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历史古都西安曾经有很大的一部分并不属于盛唐,而是在明代初期修建的,虽然这与朱元璋想要迁都长安有关,但是如此珍贵的文物却在从晚清到建国前备受摧残,以至于到了不得不修复的地步了。眼看着陕西的重要历史古迹逐渐遭受摧残,党组织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过大政方针,坚决不能让日军进入陕西,于是在党组织带领的人民军队的坚强不屈的抵抗下,日军终究没能踏入陕西,于是这让陕西的很多历史古迹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虽然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在建国后的一位陕西省委书记的带领下,这些文物都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呈现了曾经的辉煌,那么这位修复众多历史古迹的陕西省委书记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呢?
一、跟随西北局进入陕西省
自从红军抵达陕北后,这里就一直是革命的根据地,可谓深耕了十余年的时间,不过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面对胡宗南咄咄逼人的攻势,党组织果断放弃陕北,进行战略转移,这个气魄让不少干部都深感当时党组织决策的高瞻远瞩。后来为了解放西北,党组织还专门设立了西北局,很多干部跟随西北局一同来到了西北,这让不少干部就此扎根在了西北,成为党组织治理地方的得力将才,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陕西的省委书记-马文瑞。
马文瑞参加革命工作很早,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得益于当时国共合作的局面下,还是学生的马文瑞在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后,通过学生组织加入了共青团,由此开始了他走上革命的道路。
经历过无数革命战争考验的马文瑞后来跟随西北局一同来到了陕西省,起初他还是在西北局任职,不过他已经知道如何就陕西省恢复生产,摆脱战争留下的阴影做了十足的准备。后来升任西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的马文瑞开始了他治理陕西省的第一步,那便是解决陕西省的用水问题,虽然西安作为古都历史悠久,但是在面对陕西省缺水的问题时都是一贯地利用地下水解决,这一度让西安市已经出现了地基不稳的现象,于是马文瑞开始在陕西省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解决了人民的饮水问题,还解决了困扰陕西省上千年的农业灌溉问题。在将黄河水净化西调后,陕西省的用水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让马文瑞在陕西工作的成绩得到了党组织的赞誉,同时也让他步步提升,成为了一位党组织委以重任的干部。
二、主政陕西,功勋卓著
有了在陕西省解决用水问题的成绩后,马文瑞在陕西的工作虽然得到了党组织的公认,但不可避免地在特殊时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让他一度被免职,但是凭借着坚强的理想信念,他坚持走过特殊时期,后来他在改革开放前夕恢复工作,并再次来到陕西主政。面对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马文瑞一方面积极调整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吸引大量外资入驻陕西,另一方面又积极打造陕西旅游的名片,这便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个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地方。为了增强陕西省的旅游资源竞争力,马文瑞积极参与修复陕西省的重要文物遗址,这其中就包括明朝留下的重要遗址即明城墙,这让陕西省的不少文物遗址重新焕发了新生。
在修复了众多文物遗址后,陕西省的旅游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这吸引了大量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者投资,这让陕西省的经济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于是在有了如此出色的成绩后,马文瑞被组织调往了政协工作。
兢兢业业工作的马文瑞给党组织树立了地方干部的榜样,这让他后来在政协担任政协副主席时也不忘培养更多青年干部,为党组织建设更优秀的干部队伍,这让他在副国级干部的位置上做出了更为有力的贡献,这让他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虽然有功勋卓著的成绩,但马文瑞从未谈及自己的功绩,总是深耕基层,默默奉献,这样优秀的干部也值得被无数青年干部们所敬仰,其工作精神至今也值得被学习和发扬。
三、结语:
一生成就斐然的马文瑞同志最终于2004年逝世,享年92岁。作为饱经革命战火的一位优秀干部,马文瑞终其一生都奋战在革命工作的前沿,无论是在陕西工作期间,还是在日后的政协工作中,他都用他那扎根基层的精神诠释了一个革命战士应有的素质,这也值得当今的青年人以他为榜样不断在革命事业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