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半夜出了趟门,我的婚姻完了。



插画师|如月
错过前两天故事的宝宝,点这里哦:
因为痛经,我嫁了个绝世好老公。
陪男友散了一会儿步,我被骂上热搜。
01
2004年夏天,林梅重逢了徐海潮。
那时,春节刚过,她和一个老乡从湖北坐火车到温州的鞋厂打工,当晚和新来的一批员工一起在厂门口点名。
当听到徐海潮的名字时,她还愣了一下,循着声音去看,也没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
她想,可能是重名或者谐音吧。
然而,点名结束,林梅挽着老乡的手,刚准备回寝室,就被人拍了一下肩。
“嗨,林梅。”
林梅一看,还真是徐海潮,意外之余,更多的是尴尬。
因为,就在来温州之前,表姨帮她张罗了相亲,知道对象是她的高中同学徐海潮时,林梅果断拒绝了。
没想到,此刻他居然跟她都来了温州,还在同一个厂里。
徐海潮好像不在意她拒绝他的这件事,反而张罗着要请她和她老乡吃晚饭。林梅出于某种愧疚心理,没好拒绝。
那时,她没想到,她会对他亏欠一生。
02
林梅和徐海潮是高中同学。
高中在县城,一个月放一次假,每次都坐同一班车回村里,两人也从没说过话。一直到高中毕业,两人也算不上熟悉,更没说过几句话。
那时候班里,悄悄恋爱的人多了去了,林梅也暗恋过班长,她不喜欢徐海潮那样的,虽然长得挺帅,但是永远闷头看书,跟谁都不怎么说话。
毕业两年后,林梅20岁了,怕她在外面打工远嫁,家里开始张罗相亲。
当表姨介绍徐海潮的时候,她没答应。
她说,我们是同学,如果我要看上他,我早就看上他了,何必等到现在?
表姨无话可说。
其实,林梅这么说,是有些故意的。
她觉得20岁结婚还太早了些,她想在外面多闯一闯,结了婚就要回家生孩子,嫁个条件好的还行,不好的就得种地。
只是,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在温州跟徐海潮重逢。
因为相亲的尴尬,林梅有些躲着他,但是在同一个车间又不得不打照面。
徐海潮大概也看出她在躲她,那顿饭之后,除了点头打招呼,很少再跟她说话了。
倒是林梅,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中午下班出去吃饭,她都要看看他在不在,避免跟他进同一家店,在车间,她都要看看他在的位置,避免等下走到一起了尴尬。
当时,林梅还没意识到,一旦你开始在意这个人,他就会一点点走进你的心里了。
有天,林梅到车间的时候,下意识去搜索徐海潮的身影,却没搜索到,她觉得有些奇怪。
到下班时,才听人说徐海潮申请去了别的车间。
林梅以为自己会松一口气,没想到心里却涌出一丝失落。打听到他的车间后,林梅帮同事送东西过去,看见跟女工说话,完全没注意到她的徐海潮时,她心里冒出一股火来。
回去跟老乡说这件事,老乡忽然笑了。
问她,“我说,你是不是吃醋了?”
