在轮椅上,腼腆地接受记者的采访。
几天前,他还是广州火车站附近的一名残疾乞丐,坐在破旧的轮胎上,以臀着地,靠手支撑着艰难地爬行。
这个残疾老板,就是昔日的“网红”、传说中的义丐——龚忠诚。
原本,他只是对记者小声说出了开店的想法,没想到,一个凉茶公司的董事长竟然立刻着手帮他实现了。
那么,从残疾乞丐到旺铺老板,他是如何完成这场华丽变身的呢?
这一切,还要从512汶川大地震说起。

2008年的那个黑色5月,山河恸哭,举国悲痛。

面对灾难,心怀家国的民众,擦干眼泪慷慨解囊,只为与灾区人民一起共度难关。
2008年5月16日下午,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街的一个抗震救灾募捐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捐献者。
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是个残疾少年,坐在一个破旧的轮胎上,臀部着地,双手撑在两只胶鞋里,一步步挪了过来。
起初,工作人员以为这少年只是路过,没想到他径直挪到了捐款台前,大声说道:“我要捐款”。
此时,惊呆了的众人才看清了这少年的面貌。
他很黑很瘦,身上和腿上都被一根带子绑着;变形的双腿靠带子斜放在胸前,似乎能看到骨头;头发因营养不良呈现出黄色,身上穿的短袖水洗过多次,颜色很淡,背着一个暗红色的小书包。
工作人员本想劝阻少年,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他们没有接残疾少年递过来的钱,而是将募捐箱从桌上拿了下来,轻轻地放在少年的面前,表达了对少年的善意和尊重。
可即便这样,放在地上的募捐箱对残疾少年来讲,也还是有点儿高。少年只得左手往后撑在地上,右手高高举起,小心翼翼地将钱放进了募捐箱。

听见钢镚落在箱子里的清脆声,听着工作人员的谢谢,少年开心地笑了:原来能帮助到别人的感觉这么美好。
了却完一桩心事,少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转过身,用手撑地慢慢离开。

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有人已经捐过款了,又回去再捐了一次;有人拿起手机拍下了少年捐钱的画面。当天晚上,就有人将残疾少年捐款的照片发到了网上。
看到少年的善举,网友们被深深感动了,他们纷纷留言、点赞、转发,还亲切地称他为“义丐”、“史上最感人乞丐”。

而残疾少年,还不知道自己成了网红,他每天依旧出去乞讨,不停地说着“谢谢好心人”,收获着别人给予的善意。

之后的两天,少年又三次来到捐款箱前,再次上演了16日捐款时的故事。
尽管这位献爱心的残疾少年并没有留下他的姓名,但是他实在是太特殊了,所有人都对他印象深刻。
据统计,这位残疾少年四次一共捐款185元,这185元对有些人来说,或许只是一顿饭钱,可对这小乞丐来说,可能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甚至可能是他的全部。
5月20日,《南方都市报》以《残疾乞讨者两度捐款倾尽所有》为题。报道了小乞丐的故事,并配上了网友的照片。
这位残疾乞讨少年,越来越被更多的羊城人所熟知,还有外国网友看到后发出惊呼:不愧是中国!
2008年12月30日,中国好人网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发起了“寻找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好乞丐”的活动,他们分成三个小分队,拉着横幅,在这位少年乞丐曾经出现过的地方寻找。
在广州火车站附近的站南路,志愿者们终于找到了正在乞讨的少年。

