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上海市委书记,鞠躬尽瘁为上海的建设,廉洁奉公,活了93岁


进入19世纪末后,随着列强在上海逐步站稳了脚跟,于是纷纷在上海建立了不少工厂,这无疑推动了上海的工业化发展,同时也让上海的经济愈加繁荣。经历了数十年的繁荣后,在解放战争中面临失利的反动势力并不甘心于失败,于是在撤离上海前对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破坏,这一度让上海的战后重建工作备受挑战,不过上海很快迎来了一位划时代的市委书记—王一平。正是他的到任,稳步推进了上海的工业化建设,这让上海成为了一座标准的工业化城市,那么这位曾经的上海市委书记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呢?

一、革命运动中的代表
上海解放不久后,作为上海临时市长的陈毅就开始主持经济恢复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恢复上海的工业生产能力,于是在反动势力破坏后留下的废墟上,一座座崭新的工厂拔地而起,成为了上海成为工业化城市的标志。后来上海来了一位划时代的市长,他的到来让上海的工业化发展进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他便是曾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王一平。
王一平在上海任职后,拿出了曾经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了上海的工业化建设当中。青年时期的王一平得益于父母重视教育的原因,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父母也认识到了只有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于是父母节衣缩食供王一平上学,王一平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很快便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求学的过程中,王一平便通过学生组织接触到了先进思想,也是在这些先进思想的熏陶下,王一平后来加入了党组织,成为未来革命事业中的储备人才。

就在王一平加入党组织,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进行革命宣传工作的时候,抗日战争一触即发,王一平的家乡山东省更是顷刻间落入敌手,见到当局消极抗战,党组织毅然决定在山东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持久战。在党组织的号召下,王一平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当中,成为了抗日武装中的中坚力量,屡屡在抗战前线上创造佳绩。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一平得益于抗战中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了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主任,开始在山东省的解放事业中建功立业。终于经过数年的奋战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王一平也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不过革命战争的胜利不过仅仅是革命事业的开端,日后的经济建设更是革命事业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难题,于是王一平在革命战争胜利后便投入到了经济建设当中,成为了经济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二、成为上海发展的奠基人
1952年原本还在部队任职的王一平被组织调往经济建设岗位,于是在组织的安排下,王一平来到了上海工作,就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来到经济建设岗位后,王一平拿出了曾经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坚韧精神,屡屡下基层视察,主持上海的工业化建设,这让上海的工业化发展有了不俗的表现,在全国名列前茅,于是王一平也被组织所看重,屡屡得到提拔。

有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王一平后来终于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开始主政上海。为了让上海保持工业化发展的优势,王一平屡屡实施突破性改革,整合了上海的发展特点,让上海既成为了一个金融化的城市,又在工业发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于是在王一平的治理下,上海的发展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在政绩上的出色表现并没有让王一平自满,反而是让他继续思考着上海未来的走向,同时还想着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让王一平成为了党组织公认的优秀干部,但是两袖清风一生的他却没有留下多少积蓄,留下的仅仅是对祖国建设的那种奉献精神,这也值得当代青年人去学习和发扬。

三、结语:
最终王一平同志于2007年在上海病逝,享年93岁。作为在革命战争中走来的优秀干部,王一平在治理上海时可谓是投入了他毕生的心血,这让他直到退休都不忘祖国的建设事业,依旧发挥着余热,这也他成为了无数青年干部眼中学习的榜样。
更多内容:
“李梅烧烤”比原子弹还可怕,近50万人被烧死,800万人流离失所
他原是山东省长,为山东发展作出杰出贡献,退休后捐出200万积蓄
他曾任陕西省委书记,屡创佳绩,随后担任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