林梅愣住。
03
林梅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她对徐海潮的心意。
但因为相亲拒绝过他,她又懊恼又无奈,最重要的是,她不知道徐海潮对她是什么态度。
在郁闷了半个月后,没想到车间职位变动,林梅也被调去了徐海潮的车间。知道消息的时候,她特别激动,毫不留恋地走了。
老乡心知肚明,笑她见色忘友。
只是,林梅跟徐海潮两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但就是没说话。
两人都才20岁,林梅有女孩的矜持,徐海潮有男孩的自尊。
直到有一次,车间主任点名让林梅跟徐海潮一起去帮忙出货,两人一路上都默默不语。
出完货,两人返回车间时,徐海潮忽然问林梅渴不渴。
那时,正是盛夏,林梅下意识摇头又点头,徐海潮跑去厂门口的小卖部买了两份杯装的绿豆汤,然后两人站在楼道里喝,背后是热闹的人潮街市。
林梅偷偷看了一眼徐海潮,心里像春风拂过。
这以后,林梅跟徐海潮开始说话了,下了班也会一起去吃饭,晚上加班时,也会跟其他人一起开玩笑。
林梅能感觉到,徐海潮好像喜欢她。
这种双向的感情,让人安心又满足。
林梅喜欢跟徐海潮在一起的每一分钟,两人说话都小心翼翼,即使每天见面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林梅一个大嗓门的女孩子,也变得轻声细语了。
她知道,她的爱情发芽了。
04
林梅是自然而然跟徐海潮开始恋爱的。
大概都心知肚明,谁也没表白,一起上班,一起吃饭,车间里也默认了他们是一对小情侣。
车间主任是个可爱的中年女人,上班休息时,开他们玩笑。
“宿舍刚空出来一个夫妻房,你俩要不要搬进去?”
林梅唰地红了脸,徐海潮也低着头,两人对看一眼,眼角眉梢都是笑。
不久后,两人就手牵手光明正大地进出工厂了。
春节时,林梅跟家里人说了,她跟徐海潮的恋情,徐海潮也跟家里人说了。他们打算过完年结婚。
表姨知道后,特别开心,说这就是缘分,还说,别忘了她这个媒人。
定下婚期后,林梅和徐海潮特地去补了媒人礼。
结婚后,林梅跟徐海潮就没有再去外面打工了,因为徐海潮说,不如在家创业,将来生了孩子,不想让孩子当留守儿童,也能照顾两家的老人。
林梅都听他的。
是在一起之后,林梅才真正了解徐海潮,其实他一点都不木讷,想法很多,也很聪明,同时也很善良,即使每次碰到同一个乞丐,都会给他一点钱。
徐海潮决定搞小规模的养殖业,他们把为数不多的积蓄都投了进去,买了十头小猪崽,因为怕超出预算,徐海潮自己去当了一个月小工,学砌墙,回来盖了三间小的猪棚。
因为养猪很脏,徐海潮从不让林梅帮忙,喂猪打预防针都是他自己来。
林梅怀孕后,徐海潮连猪圈都不让她去。
年底,林梅生了个女儿,徐海潮特别开心,更加什么都不让她做了。
结婚前三年,养猪都不赚钱,徐海潮打算搞点别的,琢磨之后,他决定养鸡。他说做就做,租了一大片地,建了一个很大的鸡棚,专门卖小鸡苗,卖不出去的就养大了再卖,还可以卖鸡蛋。
林梅很支持他,女儿给公婆带,整天跟他守在鸡棚里。
有个夏天的晚上,林梅跟徐海潮忙到很晚,就干脆在鸡棚里的凉床上睡,天气太热了,他们就在鸡棚外面乘凉。
两人聊天,聊起在鞋厂的事情。
这晚,林梅才知道,原来他们在鞋厂遇见并非巧合,他读书的时候就对她有好感,只是她好像不喜欢他,他也就没主动,毕业两年后,亲戚来给他说亲,知道对方是林梅的时候,他立刻就答应了。
但没想到,林梅连见都没见就拒绝了。
听亲戚说,林梅要去温州打工了,他打听到是哪个厂后,也跟着去了,就有了他们的重逢。
林梅特别意外,没想到,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好啊,原来,我是你的猎物啊。”
徐海潮笑,揽住她的肩膀,转移话题:“你看星星好亮啊。”
林梅忽然笑了,“你知道吗?其实我也不是被调去你车间的,是我主动申请的。”
这下,轮到徐海潮呆住了。
“原来你早就喜欢我了啊。”
林梅有些脸红,靠在徐海潮肩上,眼前漫天星辰,夏风柔柔,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仿佛已经在眼前了。
05
女儿11岁那年,林梅生了二胎。
