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老农收养日本兵47年:回国后,他是怎样对待老农后人的


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到了1945年的战败后也成了一群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此时他们一个个成了败军将士,不仅衣衫褴褛,还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日军有今天让不少经受过抗战之苦的百姓可谓是长出了一口恶气,不过在日军中有不少士兵被他们所抛弃,很显然这些都是战争后期临时征调的学生兵,因为返回本土的飞机和轮船位置非常有限,所以这些学生兵自然都是被牺牲的对象,这让他们成为了长期流浪在中国的残兵败寇,民国政府对这些留下的日本兵视而不见,任凭他们自生自灭。
这种情况到了新中国成立才有所好转,也是在新中国外交部门的帮助下,不少日本兵得到妥善安置,不再成为乞讨的流寇。在这个过程中竟然还有一位河南老农收养了一位日本士兵,养育了他47年,那么当这位士兵回国后又是如何对待这位河南老农的后人的呢?

一、被遗弃的学生兵
抗战胜利后的河南得到了全面光复,其实早在抗战后期,在河南就已经有了多次有意义的反攻,将不少失地都夺了回来,这让日军节节败退,后来演变为了负隅顽抗。
此时的抗战局势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反攻阶段了,华北平原上的人民军队发动了全面反攻,这让日军不得不将精锐力量抽调到华北平原来应付人民军队的反攻,而那些不太重要的据点上,很多士兵便已经换成了学生兵。
这些学生兵都是日本到了战争后期为了应付不断恶化的战局所紧急征调,与其说是征调不如说就是野蛮的抓壮丁,于是很多不知情的学生兵就是这样被派往了中国战场,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

就在日军战败后不久,这些学生兵被日军大部队抛弃,由此便造成了大量学生兵滞留在中国,当时的河南就流窜着不少这样被抛弃的学生兵。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兵只得成为乞丐,沦落到街上乞讨,这天一位正在乞讨的日本兵便被一位好心人施舍了两个馍。两个馍的施舍在今天看来并不算什么,但是在那样一个饥荒频发的年代却是一个不小的恩赐了,这位日本兵也很是感激。
不过这位施舍日本兵的人却因此惹来大麻烦,当时正值抗战胜利不久,不少人心里还埋藏着对日军的仇恨,于是纷纷对他这样的施舍抱以异样的眼光,也让他就此在村中出了名,不久他的大名就传遍了周边十里,他便是后来收养日本兵的孙邦俊。

孙邦俊早上施舍这位日本兵不久后,有了力气的日本兵居然一路尾随他,跟到了他家,一直在他家附近过夜。
夜里出门收拾屋子的孙邦俊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日本兵,这不是早上他施舍过的日本兵吗?怎么跟到自家附近来了?
原本以为这个日本兵有恶意,孙邦俊还抄起了家伙,准备狠狠教训这个“白眼狼”,没想到的是这位日本兵却用蹩脚的中文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来意。看到对方没有恶意,孙邦俊也就放松了下来。
听这位日本兵所言,原来他是今年年初日军刚刚征调的学生兵,被强行派往了中国战场,不过他至今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跟随那些日本宪兵作恶。
看到他为人诚恳,他的所言的一字一句也博得了孙邦俊的好感,孙邦俊便允许他暂时在家中过夜。

二、收养日本兵47年
收留这个日本兵原本想着他就住宿一晚,第二天就赶紧给他一些干粮,让他好赶路,不要成为自己的累赘,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日本兵原来受过枪伤,至今还未痊愈,这让孙邦俊想着能救一命就算一命,于是不顾妻子反对也要收留这个日本兵。
作为学生兵的他曾经在日本上过学,有些文化,也会写一些中文,所以孙邦俊想着收留一个文化人,以后能够教育自己的子女,也算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所以孙邦俊坚持将他安置了下来。
得知孙邦俊收养日本兵后,不少同村人开始有些接受不了,毕竟这个村子在抗战时期还屡屡遭受日军的扫荡,至今还记忆犹新。

为何孙邦俊会犯天下之大不违,去收养一个日本兵呢?同村人这没想也想不通,便直接将孙邦俊与汉奸画上了等号。在不少同村人的排斥下,孙邦俊过得十分艰难,渐渐地被整个村子的人孤立了。
孙邦俊原本想着他能成为家中的劳动力之一,起码也能帮着干些农活,可是这个日本兵因为伤势比较重,眼看着就躺在床上一病不起了,为了给他治伤,孙邦俊一家还掏空了积蓄,这才让他日渐有了好转,也能够下地干活了。

孙邦俊眼看着他的伤势有了好转,于是开始进一步教他学习中文,让他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方便大家记住他,孙邦俊还给他起了一个简单的日本名字,叫小野门郎。
小野门郎在渐渐融入当地社会后,开始逐渐成为了孙邦俊的一个得力助手,不过因为治愈外伤时留下了后遗症,所以随着年纪渐长,小野门郎也渐渐因为后遗症而备受病魔的折磨。
即使小野门郎被病魔反复折磨,孙邦俊还是没有放弃他,这让小野门郎远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至此他还决定就此留在中国,而孙邦俊也对他视如己出,收留了他整整47年。

三、回国后的做法令人感动
从收留小野门郎的那一天起,孙邦俊便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给他看病,自己的亲生儿子甚至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这让小野门郎一度十分内疚。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量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开办实业,同时也有大量日本民间组织来华,这让小野门郎看到了重新回到日本的希望。此时的孙邦俊早已离世,但是小野门郎还是交给了孙邦俊的儿子照顾。
为了让小野门郎实现返回日本的愿望,孙邦俊的儿子经过多方努力,才让小野门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回国后的小野门郎为了报答孙邦俊的收养和救命之恩,于是经过经过多方努力让孙邦俊的孙子赴日留学,这也算是完成了孙邦俊生前想要家里出一位大学生的愿望。

四、结语:
面对战后的敌人,孙邦俊收养日本学生兵整整四十七年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有着博大胸怀的表现,同时收养日本学生兵的这段经历也让中国的仁爱之心的价值观得以成为了社会主流,为不少青年人所学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