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粟司令是我国建国之初十大将军之首,素来享有盛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里,他都多次带兵取胜,可谓名声在外的常胜将军。1958年,粟司令被当时的运动风潮错误地划入了“个人主义”的阵营,从而导致他平白无故地遭受了牢狱之灾,36年以后,他的名声才真正得以恢复。在其实,在四人帮倒台、中央努力平反冤假错案之前,就有外界都知道的几个人一直在为粟司令的冤情四处奔走,希望能早日将他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这几个人包括粟司令的妻子楚青、部下王必成中将,还有就是原三野参谋长张震中将。遗憾的是,粟司令没能活到自己亲眼看到冤屈被平反的那天。
要说谁为粟司令沉冤昭雪出力最大,很多人可能觉得是张震中将。1992年,已晋升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在党内相关报纸上发表重要言论,要求彻底恢复粟司令的清白声誉。这便是大多数人认为张震功劳最大的依据。但是,真正贡献最大的其实另有其人,他就是汪道涵先生。想当初,张震将军要求为粟司令冤情平反,也是遭遇了不少阻力。毕竟,尽管他贵为军委副主席,但粟司令的案情实在积压了太久,安在他头上的罪名也似乎慢慢成了大家的共识。所以,当正式提出要为他洗清冤屈时,对未来舆论的担忧,也着实让张震暗自捏了一把汗。
就在这个关头,救星汪道涵汪老先生适时地出现了。可能很多朋友对汪道涵都不熟悉,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仔细讲讲他的生平履历。汪道涵出生于安徽,打小脑瓜子就聪明,又有着不俗的学识修养。正是凭着这样的素质,年轻时候富有抱负的他成功进入了人民军队,并且很快就从普通士兵干到军队里的重要领导。
时间一转眼来到朝气蓬勃的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改革开放正兴的年代。长期以来在政府担任财政管理工作的汪道涵,在这个时候开始得到重用。由于他丰富的管理经验,他被先后委派担任上海市市长和上海市委书记。在任期间,他使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成功跃居为国际大都市。在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发展过程当中,汪道涵是有重要贡献的。而且,新一代中央领导的核心,也曾经是他在上海工作的接棒者。
至于为什么汪道涵提出要帮助粟司令,这也是一段值得挖掘的历史。在战争时期,其实汪道涵就已经与粟司令有密切的联系。当时,粟司令是华东野战军的统帅,指导该军在华东地区的作战,而汪道涵,正是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军工部部长。军工部负责辅助战场前线的军队作战,因此,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要就作战计划展开多次交流,自然而然也就很熟悉彼此了。对汪道涵来说,粟司令一直以来是自己敬重的顶头上司,这个想法哪怕在粟司令被打成反动分子的情况下,也从来没变过。只是在粟司令逝世的那个时候,汪道涵在中央的资历和地位还排不上,话语权有限。所以,帮粟司令平凡最终不了了之。到了八九十年代,汪道涵主政上海,政绩斐然,地位早已非同一般今非昔比。
此时的汪老,面对再次为粟司令平凡的契机,自然是非常上心。作为德高望重的前辈,中央首长对汪老的意见,自然是非常看重的。随后,凭借着汪老多方走动和亲属的共同努力下,粟司令终于恢复了名声。
晚年,曾经政绩出色的他淡出政坛,但仍时刻关心社会要闻,为国家和人民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05年,汪老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