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名将如云,一个接一个登台亮相,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然而,这些将军们大多是过眼云霄,没有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一片痕迹,也没有深刻影响三国此后几十年的走势。然而,三国却有这么一个大将,一生之中斩了一个上将,打了一个胜仗,又打了一个败仗,却影响了三国此后几十年的走势,他是谁呢?
斩了一个上将:斩颜良
公元200年,曹操亲提数万大军征讨刘备,刘备不出意外再一次战败,丢弃徐州,连夜逃走,投奔袁绍。然而,他的手下第一大将关羽却没有刘备的“逃跑本领”,不幸被曹军生擒。这时,关羽为了保全有用之身,不得已降汉(曹操)。他在归顺曹操后,发誓要为曹操立下大功,报答曹操活命之恩后,便会离去,千里寻刘备。
不久,袁绍派大将颜良带领大军攻打曹操,两军相遇于白马。曹操派出两个降将张辽和关羽,作为前锋敢死队,奇袭颜良大营。两人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万人敌”,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尤其是关羽,远远看到敌方主将颜良的麾盖,于是策马冲锋,来到颜良面前,在无数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刺死颜良,继而拔出佩刀割下颜良的首级,扬长而去。
颜良是袁绍手下屈指可数的上将,河北四庭柱之首,为袁绍扫平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颜良却被关羽斩了,犹如断了袁绍一臂,间接致使袁绍实力大损,在之后的官渡之战中战败,乃至最后败亡。颜良在袁绍处的地位,犹如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果关羽没有斩了上将颜良,官渡之战中缺兵少粮的曹操即使得到许攸的帮助,也不一定能打败袁绍。曹操也不一定能顺利统一北方,很可能和袁绍集团陷入拉锯战,或者被袁绍击败也未可知。因此,关羽斩了上将颜良,对后续的官渡之战影响巨大,间接影响了此后几十年的三国走势。
打了一个胜仗:水淹七军
在刘备入、诸葛亮、张飞、赵云、魏延等人入川后,关羽独当一面,坐镇荆州。
荆州处于魏蜀吴三方势力的交界处,三方对其都势在必得,想要彻底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因此,荆州形势很复杂,也处于前线,连年征战,想要守住荆州,难度很大。但关羽却不负众望,单刀赴会,镇住东吴鲁肃,还和樊城曹仁的对峙中占据上风。
在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开始北伐,攻打樊城的曹仁,并将其围困,水泄不通。曹操派出于禁、庞德带领七军,千里驰援樊城。关羽不愧为刘备集团的名将,在围困樊城的同时,与于禁、庞德七军交战,游刃有余。
他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吓得樊城的曹仁不敢出战,甚至连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靠了关羽,关羽一时间声威大震。远在许都的曹操听闻之后,也陷入慌乱,计划迁都,暂避关羽大军的锋芒。
对于屡战屡败的刘备集团来说,水淹七军消耗了曹军的有生力量,声威大震,意义极大。这场打胜仗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弱于汉中之战,极大地鼓舞了刘备集团夺取天下的信心。
打了一个败仗:败走麦城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关羽北伐太顺了,顺利得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如果关羽在水淹七军后,见好就收,必然在历史上名扬千古,然而,他没有这么做。曹操也没有被关羽镇住,他联合东吴孙权,计划两面夹击,“干掉”关羽。曹操派出第二路援兵徐晃,带领十二营军队继续驰援曹仁。徐晃吸取了于禁的教训,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打败关羽,并追杀关羽。
关羽腹背受敌,前方败给徐晃,后方荆州被东吴吕蒙奇袭,进退失据,只能败走麦城。曹操和孙权两人联手,关羽即使再厉害,也不是他们两人的对手。关羽又等不到援兵,只能放弃麦城突围,不幸在临沮被擒杀。
关羽打了这么一个大败仗,影响了三国后续几十年的走势。
首先,蜀汉丢失荆州,诸葛亮《隆中对》中两路北伐计划泡汤。诸葛亮只能从汉中出发,多次北伐,被司马懿挡住,无功而返。
其次,东吴和蜀汉盟友关系决裂,引发了夷陵之战,刘备又损失了蜀汉数万精锐,实力大损。
最后,魏蜀吴三方处于僵持阶段,谁也奈何不了谁,形成了三国分立的局势。
结语
关羽斩了一个上将颜良,影响了随后的官渡之战,间接影响了三国几十年的走势。他打了一个胜仗,又打了一个败仗,对三国后续几十年的走势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