当时,少年只穿着薄薄的外套,身下依旧垫着轮胎,面前摆着的依旧是那只不锈钢小碗,依旧背着那个小书包。
面对一拥而上的一群人,少年有些蒙了,手足无措起来,他不知道这些人来干什么。没想到志愿者们找到他都很兴奋,他们终于知道了少年的名字——龚忠诚。
看出了龚忠诚的紧张不安,志愿者们便围在他周围,或蹲或站,陪着他聊天,还向来来往往的行人散发传单介绍这个乞丐的义举,并现场为他募捐。
得知眼前这个残疾少年就是那个感动全网,几度倾其所有为地震灾区捐款的“义丐”时,周围的人们也纷纷解囊。短短的2个小时,他们就为龚忠诚捐出善款650元。
当被问及为什么自己这么困难还要为灾区捐款时,龚忠诚说道;“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是看到电视里的画面难受,想着尽自己的一点心意。捐得多一点,灾区人民就能好过一些”。
被深深感动的志愿者们,将带来的棉衣交给了龚忠诚,希望能给他的这个冬天带来温暖。
随后,一位研究生志愿者背龚忠诚上公共厕所的照片,也被热心的网友拍下来发到了网上,并配文说自己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当“义丐”龚忠诚终于被找到了的消息,通过《中国好人网》传递出去后,越来越多的媒体闻讯而来,跟踪采访,龚忠诚的成长故事,也跟着传遍了大江南北。

1990年,龚忠诚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农民家庭,一岁的时候发了一场高烧,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最坏的结果是终生瘫痪,最好的结果是孩子终生要靠拐杖才能走路。
父母亲不甘心,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小忠诚治病,可是两年过去了,孩子的腿并没有好转。
后来,针灸、手术都没能遏制病情的恶化,他的腿只有棍子一般粗细,为此,龚忠诚的母亲日日以泪洗面。
由于长期背负的压力过大,龚忠诚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不幸因病去世,留下牙牙学语的妹妹和不能行走的他。
因父亲要出去干活,照顾妹妹的重担,自然落到了龚忠诚的头上。
可是刚学会走路的妹妹哪里知道哥哥的不便,她经常趁哥哥不注意溜下床,在家里跑来跑去,摔跤是常有的事。
每一次,龚忠诚都急得恼怒地捶打自己不争气的腿。他束手无策,只得敲打脸盆,邻居听到了赶紧过来帮着把妹妹扶起来。
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妹妹上学了,龚忠诚经常一个人透过窗户,望着天上的蓝天白云、飞翔的小鸟。
他羡慕窗外嬉戏玩耍的孩子,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放肆地奔跑享受童年的趣味。

镇上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听说了龚忠诚的情况,破格录取了他。
龚忠诚很兴奋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只是11岁的他在那些6、7岁娃娃们眼中是另类,他不会走路,就连上厕所也要寻求老师帮助。
龚忠诚越来越沮丧,越来越孤独,加上父亲很忙,没办法按时接送他上学放学,于是,在上了3年学后,龚忠诚主动选择了辍学回家。
他心想,至少在家里,不用去麻烦别人,不会有那些异样的眼光。他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

2004年春节,有亲戚来家里劝说父亲去广东打工,说沿海城市机会多,总比在家里死守几亩地强,而且广东气候暖和,说不定对忠诚的腿有好处。
就这样,龚忠诚的父亲把女儿托给亲戚照顾,他带着14岁的龚忠诚来到了广州,在城中村租了间几平米的小屋安顿了下来。
为了照顾龚忠诚,父亲没有去工厂找工作,而是买了辆三轮车收废品。
如果天气好,老龚就会把龚忠诚抱到门口晒太阳。而少年龚忠诚也有皮的时候,他会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他经常把只有胳膊细的腿盘在胸前,在手上套双旧鞋子,用手支撑去追逐阳光。
有一次,他跟着阳光走到了大街上。
他惊呆了,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没想到大城市这么的繁华。
后来,等父亲走后,龚忠诚经常爬出去见识这城市里的另外一面,一切对他都是那么新鲜。
直到有一天,有人给他面前丢下了10元钱,龚忠诚以为是掉的,准备捡起来追上去还给人家,不料那人根本没有回头,匆匆离去。
他这才醒悟,原来,陌生人是把他当做乞丐了。

