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女孩救人牺牲,21年后,被救者被判处死刑,她的选择值得吗?


2002年的一天,一位母亲坐在电视机前,泪流满面。
她喃喃自语:
女儿啊,为这样的人搭上自己的一生,值得吗?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当地恶势力团伙被宣判的镜头。
其中,有一个犯罪的男子,名叫余斌。
母亲所说的,是女儿池越忠为了余斌而牺牲的。

(池越忠)
余斌和池越忠之间,是什么关系?
池越忠为什么会为他搭上自己的一生?
余斌又因为什么事,站在了被告席上?
这一切,都要从19年前说起。

池越忠,1968年出生在太原,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家中排行老三。
她的母亲是一名教师。
知识分子的薪水虽然稳定,奈何家中干活的人少,吃饭的嘴多,因此家庭并不富裕。
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是买什么东西都需要有“票”的时代。
一年到头,能吃上几口肉都觉得奢侈。
虽然生活拮据,但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却一点儿都不松懈。
都说,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池越忠就是如此。
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她和同龄孩子相比,显得十分成熟、懂事。
转眼间,池越忠初中毕业,走到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
其实,以她的成绩,完全能上重点高中。
可池越忠却在家庭和未来之间,选择了家庭。
她故意跑到离家最远的十五中物资管理职业班学习。
因为职业班只需上两年学,就能出去工作了。
最重要的是,学校毕业后包分配。
这正合池越忠心思,早毕业早赚钱,早帮家里减轻负担。
对于女儿的付出,母亲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她意识到,女儿长大了。
除了在家里,池越忠是主动付出的好孩子,在外面,她也乐于助人。
只要遇见别人有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池越忠)
有一天,在她照常上下学的路上,遇到一个乞丐。
池越忠二话没说,就把身上仅有的5分钱都给了对方。
可平时,她连4分钱的油丝饼酥都舍不得买。
每次路过糕点摊,她都会故意把脚步放慢,闻一闻饼酥的香味,还会偷偷瞄上两眼。
但自始至终,她都没下决心”奢侈“过一回。
也正是因为池越忠的善良,才让她和余斌有了一次相遇。
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事情发生在1983年12月9日,数九寒冬。
穿着棉袄的池越忠,和往常一样,照例来到迎泽公园南湖西岸的小土山上学习。
彼时,余威、王锐,以及其他两个玩伴正在公园玩耍。
玩着玩着,有人提议:
这太没意思了,要不咱们砸冰捉鱼去。
贪玩的孩子们,双眼当即放了光。
于是,他们一行四人,完全无视岸边那块“禁止在冰上奔跑”的警示牌。
直接跑到冰面上,低头寻摸砸冰的地点。
一脸认真、神情专注的他们,俨然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然降临。
只听见冰面”咔嚓“一声,突然破裂。
男孩们瞬间慌了,急忙往岸边跑。
可余威和王锐还是晚了一步,直接掉入冰冷的湖水里。
被求生欲支配的二人,加上跑走的二人,都开始疯狂大喊:
“救命!!”
“救救我!!”

