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是三国时期罕见的神童,此人为何却说曹冲不是真正的聪明?


曹冲,字仓舒,三国时期罕见的神童,他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便非常聪明,过目不忘。相传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差不多了。试想,我们在五六岁的时候,啥都不懂,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可想而知曹冲有多变态,有多聪明。
关于曹冲小神童的故事很多,大家最为熟知的是曹冲称象。当时江东的孙权臣服于曹操,给曹操送来一个稀罕物,是一只很大的大象。曹操比较好奇,想知道这个大块头的重量,到底有几斤几两,他于是询问众部下。曹操部下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把大象杀了,切割成一块一块,再分别称重,最后加起来等等。把大象切割成几百块,大象不就死了吗?要一个死去的大象有何用?因此这个想法并不现实。

最后,曹冲说出他的想法:“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曹操的办法很简单,也很有效,把大象放在大船上面,船沉入水中,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把大象从船上拿下来,再将石块放到船上,直到船沉至水痕线为止。接下来,只需要称出这些石块的总重量即可。
曹冲思维奇特,知道大象不可分割,但是可以等量替换。他将大象等量替换成可以分割的石块,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按照曹冲的说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除了称象这个故事外,还有许多展现他聪明的故事如智救库吏、顾影自怜、神童之交等。这些故事说明曹冲是三国时期非常罕见的神童,曹操也非常喜爱小儿子曹冲,还想将基业交给曹冲。然而,司马懿却说曹冲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司马懿对曹冲的任何评价,两人也没什么交集。在《新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司马懿这样评价曹冲道:
“曹冲不是真正的聪明,真正聪明的王储是绝对不会太早暴露野心的。”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一个极其能够隐忍的人,尤其是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和《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中,司马懿的隐忍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剧中的司马懿,有一个最心爱的宠物(一只千年乌龟),这只乌龟正是司马懿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曹操、曹丕、曹叡、曹爽,司马懿忍了一辈子,在最后一刻发动高平陵之变,灭曹爽三族,掌握曹魏大权,成为执刀人。因此司马懿无疑是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人。
在司马懿眼中,这才是大智慧、真聪明,要学会隐藏自己,保护自我,使别人看不清他,才是生存之道。年轻人没有经历风霜,生活苦难,估计很难理解,但是只要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都很容易理解,并感同身受。
然而,曹冲却太聪明了,还显露出来。曹冲既不是曹操的唯一儿子,也不是嫡子,却被曹操寄予厚望。曹丕、曹植等人都想成为世子,自然也对曹冲虎视眈眈。他们面对共同的敌人,很可能联手除掉曹冲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正史上没有曹冲是被曹丕,或者曹植害死的相关记载,但是曹冲的死,确实太离奇了。

他死的时候,年仅13岁,天妒英才,令人叹息不已。曹操在曹冲死后,对曹丕、曹植等人这样说道:“冲儿死去,这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曹操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曹冲死了,曹丕和曹植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也就距离魏世子宝座更近了一步。
历史上,由于太聪明而亡的人还有许多,如杨修、孔融等聪明人。而傻人有傻福,如曹操的次子曹彰,只对打仗感兴趣,也不参与魏世子之争,因此而活到了最后。

司马懿支持的曹丕,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敦厚老实、做事稳重的人,远不如七步成诗的曹丕聪明,但是最后却胜出,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的胜出进一步证明了司马懿隐忍的正确性。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相关影视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