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吕布,大家都会想到三姓家奴,毕竟张飞的这句“三姓家奴”太出名了,直接成为了吕布的代名词。而事实上,相比于东汉末年的其他人,其实吕布在换主公这方面,其实是算不上非常多的。只不过由于他有两次诛杀“义父”的劣迹,以至于大家都对他颇为鄙视。在大家的印象中,斩杀董卓,吕布算不上有多大的错,但是谋害丁原,吕布则罪不可恕了,这么一个见钱眼开的人,有谁会喜欢呢?
事实上,吕布见钱眼开,为了钱财、赤兔马而斩杀义父丁原的事情,是演义中的记载,并非正史中的真实事情。史书中丁原非常重视信任吕布,两人发誓结为父子。正史中,吕布确实击杀了丁原,投奔了董卓,但是他这么干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见钱眼开,也不是仅仅为了一匹赤兔马,而是身不由己!
一、东汉当时并没有灭亡
很多人认为,董卓入主洛阳后,东汉也就完蛋了,后面紧接着便是诸侯混战,三国开启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董卓来到洛阳时,东汉朝廷其实还很强大,只不过当时的皇帝年幼,暂时没有掌权而已!
在此之前,虽然天下也有黄巾军动乱,但东汉的朝廷中枢,还是能够正常运转的,正常的政令都是能够得到发布施行的,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崩溃的迹象。直到汉灵帝去世,留下一个年幼的少帝,皇权旁落,才开始出现了危机。
在东汉时期,这种情况其实也并不少,东汉出现过不少儿皇帝,最终的结果都是大权落入外戚手中或者落入宦官手中,等到皇帝长大,权利又回到他的手中,所以说即便是董卓来到洛阳,按照常理推断,这只不过是众多皇权转移事件中的一次而已,等到皇帝长大后,权力自然又会回到皇帝身上,根本没有人能够看出当时的东汉,即将崩溃了。
吕布作为一个武将,自然是没有那个能力看透天下局势的,按照以往的经验,董卓入京是皇权的一次转移,东汉并没有灭亡,他作为武将只有紧紧跟随掌握皇权的人,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当时的东汉,掌握皇权的人是董卓,相比而言,丁原是既没有名又没有份,这种情况下,吕布还跟着丁原对抗董卓,岂不就是对抗朝廷,反叛朝廷?
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董卓是一个奸臣,非常坏,但是站在当年很多人的角度,董卓来到洛阳掌握了大权,他其实就是代替皇帝在行使权利,他代表着东汉,代表着国家,吕布怎么敢去和国家对抗呢?所以说当董卓释放出善意,表示愿意接纳吕布,吕布当然是选择反水,诛杀丁原了!这其实和钱不钱的没啥关系,主要是董卓一方,代表着朝廷!
二、并州军团愿意投靠董卓
丁原原本是并州刺史,算是并州的头头,所以众人都愿意听丁原的话,毕竟丁原代表着朝廷,能和朝廷说上话,能保证并州集团的利益,所以大家都支持丁原。但此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丁原在和董卓对抗,而董卓早先一步控制了洛阳,控制了皇帝,不论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现在的董卓,就代表皇帝,所以此时并州集团其实是不愿意和董卓硬碰硬的!不仅不愿意正面对抗,相反,并州集团其实还想和董卓结善缘,因为此时的董卓代表着朝廷。
并州集团为啥听丁原的话,不就是因为丁原能和朝廷说得上话吗?能为他们争取利益吗?现在能帮并州集团说得上话的人是董卓,能保证并州集团利益的人是董卓,那他们自然是可以抛弃丁原,选择董卓的!所以说,吕布刺杀丁原,其实背后是有整个并州集团支持的,因为这代表着集团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为何在吕布诛杀丁原后,整个并州集团并没有作乱,而是趁势跟着吕布一起跳槽了,而当吕布诛杀董卓后,董卓手下的西凉军集团却不断反抗作乱,说白了,就是因为并州集团主动抛弃了丁原!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吕布之所以杀害“义父”丁原,其实并不是为了钱财那么简单,吕布的这个行为背后其实是蕴含深意的!当时的东汉并没有崩溃的迹象,董卓入主洛阳,本质上其实是代表着东汉朝廷,吕布选择投靠董卓,其实是弃暗投明,忠于朝廷的表现。而且当时的整个并州集团,其实都是一致看好董卓,看衰丁原,可以说丁原是被众人抛弃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