(根据池越忠救人事件拍摄的《冰裂》剧照)
呼救声不仅吸引到岸边人的目光,也引起池越忠的注意。
她急忙收起书本,起身察看情况。
因为太匆忙,笔还从小山上掉了下去,她都没顾得上捡。
她循着呼救声跑去,发现岸边已经站着好几个人。
池越忠想:不会是有人掉河里了吧?
她一边想着,一边跑到最近的地方,事实果真如她猜测的一般。
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湖水冰冷得吓人。
别说进水了,就是在岸上,都冻得缩胳膊缩腿的,何况水中人。
河水中的人渐渐没有了声音,跑出来的伙伴大声求助。
有的人在岸边急得团团转,有的早跑去找公园的工作人员。
可即便警察和工作人员收到消息后马上赶来,那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等他们来了,水中的人怕是早就不行了。
不少人开始大喊:“警察马上来了,你们要坚持住!!”
可光喊顶用吗?
那可是在冰冷的水里,人的体力和耐力是有限的,不是说想坚持就能坚持住的。
在这危急时刻,池越忠不管不顾地冲了过去。
她直接跨过围栏,对着水中的两个孩子喊:
别害怕,我马上拉你们上来。
可生活不是电视剧,人生更是意外重重。
就在池越忠将要碰到余斌的手时,“咔嚓!!咔嚓!!”冰面再次断裂,她也掉入冰冷的湖水之中。
池越忠没有恐惧,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把两个孩子托上去。
一个年仅15岁的少女,两个满脸稚气的小学生,在那种环境下,根本没有力气扑腾出来。
扑腾来扑腾去,只是过度消耗体力,却上岸无望。
就在3个人筋疲力竭的时候,公园的工作人员王志胜已经匆忙赶来。
看到水中的孩子,他连衣服都顾不上脱,急忙跳下水救人。

(池越忠和弟弟)
他先是将余斌和王锐拉到了岸边。
这时有人喊:
还有个女孩沉下去了!!
王志胜又返回水中,寻找了好一会,才找到已经昏迷的池越忠。
他赶紧把女孩拉上岸,当时发现,她还有心跳。
同时,大家也从她身上的公交月票上,知道了这个见义勇为的女孩叫池越忠。
救护车赶来后,众人又合力帮忙,将三名落水的孩子迅速送往医院。
一时间,他们三个人的安危,牵动着许多陌生人的心。

余斌和王锐很快被抢救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
只是见义勇为的池越忠,却仍在危险中。
当她救人的事迹在医院传开后,医院的领导,还有因腰伤休息的教授得知后,都急忙赶来,一起商量最佳救治方案。
从12月9日下午3点35分,直到次日凌晨5点42分。
整整14个小时,对于别人来说,这个时间没有什么概念。
可对池越忠的家人来说,却度时如年。
特别是池越忠的母亲,已经神情呆滞,说不出一句话,只有眼泪还在无声地流着。
当她接到医院的电话,匆忙赶过来的时候,面对的,是她一生都忘不了的画面。
那个早上活蹦乱跳地走出家门,说要去公园学习的女儿;
几个小时之后,却成了在死亡边缘徘徊,不会说话的病人。
另一边,医生们一直在手术室忙碌,拼尽全力挽救这个花季少女。
救治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心好像坐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
因为池越忠的呼吸和心跳恢复、停止,恢复、又停止,来回重复了五次。
就在大家认为,事情即将出现转机的时候,老天却给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无论医生怎么努力,池越忠的心跳,都没有再给出任何回应。
心电图刺耳的声音,更是给她的生命,强行画上遗憾的句号。
最终,在次日凌晨5点42分,医生宣布池越忠死亡。
母亲听到消息,难掩哀伤,对着一动不动的女儿嚎啕大哭,几近昏厥。
她才15岁,明明应该有美好的未来。
却因为意外,被迫和世界告别。
而余斌和王锐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更是又愧疚,又难受。
他们之间,原本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如果没有这件事,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任何交集。
但一次意外,却将他们联结在一起,而且,是以这么沉重的代价作纽带。
另一边,池越忠的见义勇为行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太原市相关部门追授她为优秀共青团员、市三好学生。
并授予池越忠“革命烈士”称号。
年仅15岁的她,也因此成为我国建国以来,年纪最小的革命烈士。

