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无论是作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时代,只要人民生活得不幸福,那么就会涌现出那些勇于抗争的人,他们是人民的救世主,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着坚定的信仰,用不懈的拼搏拯救了全民族。革命事业就是如此,是先辈们将鲜血和勇气当做武器,将马克思主义当成信念和目标,用最直接的方式来改变国人的命运。而革命中的那些奉献者都曾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都是后代值得敬仰的人。
那时有这么一位革命先辈,他17岁就参加了革命运动,为了正确的革命事业兢兢业业,最终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自己深爱的亲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60余载,最终升任了副总理。退休之后依旧心系国家事业,教育叮嘱自己的后辈要谨记历史,发扬不怕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他就是邹家华老前辈,如今已是95岁的老人,虽早已远离了政治,但是依旧保持着一股爱国热情,是位受人尊敬的英雄人物。
邹家华是革命家庭的后代,他的父亲邹韬奋是革命期间的英雄人物,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多次为革命发声,强烈谴责那些无耻的分裂者和侵略者,还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经过多方营救才得以恢复自由。出狱后他还奋斗在革命的前线,最终积劳成疾不幸病逝。邹家华深受他父亲精神的影响,从小就和弟弟一起立志要继续父亲的革命事业。于是他在17岁的时候就投奔了新四军,想要在军队中有一番作为,用自己手中的枪杆子,将敌人打跑,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还没等他们奔赴前线,就接到了组织安排的去苏联学习的任务。这个任务不比上战场轻松,是为了去获取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是为了国家的之后的发展未雨绸缪。由此可见,他深受组织的信任,想要培养他成为国家重要的后备力量。
邹家华在苏联学习了军械制造,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相当稀缺的技术,尤其是在解放后,他的专业知识在建设国家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工业发展与当时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确实落后较多,因此才会受到那么多的外敌入侵。想要新中国变得更强大,光靠农业的发展,不足以让战后的国家快速恢复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邹家华回国之后,刚好是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像他这样的优秀人才正好学以致用。
他当时被派到了机床厂,为当时的机械化进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特殊时期,他留苏的身份让他受到了影响,因此被下放了一段时间。直到1972年,他才回到自己以前的岗位上,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虽然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是平反后的邹家华依旧在为国奉献的道路上。他的优异表现和能力受到了中央的肯定,64岁的时候成为了人人敬爱的副总理,在如此高位,让他更加不能懈怠,更加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次的任务。就这样他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于77岁那年功成身退,让位给了更加优秀的后继者。而他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很多,可以问心无悔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邹老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凡是都看得很开,因此直到现在身体都依旧健朗。他的成就鼓舞了很多的后辈,要像他一样不计回报、不计牺牲,将自己的热情都奉献给国家。这不仅是为了成就自己,更是为了让后代享受到先人的成果,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成为全世界都翘首期盼的地方。
像邹家华这样的伟大先辈还有很多,他们不一定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依旧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人才,最终也用自己的专业来反哺国家的建设,用自己的余生来回报祖国的信任和培育,这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值得后辈学习的楷模。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