他琢磨着,做乞丐听起来并不光彩,也没有尊严,但是如果能为父亲减轻家庭负担,能为妹妹攒下一些学费,放弃自尊和脸面又如何。
他心想:“武侠小说里不就有丐帮吗,我不偷不抢,只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和善良来获取收入。”
而且对他这样一个残疾孩子来说,能用自己的本事生存,远比面子来得重要。
龚忠诚说服了父亲,成为了广州市内乞讨大军的一员,虽然也会碰到奚落和异样的眼光,但乞讨四年来,龚忠诚碰到了很多好心人。

他坐公汽地铁的时候,会有人搭把手帮助他上车;
大家看他残疾,他每天收到的善心款总比同行多;
有些店家会给他递来一碗水;有一家快餐店的老板,每天都会给他端来一碗饭,有时会放上2块肥肉。
而这些都成了龚忠诚心里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他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有能力了,要向这些善良的人一样,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龚忠诚从广场的电视里看到了灾后的画面,他觉得那些灾民比他可怜100倍。
那些人几分钟之内就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和他们比起来,他只是不能站立行走又算得了什么。
比起现在以乞讨为生的他来说,灾区的人们更需要关爱和帮助。
于是,龚忠诚带着他积攒下来的钱来到了募捐的地方,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献上了自己的爱心。
当时,父亲回老家了还没有回广州,当《南方都市报》报道后,他很快认出了自己的孩子。他没有责怪孩子,也觉得应该捐钱,但又怕孩子捐太多,毕竟他们一家也不宽裕。
那段时间,龚忠诚的善良和大爱感动了无数人,他也收获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温暖。
广州市慈善总会、广州市民政局给龚忠诚送来了电动轮椅,从此告别了地上爬行的生活。

各个志愿组织为他捐款捐物,为他辅导文化知识;广州市共青团也想方设法为他圆梦。
当时,黄振龙凉茶公司的董事长黄富强看到了网上龚忠诚的一张照片,被他喝凉茶时的幸福模样感动,很想为龚忠诚做些什么。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征得公司股东同意后,振龙公司决定将一繁华地段凉茶铺的三年经营权送给龚忠诚父子。
还安排老员工帮助经营一段时间,甚至还给龚忠诚父子每人每月1000保底工资,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此外,公司为龚忠诚量身定做了培训计划,认字辨茶、了解各种茶叶功效,了解经营和维护客户。
副董事长黄昌伟先生亲自当起了龚忠诚的师傅,手把手地教他。

开个小店,做份有尊严的工作,这原本是龚忠诚对记者小声说出的愿望,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他很珍惜这个机会,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脸上时刻洋溢着笑容,人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健谈,越来越阳光。
由于龚忠诚的“义丐”光环,很多人慕名来买他家的凉茶支持他;加上他诚信经营,“忠诚爱心凉茶铺”的生意越来越好。

生意走上了正轨,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后,龚忠诚加入了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经常去走访帮助和他一样的残疾人。
每到夏天,龚忠诚都会在店子外面放上一桶茶水,免费供给路过的老人和环卫工人喝。
三年经营期满后,龚忠诚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拿出5000元钱去学了手机维修,学成后用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
他秉承着一贯的热情和善良。对那些不是很懂智能机的老人来修手机,龚忠诚非但从不收取费用,他还很耐心地教会老人一些基本功能的使用。
他说那种被需要的成就感,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14年过去,那个为汶川地震捐款的少年乞丐,已经成长为一成熟睿智的男人。
他牢牢记得张海迪的那句话“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14年来,龚忠诚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如今,他们一家在广州扎下根来,妹妹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也来到广州一家人团聚。
龚忠诚是不幸的,但他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像石缝中的野草一样顽强地生长,用力地活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
龚忠诚又是幸运的,他传递出去的那些善和爱,最终也回馈到了他自己身上,让他不用再漂泊,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善良和爱心就像一场轮回,因为你对别人的好与善意,最后成全的都是你自己,就像龚忠诚。

排版:小鹿
校对:华子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点击阅读全文,全网首发头条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