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遭排挤,总理罕见发火:没有傅部长签字的文件,别往我这送


傅作义将军是我国的抗日名将,1949年1月,他率领手下的军队起义,使北京得到了解放。建国后,毛主席让他担任水利部的部长一职,也是因为他早年间有治理河道的丰富经验,正好适合这个岗位,主席也希望他能在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傅作义倒也不负众望,在这个位子上一干就是二十二年。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傅作义任上一直是为了人民尽心尽力地工作,可这二十二年必定也不是百事百顺的。

傅作义刚上任不久,底下人就出了乱子。具体情况是这样:刚到岗的傅作义将军,肯定是心里准备大展身手一番,尽快做出成绩讨个头彩,但很快傅作义就发现这架势看着不对啊。原来,虽然他自己是没日没夜地操劳工作,手下人里总有那么几个刺头儿故意给他使绊子,让整个水利部的项目推进也受到了影响。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种部下不听使唤的局面,傅作义头疼不已,但又实在没办法,因为暂时查不出来到底什么由头,只好在短时间里故意看淡,没和那些明着暗着和他作对的同事发生正面冲突,傅作义花了好一阵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原来,傅作义曾是国民革命军的将领,建国以后才担任水利部部长等重要官职。尽管傅作义带兵打仗一流,但坐到水利部长这个位置上,一些人总是觉得他是个啥都不懂的大老粗,加上他是国军投奔过来的,因此打心眼里更加看不起他,有事没事就嘲讽。如此一来,一传十十传百,部里很多人受到这种情绪影响,都老不乐意帮他跑腿做事。这就导致了一个情况出现,就是水利部一些非常机密而重要的文件,基本很少经过傅作义之手,相当多的决议方案根本就没有受到他的肯定和审批签名,这就等于是说傅作义的权力被故意架空了,他这个水利部长顶多就是个有名无实的空壳。

当然,时间一长,这种局面不改善,上级领导很快就注意到了。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就觉察到了这一点:好好的一个水利部长,怎么连基本的权力都没有呢?他立马派周总理前往水利部的总部地址去调查具体情况,结果一查就查出了大问题。经和傅作义部长的沟通,以及对部门内部干事的询问,周总理确认了傅部长被刻意排挤的事实。看到这里,向来真性情的周总理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对部门同志大声呵斥道:以后文件没傅部长签字,就不要再送我这儿来,来了我也不会批!此言一出,水利部里再也没出现过谁敢故意跟傅部长作对的现象,大家一见到傅部长都变得毕恭毕敬。

任上干了二十二年,傅作义对这个岗位的热爱可见一斑。这二十多年里,他没有忘记党对他的教诲,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原则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太多工作需要推进。水利工程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能尽快完成工作,让人民过得更好,他常常是忙到饭都来不及吃,孜孜不倦地日夜工作。同时,傅部长也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当时,为了考察勘探水利工程的选址等问题,他经常会冒着恶劣的环境前往工作一线,亲自赶赴现场进行指导。这样的以身作则不仅换来了下属对他的由衷钦佩,也让当地的人民更加爱戴尊敬他。所以,在傅部长就职期间,全国大大小小多达数百个水利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有序推进,大大促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

晚年,长期的工作劳累让傅老染上了一身的病痛,有一次,他还因为突发心脏病被下属送往医院紧急接受治疗,所幸并无大碍。这次意外险些让他丢了性命,可是,当他醒来时,守护在病床前的人听到他的第一句话却是:不好意思啊,耽误大家工作了。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人都忍不住落泪。傅老是真心热爱工作,关心人民啊。没过多久,待身体稍作休养,恢复过来的傅老又立马投入到了辛苦的工作中。1974年,傅老在北京因病去世,可是我们心里清楚,这位用一生践行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爱的老人,永远不会被忘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