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蓝橙
1999年,那是一个冬天,那时的王朔还很年轻,火气也很旺,他写了一篇《我看金庸》,给文坛使劲加了一把火。
他对当时的武林宗主金庸一百个不屑:
“第一次读金庸的书,书名字还真给忘了,读了一天实在读不下去,不到一半撂下了。”
“只留下一个印象,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而且谁也干不掉谁。”
“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并不是我不俗,只是不是这么个俗法。我们有过自己的趣味,也有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
金庸看到后,不急不躁地写了篇千字文扔给报社,针对王朔的炮轰,逐条剖析,最后总结陈词:
王朔你丫看得可能是盗版!
看文人吵架是一件趣事,一个是武林至尊,一个是后起之秀,俩人这一次口笔交锋,可以说是当时文字江湖的一大盛世,时至今日还让人津津乐道。
2019年的前两个月,金庸老了、死了,那个曾经的后起之秀王朔,成了“老不死的王朔”,他在粉丝寥寥无几的微博里写下七个字:
江湖再见,金大侠。一笔挥去过去的恩怨和狂傲。
他还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个炮筒,2018年8月,他在写了12年的博客更新了一篇文章,转头羡慕起年轻人:
“我很羡慕那些人——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很自我、很有主见、生活似乎很精彩、很牛逼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我感觉有点不爽但却无力反驳、老子就这操性少特么来教育我你算老几。我很好奇他们究竟过着怎样的人生,是不是像他们的朋友圈那样精彩?”
已近20年,打败王朔的,不是金庸,也不是后来者,是时间。
1999年,在那个思想极其端正的年代,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少年,也想成为一个牛逼的人,他希望自己可以痛快地跟所有人说:
你算老几少特么教育我!
那时候还不流行拜锦鲤,他只是带着一股子青春年少的蛮横,就痛快地炒了高中老师。
没多久,依靠一部《三重门》,踹开了80后闯荡世界的大门。
韩寒痛快了,但他的痛快就像一根刺,扎疼了那些循规蹈矩的人,从此以后,80后被迫贴上了“垮掉的一代”的标签。
但后来,韩寒没有垮掉,80后也没有垮掉,韩寒成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写书、赛车、发唱片、当导演。从辍学少年,到“文化韩寒”、“公民韩寒”、“导演韩寒”……
20年在眼前快速闪过,时至今日,少年韩寒变成了中年韩寒,当年的那个痛斥素质教育的人,却说他后悔了。
2018年年初,韩寒第一次在采访中直面自己当年的退学经历,他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韩寒后悔退学”瞬间成为刷屏热搜。
19年过去,时间轻易改变了一个如此特立独行的人,但如果时光重回19年前,想必韩寒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时间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只有一次。
1999年,也有一个人做了一个遵循内心的决定。
那一年,韩寒第一次走上电视访谈《有话好说》,当时的主持人设计了一个别致的开场白:他把一个纸团,扔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问大家:你们看到这个会想到什么?有一个年轻人,他想到的,是《杯中窥人》。
话音刚落,17岁的韩寒出场了。
这个主持人,现在依然在做综艺,只不过20年,他却从正规军倒回了“野路子”,他是马东。
1999年,马东在澳洲学了四年计算机,终于熬到了毕业的那一天,对马东来说,外国很好,但是回国,才能实现媒体梦。
所以,即便父亲马季不愿意他踏进这个圈子,他还是挤进了湖南卫视,成为一名不温不火,时常受到排挤的主持人。
那一年,他已经30岁了,他渴望成功,央视,是他的奋斗目标。
那时的高晓松,不知是否见过马东,他挺忙的,正忙着拍人生第一部自编自导并亲自作曲的爱情电影,这部处女作,叫做《那时花开》。
彼时,高晓松还是一个白衣飘飘的青年,也刚刚三十而立,大概还有些吴亦凡的影子。他唱歌、游历各国、写小说、写剧本、拍电影,过得既文化又小资。
20年前,媒体人马东和文化人高晓松,都认为自己会是这个时代里的5%。
十几年后,马东打造了一档口碑爆棚的综艺节目《奇葩说》,高晓松成为里面最受欢迎的有趣灵魂。
马东彻底放下正规军的高端套路,他把节目做得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用许知远的话说,这是一种粗鄙的文化。
2018年,许知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爱娱乐胜过爱读书。但2019年,《奇葩说》还会如火如荼地播放第六季。
高雅文化和通俗娱乐可以融合吗?高晓松认为可以,因为这20年,他早就把这些融为一体,他没有把自己过成5%,而是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维度,因此,他在节目里说的每一个观点,都能让你打心底里骂一句:说得真TM好。
而2018年,马东却说,这个时代本就如此,他早已不把自己束之高阁,他认为,人和人,无论是少数5%还是大多数95%,无论是读莎士比亚,还是看《奇葩说》,本质没有什么区别。
如今,几个50岁的人,拉着一些半大的年轻人,把生活过得充满新鲜感。
20年前,3岁就可以是一个代沟,年龄和资历是说话的砝码,求同存异是无比艰难的事情。
20年后,马东认为,无论你是看透世事,还是无知无畏,每个人之间,其实都可以交流可以共识,可以超越年龄和认知,一起完成一些人生的使命。
时间,拉平了所有的一切。
1999年12月31日23时55分。
很多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进入梦乡,而是盯着时钟,一点一点,等待新世纪的到来。
有很多人依偎在父母的怀抱,还不知时间为何物。
还有很多人,没有见过上个世纪的阳光和星空,但并不影响他们了解过去,并带着新生的力量冲向世界。
1999年的最后一刻,人们听着钟声敲响,接着瞬间欢呼,那时的我们,对新世纪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时至今天,生活发生了太多变化。
时代变了吗?时代变了,很多事情都和1999年完全不一样。
曾经搅动时代的风云人物,像金庸、二月河、单田芳,如今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一个时代终究走向了落幕。
曾经如韩寒、王朔般的斗士,如今也低眉敛目;
所有如高晓松、马东般的高傲和特立独行,最终化为一句:我们彼此都一样。
就像《一声叹息》里面一段话所说:
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
有些事隆重地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
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
但,时代变了吗?也许这个时代,从来就没有改变。 当今多少风云涌动,20年前其实早已标好了价码。
这个时代,本就是韩寒、是王朔、是高晓松、是马东,同时,是你,也是我。
你在自己的时代里,从来就没出来过。
时代依然在脚下,愿你走好每一步。
排版:燕子
校对:华子
作者简介:蓝橙,砍柴书院老A,喜欢感性的生活,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自我。微信公众号:讲生活给你听。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
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
再纯的爷们儿,也希望变得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