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晨夕
责任编辑&策划:淡淡翠
2015年的1月的一天,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心情都很沉重,因为这天他们要送别一位即将退伍的老战友。
因为害怕离别,老兵并不想惊动大家,当战友们跟在他身后,不停地问“团长,你是今天要走吗?”时。
老兵的回答是:“我今天不走,你们去忙吧!”
然而,说完这句话没多久,老兵就关起门开始收拾行李,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又环视了一圈熟悉的宿舍,心中百感交集。
几分钟过后,老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身就去开门,当门拉开那一刻,他惊呆了。原来战友们早已列好队在等着他,这其中好几位战友都落下了泪水。
离别,是老兵最不愿面对的事实,但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和战友们一一敬礼,并叮嘱说:
“兄弟们,你们一定要将国旗升好、护好,让我们这些退伍的人,能永远看到我们的国旗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最后,在战友们的目送下,老兵含泪告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也告别了自己作为升旗手的光荣岁月。
这位老兵就是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升旗手”的——高红甫。
高红甫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身为85后,他和那个年代的同龄人一样,也有一个军人梦。
每当看到身着军装,身材笔直的解放军战士时,高红甫就觉得热血沸腾,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心想:“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
1999年,建国50年国庆大阅兵,高红甫通过电视看直播,当看到三军仪仗队的时候,他激动到差点跳起来,还跟家人说:“我以后要当兵,就去仪仗队。”
2002年,17岁的高红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会,他还是一名高中生,当同学们都全力以赴备战高考的时候,他却选择中断学业,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高红甫的父亲是务实、本分的农民,在他入伍前,父亲再三叮嘱:“要老老实实做人,听党的话。”
父亲朴实的嘱托,却成了高红甫的人生信条,到达北京武警总队后,他刻苦训练,无论多累、多苦,都没有一句怨言。
而且,高红甫身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做事情“较真”,不管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力求完美。
正是这份肯吃苦、又追求完美的精神,让高红甫在新兵中脱颖而出。入伍三个月后,他就迎来了一次改变自己事业走向的机会。
2003年3月底,天安们国旗护卫队开始选拔新的队员,这次参选的战士有上万名官兵,高红甫就是其中一位竞争者。
国旗护卫队队员的选拔是很严格的,身高要超过180CM,五官要端正,身体协调要好,思想要积极进步,心理素质也要很稳。
整个护卫队仅有36人,但竞争者却超过了万人,可以想象,入选概率有多低。彼时刚满18岁的高红甫有期待,也很紧张。
选拔的过程是严格的、漫长的,每一关高红甫都会拿出全部的激情和热情,最终经过层层预选后,他终于成为了国旗护卫队中的一员。
然而,入队只是开始,更残酷的训练都在后面。
从金水桥到国旗基座总共有103.5米,138步才能走完,而为了这138步的跨越,高红甫经历了七个多月的魔鬼训练。
当时,他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训练四个小时,从最基本的站军姿开始。
为了锻炼他们的耐力和毅力,站军姿时会在头顶放一块砖头或者一碗水,在背部加上一个十字架,领子上还要别一个大头针,稍微动一下都会被扎疼。
这种训练是不间断的,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暴晒天都要坚持,每次训练结束高红甫的衣服都能挤出水,隔几天就会脱几层皮,掉几斤肉。
除了耐力的训练外,眼神的训练也尤为关键,国旗护卫队对眼神的要求更高,眨眼的频率都必须达到40秒每次,而常人的间隔时间为5秒。
为了练就眼神的杀伤力和遇到强光风沙也不会扎眼的本领,高红甫迎来了当兵以来最大的考验,他每天都要迎着烈日和风沙练习眼功,每次练完都会泪流满面,眼睛也会有一种酸痛、肿胀的感觉。
古诗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七个月的魔鬼训练结束后,高红甫犹如经历了一段破茧成蝶的涅槃之旅,最终蜕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国旗护卫队队员。
第一次走上金水桥执行升旗任务那一刻,高红甫的心情无以言表,在退伍后的一次采访中,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他还很激动地说:“当时感觉一切都是空的,眼睛只盯着红旗干,特别高兴和自豪的感觉 ,但不能表露出来。 ”
从此后,高红甫和战友们,每天都会在太阳升起前就起床,为升国旗做一切准备工作,那是他一天最神圣、心情最愉悦的时刻。
然而,正当高红甫享受着这种愉乐感时,又一个艰巨的任务降临了,而这个任务也意味着高红甫将接受更严峻的挑战,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原来,因为表现优异,在担任护旗手后的第四个月,中队决定将高红甫调到国旗护卫队的核心岗位,让他担任升旗手。
高红甫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更大,要付出的更多。
作为升旗手,最严格的一个环节就是展旗,当国歌响起那一刻,要求升旗手要迅速地将17平方米的国旗撒向空中,随后红旗会在半空中呈现出一个扇形。
平日里,我们看到升旗手在做这套动作时,犹如行云流水一般,但其实这一动作非常考验升旗手的臂力和手劲。
为了实现力和美的最佳结合,高红甫每天都要拿着3公斤重的哑铃,不停地向空中抛去,简单的一个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次,第二天吃饭和穿衣服时,胳膊都抬不起来。
