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数学不及格却被清华破格录取,37岁时就担任省委书记,活了99岁


并非成绩优异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清华大学看重的并不完全是学生的成绩,而更多的是学生的德行。拥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比成绩更为重要。曾经有一位清华的学子,成绩严重偏科,数学成绩甚至都没及格,但是却成功进入了清华。他就是建国之初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一直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而不断努力的赵德尊。

1950年赵德尊成为了黑龙江省委书记,当时赵德尊才37岁,在这个年纪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是一件非常引以为傲的事情。但是在特殊时期,赵德尊遭到了降职,仕途一度受阻。幸好后期得到邓小平的帮助,让他恢复了职位。当赵德尊72岁之时,他自认身体达到了极限,无法应付繁忙的工作,于是主动辞职回家休养。虽然赵德尊从职位上退了下来,但是他依旧为了国家事业而操心。他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党员干部,一直需要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因此他经常给政府献言献策,尽自己所能来为国家分担。2012年,赵德尊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病逝于哈尔滨,享年99岁。

赵德尊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经历和作为都跟从小的环境有关。当时正值日本侵华的时期,而国民党的不抵抗住政策,让国门彻底向日本打开。面对国土受到侵占,面对百姓受到凌虐,赵德尊的爱国热情不断地高涨,他意识到了国家的危难,心中怀有伟大的报国理想。由于战乱,学校经常停课,因此赵德尊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却偏科严重,数学成绩非常不理想,甚至都没达到及格的标准。这样的成绩是怎么被清华入取的呢?这全靠他在清华的巨石上写下的几个大字,那就是“保卫华北”。当时的老师就是感受到了他的这一份爱国热情,因此破格录取了这位品德高尚的学子,认为他必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清华作为当时的最高学府,自然不会那么肤浅,只招收成绩好的那些人,在当时的年代,个人的品质和意志更加受到肯定。

进入清华之后,赵德尊一边学习一边加入了共产党,还经常组织学生运动,表达学生团体对抗日的爱国热情。虽然敌人穷凶极恶,多次打压抓捕,但是他们依旧无惧无畏,展现了钢铁般的民族意识和大无畏的民族气魄。就这样,赵德尊一直走在在救国图存的道路上,心中的共产主义思想也越来越坚定。1936年,赵德尊不幸被捕,好在经过多方营救之后,又重获了自由。从此他开始致力于地下党的工作,成为了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原本赵德尊毕业后可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赵德尊却放弃了,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的队伍。由于赵德尊早年的经历,国民党早已视他为眼中钉,想方设法想要除掉他,因此赵德尊想要安稳是不可能的,而革命是他唯一的出路,也是他实现理想的最快途径。在组织的安排下,赵德尊一直从事敌后工作,负责思想理论方面的宣传。在抗战期间,赵德尊从事的大多都是文职,虽然不能上战场,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其去自己不擅长的职位,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他唯一一次上战场是百团大战,面对敌人的炮火他没有畏惧,更是表现出了优秀的战场分析能力,让战役得到了非常大的助益。鉴于他革命中的优秀表现,建国后便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赵德尊少年得志,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一直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多年从事理论研究,为的就是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才能更好地完成上级的任务。他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晰,即使走到了工作生涯的尽头,也依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像他这样的人,足以成为后代的楷模。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