(池越忠曾就读的十五中学)
而余斌和王锐也约定,长大后,一定要报答池越忠的救命之恩。
但事情的发展,却偏离了预定轨道。
特别是余斌,从被救后,他的人生就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原来,余斌是家中独子,本就备受宠爱。
他的父母经此落水事件后,十分后怕。
他们从原先对余斌的宠爱,变成毫无节制的溺爱。
无论儿子做错什么事,他们都无底线纵容。
时间久了,余斌变得无法无天,成为人人嫌弃的熊孩子。
整天不好好上学,到处调皮捣蛋,以欺负其他孩子为乐。
欺负完,他甚至会威胁对方,不让其告诉父母。
因此,那些被欺负的孩子,常常选择忍气吞声。
而余斌的父母即便知道孩子的所作所为,却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不是自家儿子吃亏,怕什么。
父母对自己种种恶劣行径的视而不见,让余斌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
有一次,他看到邻居正在给菜地浇水。
竟然趁对方不注意,拿起水管就对菜地一通乱浇。
结果那片地被冲得坑坑洼洼,菜苗险些没被浇死。
邻居气得火冒三丈,当即找到余斌父母,让他们好好管管儿子。
没想到,余斌的父母非但不让儿子道歉,反而一味袒护:
他就是个小孩儿,再说谁家孩子不淘气,你一个大人就别跟小孩计较了。
你家菜地才多少钱啊,毁了就毁了,多少钱我们赔你。
躲在身后的余斌一脸洋洋得意,邻居气得脸都绿了,无奈地离开余家。
类似的事情,余斌做得太多了。
但每回父母都不教训他,反而任其任性做事。
余斌的父母以为,只要顺着孩子,孩子就能变好。
殊不知,他们的爱和关心,却把余斌一步步推向罪恶的深渊。

(电影《冰裂》宣传片头)

转眼间,余斌已是一名初二学生。
但就在其他同学奋笔疾书,打算努力上个好高中时,余斌却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
他抱怨学习太难,跟父母哭诉,嚷嚷着要退学。
其实,当他向父母开口说这件事的时候,心里也很忐忑,担心受到指责。
但没想到,父母竟然表示理解:
不想上咱就不上,会识字就够了,你看那么多大老板都没上过几天学呢。
就这样,余斌初中还未毕业,就变成一名无业游民,每天好吃懒做,四处晃荡。
天天看着懒惰、不成调的儿子,余父余母渐渐感到后悔。
但事已至此,纯粹的口舌教育已经于事无补。
余母想办法托关系,将他安排进一家机械厂工作,岗位清闲还稳定。
可余斌从小到大,没吃过一点苦,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只上了几天班,他就嚷嚷着腰酸背疼,想要辞职。
但这次,父母就好像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让他继续做下去。
但他们不知道,此时才想起教育儿子,已经有些为时已晚。
虽然被父母勒令不准辞职,但余斌有自己的小心思。
此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为能轻松一点,他在厂里从不好好干活,总是偷奸耍滑。
有一次,余斌值班时不小心弄坏机器,挨了一顿训,他哪儿受过这种委屈。
一气之下,他忘了父母的“威胁”,当场走人。
就这样,余斌丢了工作,又一次回到之前的状态。
吃了睡,睡了吃,每天浑浑噩噩。

