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竹西
责任编辑:淡淡翠
1932年7月30日,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会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大家热切的欢呼声中,来自各个国家的代表团陆续进场。
然而,第八个代表团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个据说代表了4亿中国人的团队,只有6个人,1面国旗,在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即便如此,领头那个人,仍挥舞国旗,大步向前,每一步,都踏得笔挺而庄重。
他,就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那天,是中国在奥运盛会上的第一次亮相。
没有热烈的欢呼,也没有盛大的阵容,甚至“六人团”里的5人,都是被临时拉来凑数的。
只有刘长春,是6人里唯一的运动员。
泱泱大国,为什么只派了刘长春参加奥运会?他被选为奥运会运动员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传奇又曲折的经历?
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在刘长春的记忆里,自己童年的娱乐项目十分丰富。
春天漫山遍野摘野花,夏天去大海里游泳,秋天在山上摘果子,冬天在冰地上打“冰溜子”。
能做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刘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面朝大海,三面环山。从家门口的土坡一溜儿跑下去,两旁都是好风光。
巧合的是,这片山坡按照现代运动学的原理,正好适合短跑。
或许是天意注定,刘长春从小就练就了一双“飞毛腿”。
邻居家的人也经常感慨:
“刘家那小子,跑得比兔子都快!”
1919年,10岁的刘长春上了小学。
当时学校旁边是一所日本学校,经常会有几个趾高气扬的“校霸”跑出来,欺负对面的中国孩子。
刘长春咽不下这口气,他仗着自己个头高,就挨个儿去教训那些校霸,给同学出气。
很快,刘长春的“名气”就传遍了对面的学校。
一天刘长春回家,在路上见到了一个日本督学,对方二话不说,狠狠抽了他一耳光。
这一巴掌可把刘长春打哭了,他憋着一肚子委屈,回去告诉老师,希望有人为自己出头。
可当时日本人后面有军阀撑腰,谁敢招惹他们呢?
老师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为小长春擦去眼泪:
“孩子,别哭,等你长大了,要为咱中国人争气!”
要为中国人争气!
小长春咬紧了牙齿,把这话深深镌刻进了心底。
1927年,刘长春回到老家大连,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东北大学的足球队注意到了。
看过刘长春奔跑的样子,他们无比惊喜地发现:刘长春速度快、爆发力好,是个运动的好苗子。
当时东北大学的校长张学良非常重视体育,几个足球队员商量了一下,热烈地邀请刘长春来东北大学。
刘长春很高兴,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
没想到父亲一听不乐意了:
读书有啥用啊?又赚不了银子!
可刘长春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当时东北大学是国内名校,规模很比北大都要大,刘长春相信,这里会成为自己新的起点。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进了东北大学体育系。
事实证明,刘长春的选择是对的。
不久,他就在华北运动会的跑道上一鸣惊人。
在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跑比赛里,他不仅包揽三项冠军,而且100米的成绩10秒08,打破了全国纪录!
很快,刘长春就被张学良注意到了。
1929年10月,沈阳的汉卿体育场,人声鼎沸,彩旗飘扬。
这天,东北大学的校长张学良要在这里,举行中日德三国的田径赛。
参加比赛的,有拿过奥运会亚军的德国队,实力雄厚的日本队,以及东北大学年仅20岁的学生,刘长春。
随着发令枪响,跑道上的运动员个个像离弦的弓箭,飞一般地冲向终点。
50米、100米、200米……无论是复赛还是决赛,刘长春都紧随德国步伐,甩出日本队一大截。
遥遥领先的成绩,让张校长喜出望外:
终于有人能打破东亚病夫的谣言,给中国挣一回脸了!
为了好好栽培刘长春,张学良痛下血本,每月花8800大洋,特聘德国队金牌队长布奇训练他。
训练很快出了效果,在杭州第四届全运会上,刘长春不负众望,拿下100米、200米和400米冠军。
因为他的优异表现,杭州市一条马路还被命名为“长春路”。
然而,刘长春正常的训练生活,很快被日军的炮火打破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迅速沦陷,东北大学也被迫停课。
学生们被陆续遣散,刘长春不得已回到了大连。
而一个阴谋,也在不知不觉间向他逼近了。
有一天,刘长春的家里来了几个奇怪的人。
他们自称是满洲国的代表,邀请刘长春参加全球第10届奥运会。
可刘长春怎会不知道,所谓“满洲国”,其实就是日本政权的傀儡呢?
他站起身,严词拒绝了几个人的邀请。
没想到这时,领头的一个戴眼镜的军官,突然拉过了他的手。
刘长春还没反应过来,眼前白光一闪,摄影机咔嚓一声,就把两人“握手”的画面拍了下来。
1932年5月,伪满洲国报纸登出消息:新国家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这个运动员,就是刘长春。
看到消息,刘长春牙齿咬得咯咯响:
自己是张校长培养出来的运动健儿,怎么就成了伪满洲国的代表了?