若是遇到下雨天,红旗的重量更高,所以为了应对这种风雨天,高红甫的哑铃也在不断地增加重量,从不敢懈怠一天。
因为训练过度,高红甫的右臂不但比左臂粗壮,还患上了劳损性关节炎,到了阴雨天右臂就会胀痛,甚至麻木到失去知觉。
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高红甫终于达到了升旗手的标准。
2004年4月21日,是高红甫第一次担任升旗手的日子。那天,当他将五星红旗撒向祖国的蓝天时,眼泪都在眼中打转。
起初高红甫还努力克制,可当国歌奏响,自己抬起右臂敬礼的时候,他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那一刻,高红甫感觉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跳动,他也真正地找到了国旗和自己融为一体的光荣感。
从此后,“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这八个字,就深深地印刻在了高红甫的心里和脑海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高红甫都会将“国旗”放在第一位,哪怕生病也如此。
2012年夏季,北京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强暴雨,当天高红甫因发烧正在住院打吊瓶,可他不放心国旗,便不顾护士的反对,坚决要求出院,亲自回队收国旗。
当时,天安门的风已经达到了七、八级,而且国旗不能落地,降旗难度非常大,高红甫感觉自己浑身都没有了力气,但他还要咬牙坚持将国旗收好。
当国旗成功系在旗杆上后,高红甫感觉自己身体摇晃了几下,若不是背后的战友及时上前扶他走下国旗基座,他肯定会晕倒。
就因为高红甫的认真、负责和万无一失,所以队里流传一句话:“有高红甫的地方就有放心,他就是国旗护卫队的定海神针。”
而这句赞誉是高红甫用汗水、用外人看不到的辛苦、用对国旗崇高的信仰换来的。
作为一名升旗手,高红甫见证了党和国家许多次的重要历史瞬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担任建国60周年大阅兵的升旗手。
不过,这次经历也很曲折,虽然最初定的是高红甫,可是他比副旗手的身材要魁梧一些,领导当时就说:“如果你不能减肥,就会被换掉”。
高红甫自然不想错过这个神圣的时刻,于是他开始疯狂的减肥,每天带着队伍训练完,所有人都休息后,他开始长跑,从最初的五公里,一直跑到之后的10公里、20公里。
这样的高强度训练,高红甫坚持了整整三个月,最后成功瘦掉20斤。
2009年10月1日,高红甫如愿以偿地站在了建国60周年国庆庆典的舞台上 ,当指挥员下达指令“升国旗、奏国歌”后,高红甫用尽全身力气,将鲜艳的国旗撒向了空中。
他那潇洒的展旗动作和矫健的身姿,永远定格在了国人心中 ,更定格在了伟大祖国的辉煌史册上。
而站在国旗基座上、敬着军礼的高红甫,心里涌出了一句话:“此生,能够成为一名升旗手,值得了!”
从2004年7月担任升旗手,到2015年1月退役,高红甫累积升降旗6200余次,创造了零失误的记录,为此他也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升旗手”。
毫不夸张地说,“红旗”已经刻在了高红甫的骨子里,而他不但是一名合格的升旗手,还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军人。
早在2006年,吉林省一位年仅七岁,名叫欣月的小升旗手,不幸患上了绝症“髓母细胞瘤”。
在此之前,小欣月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天安门看升旗仪式,但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当高红甫知道通过媒体知道小欣月的故事后,立即向上级请示,前往小欣月的病床前,为她进行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用爱心圆了小欣月的“升旗梦”。
当小欣月看到红旗冉冉升起时,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就像夏季的阳光,温暖了高红甫的心,他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015年1月2日,高红甫正式退役。
在整个服役的12年期间,他先后获得了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4次以及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高红甫的的军旅生涯,堪称圆满。
走出部队后的高红甫,也开始面临职业的选择。
当时,有很多企业都向他抛出橄榄枝,有些企业开出了一万的月薪,更有一个南方企业的老板,给出了50万的年薪。
当时,高红甫听到后也为之心动,就问对方:“主要做什么工作?”
没想到对方却说:“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公司有活动,你出席就行。”
高红甫当即明白,对方看中的不是他个人,而是他“共和国第一护旗手”的名气。最终,高红甫经得住了金钱的诱惑,婉言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高红甫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为一句话:“我要为国旗争光,但绝不会沾国旗的光。”
如今的高红甫,依然留在北京,从事着和国旗有关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没有50万的年薪,却有着他的梦想和坚持。
偶尔怀念以往的日子时,高红甫就会一个人默默地来到天安门广场前,在远远的地方,看看自己的战友,看看那面 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每当这时,高红甫的心中就会默默地唱道: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
排版:小鹿
校对:华子
本文作者简介:晨夕,崇尚简单生活的自由写作者。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喜欢娱乐影视类文章的朋友
欢迎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