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后期,姜维文武双全,谋略和武功都是超一流的。诸葛亮对姜维非常看重,认为其是“凉州上士”,一个不可多得的武将。那么,三国中后期,蜀汉能不能找到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依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从赵云、诸葛亮、魏延三人分析如下。
赵云武功在姜维之上,而谋略却不如姜维
蜀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路上攻城夺寨,强势占领天水、永安、安定三郡。他在占领天水郡的时候,遇到一点小插曲。诸葛亮派人,冒充驸马夏侯楙的士兵,向天水郡求援,意图骗出天水郡守军,将其歼灭,并乘虚夺取天水郡。然而,这个计策却被天水郡参军姜维识破。
姜维向天水郡太守马遵献策道:“诸葛亮肯定要骗我等出城,再来袭击空虚的天水郡。我带领三千精兵埋伏好,伏击前来夺城的蜀军,现在太守只需要假意离开城池,只行军三十里,便回师夹击,前后夹击,肯定能够将蜀军消灭。”马遵采纳了姜维的计策,赵云的五千精兵差点被姜维包了饺子,他大败而逃。
赵云来到天水郡城下时,自以为天水郡军队中了丞相诸葛亮计策,没想到自己中了少年姜维的算计。他和姜维有一场龙争虎斗,两人“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赵云大惊失色,暗自感慨:“没想到小小的天水郡竟然有如此不一般的人物,真是不能小觑天下英雄。”
此时,之前离开的马遵、梁虔两人带领大军从赵云后面杀奔而来。赵云和姜维之战,已经陷入胶着状态,背后遇袭,首尾不能相顾,只能冲出一条血路,带领残兵败将撤退。幸好诸葛亮安排张翼、高翔两路接应援军到来,将赵云接应回去。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姜维赶来。亏得张翼、高翔两路军杀出,接应回去。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论武功,赵云只是惊讶天水郡如此偏僻的地方,竟然出来了一个能和自己大战这么多回合,还精神倍长的人物,只是好奇而已。如果两人继续打下去,姜维再厉害一倍,时间长了,也会败在赵云的手里。因此,论武功,姜维不是赵云的对手,可是论谋略,连诸葛亮的锦囊妙计都被姜维识破,那么赵云更不是姜维的对手。
诸葛亮谋略在姜维之上,而武功却不如姜维
赵云奇袭天水郡失利后,回到蜀营,见到丞相诸葛亮,汇报了中了姜维埋伏的前因后果。诸葛亮听后,也是大吃一惊,惊问道:“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本地人告诉诸葛亮,这个少年将军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我们这里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乃是当世少有的大豪杰。赵云也夸赞姜维武功高强,对其赞不绝口。
诸葛亮为了夺取天水郡,亲自带兵来到前线,筹划奇策,将姜维收为己用。诸葛亮亲自来到城下,观看之后,认为姜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大将。他于是设下巧计,派人乔装打扮,冒充姜维,使姜维失去信任,无家可归,四处游荡。诸葛亮恰当时机出现,招降姜维,姜维思索良久,只能下马归降。诸葛亮对姜维非常器重,只能归顺蜀汉。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维人困马乏,不能抵当,勒回马便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其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乃孔明也。孔明唤姜维曰:“伯约,此时何尚不降?”维寻思良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
诸葛亮的计策无疑是成功的,最终使姜维走投无路,归顺自己。因此,论谋略,姜维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然而论武功,诸葛亮弱不禁风,常年坐着四轮车,连一个普通士兵都打不过,自然不是姜维的对手。
魏延有勇有谋,谋略和武力同姜维持平
魏延,被称作蜀汉第六大将,武功高强,尤其是在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后,他就是蜀军的第一大将了。蜀汉后期,大将匮乏,魏延和姜维是当时的顶梁柱,无论是勇武,还是谋略,魏延都不次于姜维。如魏延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对于谋略,魏延曾提出重门之策,将汉中守卫得固若金汤。
姜维在诸葛亮、魏延、蒋琬、费祎死后,逐渐掌握了蜀汉军政大权,发动了多次伐魏之战。多次战争中,姜维和曹魏邓艾的交锋中,有胜有负,总体来说,胜多负少。因此,论谋略和勇武,魏延和姜维都持平,不差上下。
结语
三国后期,蜀汉缺乏人才,尤其是文武双全的大将,姜维已经是蜀汉后期数一数二的大将了,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几十年。诸葛亮谋略过人,但是身体太差,手无缚鸡之力,赵云武功高强,可是谋略不如姜维,而魏延的谋略和武功都和姜维持平。因此,三国中后期,蜀汉只有魏延一个大将在谋略和武力方面和姜维持平,至于在这两方面都超过姜维的人,蜀汉并不存在。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