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先生”诸葛亮,事业才有了起色。诸葛亮在出山之后,放了三把火,被誉为“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是“火烧博望坡”,后两把火分别是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
演义中第三十九回,夏侯惇奉曹操之命,带领于禁、李典及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刘备,准备踏平新野,彻底消灭刘备集团。关羽和张飞得到曹军即将到来的军报后,想看新聘任的军师诸葛亮笑话,于是让刘备派“水(指的是诸葛亮)”前去御敌。刘备说道:“军师负责分兵派将,打战还得依靠两位兄弟。”
诸葛亮于是分兵派将,命关羽带领1000士兵在豫山埋伏,命张飞带领1000士兵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命关平、刘封两人带领500士兵及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面等候点火。同时,诸葛亮派出赵云,和夏侯惇交战,只许输,不准赢,他还让刘备接应。这一战下来,夏侯惇等人中计,被烧得哭爹喊娘,侥幸逃得性命,而夏侯兰被张飞所杀。
这一战,在军师诸葛亮的指挥下,关羽和张飞难得打了一大大胜战,一扫之前被曹军多次击溃的阴霾。他们两人回到新野途中,见到诸葛亮后,主动鞠躬行礼,表示诸葛亮是不世出的高人。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关、张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行不数里,见糜竺、糜芳引军簇拥着一辆小车,车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关、张下马,拜伏于车前。
这一战,在演义中是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处女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之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之战,和演义中纯粹不一样,不是防御战攻,而是刘备主动进攻战,指挥官也不是诸葛亮指挥的,而是刘备亲自指挥。
刘备禳山之战失败后,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并获得刘表的赏识,在南阳新野驻屯,承担荆州北境的防务。建安七年(西元202年),曹操北上攻袁尚,准备彻底解决袁氏。此时许都空虚,刘表抓住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派出刘备,让其发兵北伐。
刘备不愧为当世枭雄,指挥作战能力一流,一直打到叶县,很快便会到达许昌城下,达到了后来关羽威震华夏的效果。曹操得到报告之后,惶恐不已,于是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回师,反击刘备。刘备看到曹操派出主力,避实就虚,主动后撤,想要将曹军引入不利地理位置,再围歼曹军。他选中了博望这个难得的军事要地,与曹军对峙。
和演义中差不多,刘备故意派出少数军队和夏侯惇交战,很自然地战败,并撤退。刘备做得比诸葛亮更狠,烧毁自己军队的营寨给曹军主将夏侯惇一种刘备无力再战,一心想要逃走的假象。战场之上,情形瞬息之间便有变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夏侯惇不是一个婆婆妈妈之人,决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乘胜追击刘备残兵。
李典劝谏,要谨慎追杀枭雄刘备,却被夏侯惇讥笑他胆小。夏侯惇于是和于禁前去追击刘备。夏侯惇大军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中了刘备的埋伏,应对不及,损失惨重,如果不是李典带人救援,夏侯惇可能葬身于此。
刘备战胜,按照道理来说,应该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夏侯惇等人,然而由于刘备由于兵少将寡,加上这次大战也有部分减员,无奈之下选择了退兵。《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与演义中不同的是,赵云的发小夏侯兰只是被俘虏,没有被杀,而是被刘备任命为军正,执掌军中刑法。
结语
由以上可知,正史上中的博望坡之战,和演义中完全不一样,指挥官也不是诸葛亮,纯粹是刘备指挥的。在演义中,罗贯中很可能为了给诸葛亮造势,将刘备指挥的博望坡之战,移花接木,转给了诸葛亮。博望坡之战也成为了诸葛亮的出山“处女战”。
诸葛亮会火烧,刘备也不差,将自己的大寨烧掉,给夏侯惇造成逃走的假象,成功将其引入自己提前设置好的包围圈,差点消灭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惇。正史上没有提及关羽和张飞的分工,两人很可能作为刘备的手下大将,负责具体弑杀吧。
朋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罗贯中将刘备指挥的赤壁之战,移花接木给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