他迅速在《大公报》、《体坛周报》上发表声明:
“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为人马牛!”
铁骨铮铮,让人肃然起敬。
只是,光有声明还远远不够。
伪满洲国既然刊出了照片,肯定会有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
怎样才能表明立场,不让小人得逞呢?
唯有亲自代表国家,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了。
想到这,刘长春四处奔走,求助民国政府,希望能得到援助。
可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政府实在拿不出钱,支持他为国出征。
资金不够,又不能代表伪满洲国去,怎么办呢?
关键时刻,刘长春想到了张学良。
在把情况如实说出后,张学良立即给刘长春捐赠的8000银元,并努力协调各方关系,为他在奥委会报上了名。
7月,当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消息传开,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这不仅代表着国人体育梦的实现,也代表中国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大门,打开了!
1932年7月8日,上海新关码头人头攒动。
在数千人饱含期待的目光中,刘长春接过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手中的国旗,神情庄重,走上轮船。
千里之外的洛杉矶,要跨越半个地球才能到达,刘长春将在船上,开始21天的漫长航程。
也正是在这21天里,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风浪大,伙食差,晕船……
身体的不适尚可忍受,最让人愤懑的,还是外国人的蔑视。
吃饭的时候,他们只给中国人留一个小角落,趾高气扬地说:
“你们在那里吃饭。”
在日本神户港时,刘长春还遭到了记者赤裸裸的挑衅:
“你们是代表中国呢?还是代表满洲国?”
这让刘长春无比气愤,他义正辞严地反击:
“我们代表中华民国,绝不代表伪满洲!”
可日本人贼心不死。一天,他们给刘长春发了封电报,封皮故意不落款,只写了几个字:奥林匹克选手队。
参赛队员经常收到来自各地的祝贺信,刘长春签收电报时,并没有想太多。
可他回头仔细一看,肺都要气炸。
电文的正文,赫然写着:满洲国奥林匹克选手队,刘长春。
刘长春愤怒地攥紧印纸,马上找到电信员,要求收回签字据,并对他说:
“船上没有满洲国代表,请你退回去!”
那以后,刘长春再也没在日本上过岸。
待在船上的时间里,刘长春即使无法训练,也坚持在甲板上活动。
经过漫长的颠簸,他终于赶在开幕式前一天,抵达洛杉矶。
而这片陌上的土地上,也早已有数百名华人,满怀期待,迎接他的到来了。
7月31日,刘长春身穿白衫黑裤,站到了100米田径赛的跑道上。
白衫,黑裤,这象征白山黑水,是刘长春魂牵梦绕的东北家乡。
尽管一路舟车劳顿,但他还是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让大家失望。
随着发令枪响,刘长春铆足了劲,向前飞奔。
可因为之前二十多天缺乏训练,最终的成绩出来,他还是比正常水平慢了近1秒。
加上体力不支,后来的200米预赛,刘长春也没取得好名次。
让无数国人敬仰的“奥运第一人”,就这么折戟在了奥运的赛场上。
可是,尽管落败,刘长春却很珍惜在洛杉矶的时光。
他每天都会到奥运现场观战,拿出本子,认真记录下外国选手的赛前准备和跑步动作,以供借鉴。
为国出征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怎么能因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去浪费。
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打动了奥委会的成员。
运动会结束前,刘长春接到了一封特殊的请柬,上面写着:
“奥运冠军庆功晚宴,特邀刘长春参加。”
当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选手,来到宴会时,所有人都集体起立,为他献上了雷鸣般的掌声。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参与。
就像人生中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凯旋,而是奋力拼搏。”
对于刘长春来说,有没有拿奖牌已经不重要了。
当他踏上跑道的一刹那,就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中华精神,永不止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长春重新以教练身份,回到运动场。
34年后,刘长春因为突发疾病,不幸去世。
而就在他离开的1年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将为中国人摘得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国人夺金的景象,刘长春是再也看不到了。
但他传承下来的力量,仍旧在民族的血脉里延续,鼓舞后人,生生不息。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提问:
中国竞技体育史上可以称为伟大的人,为什会有刘长春?
高赞回答是:从来没有哪一位运动员像他一样,背负着如此沉重的使命,却也拥有如此坚定的意志。
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一腔赤诚,领命出征,用自己引以为傲的特长,让中国第一次站在了世人面前。
尽管没有拿到奖牌,但刘长春,却是真正的勇士!
他用73年的人生告诉我们:
很多时候,人生往往不是在追求结果,比胜利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不屈的意志。
道阻且长,行而不辍,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便是“刘长春们”之于奥运体坛、之于世界的不朽意义!
排版:小鹿
校对:华子
本文作者简介:竹西,爱读书,爱音乐,爱生活。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
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