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近代中国百年革命,岁月年华流逝,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英雄人物。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必然是为中国的明天而奋斗不息,流血、牺牲,都不足以成为阻挠他们前进脚步的障碍。说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就是那些无数的革命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无私奉献。在这些人里,有一位叫宋平的革命前辈,今年,他已年逾百岁,身体却依旧硬朗,成为了整个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忠实见证者,那么,他堪称传奇的百岁人生旅程,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
1917年,宋平在山东出生。
彼时,家里还比较拮据。生长在农民家庭的宋平,深知生活的艰难。这艰难,不仅是衣食住行上的紧张,还有那动荡不堪的局势给人带来的压力重重。各地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局面下,百姓的生活依然潦倒贫困。所幸,虽然宋平父母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户,可他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乱世中,读书是为数不多的出路。对宋平,他们教导他要发愤用功,不要辜负他们的心血,更别忘了将来要做出一番大事业,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
就这样,宋平听从父母的期盼,进了一家当地的学校读书。在校期间,他常常挑灯夜读,学习异常努力,换来的,则是同校师生连连称赞的优良成绩。之后,谁也没想到,当初这个从穷乡僻壤出来的孩子,最终顺利考取了清华大学这所著名学府。
宋平也很高兴,用功苦读没白费,他踌躇满志,期望在大学里能更加增长才干,从而真真正正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一触即发。面对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野蛮行径,当时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尤为关注,前线战事告急,爱国青年学生们注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对他们的侵略,学生们抱以无比的愤慨,同时,也对有关当局一味忍让“绥靖”的懦弱态度表示强烈声讨。宋平,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救国无门,眼看着民族存亡悬于一线,有些迷惘的宋平却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希望的曙光,那就是共产主义思想。是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及时抓住了这一丝微茫的宋平,开始冷静下来,审慎思考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一番思索之下,一个答案,慢慢从头脑里浮现出来:去延安,去革命!
想明白了的宋平,义无反顾地付诸于实践。
从象牙塔中跳出,赶赴千里,他终于来到了自己心心念念渴望的革命胜地——延安。经组织上前辈的推荐,他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被安排到组织宣传部,负责新闻媒体编辑部工作。这份工作,宋平非常重视和用心,新闻工作也和他的志趣相投。所以,他一贯的努力很快就让他熟练掌握了这份工作,为组织的宣传出力良多。他的优异表现也很快赢得了组织上的注意,当时,周恩来总理觉得这个小伙子干事勤快,又肯动脑筋,于是将他调来做自己的秘书。
为了不辜负总理的信任和期望,宋平工作更加有干劲了。在周总理这位领导面前,宋平无时无刻不受他伟大人格魅力的鼓舞与感染,发誓要向他极力学习,争取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除了在工作上认认真真恪守本分,宋平对子女的教育也尤为重视。当初,父母的期望让他得以走出农村,走向了如今这片广阔的天地。现在,他以同样的理念标准教导自己的子女,要努力学习,不忘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
宋平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官至正国级。退休后,长期的辛勤工作,一直以来是他人生的重心。告别官场,宋平又以旺盛的精力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贡献。他关心爱护那些和当初的他有同样境遇的乡村学生,尽己所能地为那些孩子能读上书出一份力。多年来,宋平这位老人一直关注慈善事业,赢得了社会的诸多认可和赞扬。
今年,宋平已经104岁了,可是他还乐此不疲地依旧关注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那是他一生矢志不渝投身其中的事业。时代在发展,可他的贡献却并不会褪色。就让我们铭记这位革命前辈和他一生的奉献精神吧,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