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晚年的孙权大帝逐渐变得不那么“聪明”了,对股肱之臣陆逊越来越不信任,还写信责备他,陆逊于公元245年郁郁而终。陆逊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在他去世的时候,周瑜、鲁肃吕蒙前三任大都督肯定早已不在人世了,太史慈这个东吴第一猛将死得更早(公元206年),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十二虎臣大部分也去世了,似乎东吴便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将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本文根据《三国志》相关记载,看看陆逊死后,东吴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大将?至少还有以下10个大将。
第一个:陆抗
陆抗是陆逊的次子,与父亲陆逊齐名,被称为“逊抗”,都是东吴的中流砥柱,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名将。他在父亲陆逊死后,继承陆逊爵位和五千部众。但是陆抗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二世祖,而是一个有抱负、有志气、有本事的有志青年,官职节节高升。
尤其是在公元272年,西陵都督步阐突然被吴帝征召,害怕有人陷害他,于是反叛,举城降晋。陆抗临危受命,带领吴兵讨伐叛将及魏国羊祜的援兵,经过一番苦战,成功击杀叛将步阐,击败晋兵,使吴国转危为安。
陆抗最出名的是在襄阳坐镇时期,他和晋国大将羊祜对峙多年,不落下风,还促成了一段“陆羊之交”的美谈。
第二个:丁奉
丁奉,是最后一个去世的十二虎臣,也是陆逊死后唯一幸存的虎臣(于公元271年去世)。他一生侍奉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吴国君主,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活化石,见证了三国时代的兴衰存亡。
丁奉最著名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丁奉带领士兵脱去铠甲头盔,拿着短兵器,夜袭魏国先锋部队,杀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获得大捷。他也因功升为灭寇将军,都乡侯。第二件是设计斩杀权臣孙綝。
当时孙綝掌权以后,诛杀敌对的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又废黜皇帝孙亮,拥立琅琊王孙休当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威风不减之前的权臣诸葛恪。丁奉为了东吴江山社稷,定下计策,协助皇帝孙休,将孙綝捕杀,还政于吴帝,结束了吴国群臣掌权的时代。
第三个:朱然
朱然,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兼义子,他最出名的战绩是防守江陵,抵御魏国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名将长达六个月之久,“名震敌国”。至于朱然被赵云一枪刺死,那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正史上并非如此。
第四个:诸葛恪
诸葛恪,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侄儿,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他是一个神童,从小便非常聪明,在长大成人后,受到孙权重用。孙权临终前,任命诸葛恪和孙峻为托孤大臣,其中诸葛恪是托孤大臣之首。
诸葛恪最出名的战绩是东兴之战,这一战,虽然是丁奉立下大功,但总指挥却是诸葛恪。遗憾的是,诸葛恪在新城兵败后,为掩饰过错,独断专行,走上了权臣的不归路。
公元253年,另一个托孤大臣孙峻暗中联合吴帝孙亮,在宴席之上将诸葛恪除掉,搞笑的是,吴帝孙休在除掉权臣孙綝掌权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第五个:孙峻
孙峻在除掉诸葛恪后,没有将朝政大权还给皇帝孙亮,而是成为第二个“诸葛恪”。他比诸葛恪还过分,还心狠手辣,大肆残害宗亲,废太子孙和、公主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等人都遭了他的毒手。
第六个:孙綝
公元256年,孙峻死于北伐曹魏途中,将兵权交给年仅26岁的堂弟孙綝。孙綝掌权以后,也是大杀四方,先后诛杀滕胤、吕据、朱异等重臣,还和董卓一样废立皇帝,废黜孙亮,立孙休为帝。他的下场前文已经介绍了,死于非命。
第七个:吕岱
吕岱,在许多人短命的吴国来说,非常长寿,活了96岁。他善于开疆拓土和外交,曾多次派人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岛)以及扶南、林邑、堂明等东南亚国家。
第八个:朱异
朱异,出生于吴郡朱氏,是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他曾率吴军驰援淮南的诸葛诞,但是由于军中缺粮不得不撤退,被孙綝残忍杀害。
第九个:吕据
吕据,是大司马吕范次子,曾和滕胤密谋推翻孙綝,但是失败了,被灭三族。
第十个:全琮
全琮,娶了孙权长女孙鲁班为妻,是驸马。他曾参加石亭之战,与陆逊共同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立下大功。公元249年,全琮病逝后,他的儿子全怿不满权臣孙綝,于是出城降魏。
结语
东吴顶梁柱陆逊死后,东吴至少还有以上10员拿得出手的大将,他们分别是陆抗、丁奉、朱然、诸葛恪、孙峻、孙綝、吕岱、朱异、吕据、全琮。原来东吴还有这么多大将,怪不得能在蜀汉被灭后,坚持那么长时间。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