(余斌〈左一〉和王锐)
这可愁坏了余母,眼看着身边的孩子事业有成,相亲结婚。
反观自家孩子,连份正经工作都没有,未来该咋成家?
古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他们继续想办法给余斌找事干,为此,还咬牙给儿子买了一辆出租车。
那个年代,私家车可是奢侈品,开出租车,时间自由,还不用受气。
余斌总该安稳下来了吧。
谁知,余斌开了一段时间,竟神色慌张跑回家。
原来,他在拉客时,不小心遇到歹徒,不光抢走他所有的钱,还威胁他不能报警。
这让余父余母想起儿子小时候掉进湖里的事,又一次选择纵容。
其实,若余斌能踏踏实实找份工作,未来也能安稳一生。
可他却不是个安分、勤快的人,整天游手好闲也就算了,还梦想着赚大钱。
小钱看不上,大钱赚不了,眼高手低,好吃懒做,这就是当时的余斌。
慢慢地,余斌竟不知从哪儿结识到一群混混,成天跟他们一起鬼混。
一开始,他们只是在游戏厅里玩游戏。
接触得多了,他认识了团伙老大吴尧。
每次遇到吴尧,看着对方被小弟簇拥,挥金如土的模样,余斌心里十分羡慕。
他梦想着,以后一定要成为和吴尧一样的人。
他的人生价值观,已经完全背离正常轨道。
只要有机会,他就给吴尧端茶倒水、嘘寒问暖,有事没事献殷勤。
时间久了,余斌得到吴尧的认可,开始帮对方干活。
起初,他只是帮对方做一些游荡在法律边缘的事情。
但随着余斌加入的时间越来越长,吴尧也越来越信任他,开始指派他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先是砸对家场子,后来又逐渐上升为用暴力手段索要赌债,甚至抢J。
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是犯罪,但在余斌看来,却是他往上爬的阶梯。
随着余斌帮吴尧做的事越来越多,他在组织内的地位也开始上升。
甚至成为吴尧团伙的二把手,腰间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这让余斌倍感满足,殊不知,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被收入正义的监察范围。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置身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一定会受其影响。
余斌就是如此。
他身边都是无底线无道德的人,不知不觉,他也和吴尧一样,把别人的生命当作儿戏。

(池越忠的母亲〈中〉)
吴尧曾和一个叫郝爱平的人发生过矛盾。
一直憋着一口气的吴尧,便撺掇余斌替自己教训郝爱平:
你去砍一个人,可别下死手,吓唬吓唬他就行了。
当时的余斌,早就被吴尧成功洗脑,并视对方为生死兄弟。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先是找了几个同伙,偷偷开车跟踪郝爱平。
眼看着郝爱平落单,进到一家餐馆吃饭。
待对方一出餐馆的门,余斌和几个同伙火速把郝爱平拉到车上,开到一片荒无人烟的野地停下来。
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棒子和铁管,对郝爱平疯狂殴打。
打完后,余斌还恶狠狠地说:
你惹到不该惹的人了,以后做事小心点。
然后,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可没过几天,正在家中睡懒觉的余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余母满脸不耐烦:
谁啊?敲门这么大声?
他们不知道,这是正义的敲门声。
警察进入余斌的房间,将满眼惊慌的他带走调查。
当听说郝爱平已经离开人世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傻了。
余父余母得知儿子的所作所为,悔恨不已,但为时晚矣。
溺爱,一步步推着余斌走进自设的囹圄。
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
法院通过审理,最终将余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后悔的余斌)
法官的话,就像一颗颗沉重的石子儿,砸进余斌后悔的心。
而他,已经是成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两年后,2004年,余斌32岁的人生画上句号。
此时,距离池越忠救他的时间,过去了21年。
他的一生,最后只有两个字做总结:罪犯。
连同他离去的,还有对池越忠许下的承诺:长大后,一定要报答救自己的人。
此话想来,颇为讽刺。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深以为然。
在余斌的前半生中,余父余母一直都对儿子特殊照顾,一味袒护。
不光自己不指责余斌的问题,还不让其他人指责。
导致余斌无法分辨是非,在错误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直到犯罪。
反观另一个落水的孩子王锐,父母并没有因此溺爱他,而是采取和先前一样的教育方式。
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他不仅知恩图报,每年去看望池越忠的父母。
还在母亲的建议下,选择了参军。
退伍后,他成了一名司机。
虽然薪水不多,但他踏实工作,一直过着稳定的生活。
同被一人所救,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两个人走出不同的人生路。
一条通往光明,一条通往深渊。
所以,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并不是一味地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而应该有原则的去爱,严而有度,爱而不宠。
池越忠用自己的一条命,最终换来的,却是余斌并不光彩的人生。
正如池越忠的母亲一样,许多人也发出疑问:她的牺牲,值得吗?
幸运的是,还有王锐写出的“值得”二字。
还有更多的人被她的精神感动,颔首而答:值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