徐海潮的养鸡事业已经做的有声有色了,五个鸡棚,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了。
林梅跟徐海潮计划好了,到时候再换个更大的场地,招一些员工。
然而,没多久,徐海潮出事了。
那是2016年春节之后,有天晚上忽然降温,徐海潮跟林梅说,他去鸡棚看看,怕小鸡冻着了。
因为前天才买了一万只刚破壳的小鸡苗。
林梅也没当回事,只说你去了就回来,天气太冷了。
徐海潮说好,就开着车出门了,然后他再也没回来。林梅看徐海潮深夜还没回来,就打电话给他,但没人接,林梅只当他在忙,就睡了。
第二天天刚亮,她把两个孩子交给公婆,就去鸡棚找他,是在第三个鸡棚找到他的。他安然地躺在地上,嘴唇已经青了,身旁是燃尽的炭火。
棚里的小鸡什么也不知道,以为要喂食了,叽叽喳喳地围过来,林梅怔怔地走到徐海潮身边,叫他的名字。
“海潮,海潮,徐海潮……”
一声一声,可他却怎么也没有反应了。
徐海潮是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他怕小鸡冷,在里面烧炭火加温,密闭的大棚,他到最后失去意识都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已经完了。
林梅和两个孩子,还有他的父母和哥哥,再也等不到他回去了。
林梅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鸡棚的,然后行尸走肉地通知了家里人,回家抱着小儿子,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
女儿已经懂事了,在一旁哭得声嘶力竭,叫着爸爸,公婆已经赶去鸡棚,见了徐海潮最后一面,然后通知了所有的亲戚们。
林梅被公婆带着,去给徐海潮挑寿衣,挑棺材,她恍恍惚惚地,失了魂似的。
一直到徐海潮下葬,林梅还是不敢相信,这个人就这么没了。
早知道,那晚她就是死,也不让他去了。
可是人生啊,没有后悔药。
06
今天的故事,写到最后泪流满面。
因为林梅是我姑姑,徐海潮是我姑爹,不是亲姑姑,但是比我大不了很多岁,所以小时候就很熟。
我见过他们热恋的样子,知道他们结婚时的细节。
2005年,我参加他们的婚礼,2016年,我参加了姑爹的葬礼。
姑爹的妈妈,哭得站不稳路,几度昏厥,口中念着:我的儿,我的儿啊。
往事历历在目,送葬的时候,我怎么也没敢去,只在院子里站着,看着送葬的队伍一点点走远。
姑爹家院子有一棵葡萄树,院外有一棵柿子树,每年走亲戚来的时候,我都在院子里和亲戚们打麻将。
后来,我总想起最后一次见他,他跟我其他几个姑爹一起来我家拜年,穿得特别少,我一直问他,姑爹你冷不冷啊。他笑着搓搓手,不冷不冷。
然后,他问我什么时候结婚啊?
那时候,我跟王忘忘已经计划国庆节结婚了。
姑爹说,嫁那么远,以后回来可难了。
大概不到5天吧,我还没出发去厦门,我爸忽然接到电话,说姑爹昨晚出事了,我爸赶紧换鞋准备走,我问他,是生病了吧,是去抢救是吗?
我心里还在祈求,肯定是还有机会的。
可我爸说,是去世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啊。
后来好几年,哪怕到现在,我想起他都觉得有些恍惚,这个人已经不在了吗?他最后一次去我家,那个笑容,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后来过年见到姑姑,我都特别心疼她,偶尔跟我妈打听她的现状。
她看起来还和从前一样,但是明显不如从前快乐了。
今年,是姑爹走的第五年了,姑姑还是一个人,她在城里打工,照顾读高中的女儿了,儿子在公婆家。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以后,珍惜身边人吧。
往期精彩:
因为痛经,我嫁了个绝世好老公。
陪男友散了一会儿步,我被骂上热搜。
去了趟便利店,回来我就跟老公离婚了。
好物推荐,点击购买
这件小西装,春款百搭~

这条九分裤,能搭你所有的衣服。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