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师长被俘,问我军将领毕业于哪所军校?徐海东:就在你眼前


红军主要由工农子弟兵构成,他们大多没有上过学,对军事理论更是一窍不通。但在血与火的磨炼中,他们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对战场态势的把握以及技战术的运用炉火纯青,远比出身军校的国民党将领要能征善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徐海东大将。

徐海东1900年生于湖北黄陂一个偏僻农村,幼年时便进入窑厂打工,靠着卖力气换一碗饭吃。1924年,他加入左派团体,次年经人推荐参加了共产党。1926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进入国民革命军中,参加北伐战争,因作战勇猛,被提拔为代理排长。
1927年6月,徐海东回到家乡,受命组建农民自卫队,将劳苦大众团结起来与地主势力对抗。他这一行为很快引起了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注意,他们立即派遣大军围堵农民自卫队,徐海东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当即将自卫队解散,而后改头换面,转入地下活动。
当年11月,党组织决定发动黄麻暴动,徐海东马上将自卫队重新组织起来赶去支援。1928年,他带领一支部队在河南、湖北一带打游击。1930年,他重回黄陂,1932年被编入红军中,任红9军27师师长,1934年,任红28军军长。

当时红军一个军的编制实际上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大约2000人左右,远不及国民党一个军的规模,根本无法进行阵地战、消耗战,只能依靠灵活的游击战与敌人周旋。
徐海东深知这一点,在转战皖西的时候,他不断避强击弱,以战养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壮大了部队的实力。
为了消灭红28军,国民党不断向皖西增派援兵。1934年春,敌54师气势汹汹扑向红28军驻地,师长刘书春狂妄之极,声称要活捉徐海东。这天,国民党军探哨发现了红军在葛藤山活动,立即汇报给刘书春,刘书春兴奋之极,立即带领两个团赶过去,在山腰上的一片树林中隐蔽起来,准备伏击红军。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周围却没有一丁点动静,刘书春觉得红军可能已经察觉到了危险,改道去往别处了,正准备带领部队离开,不远处的小路上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刘书春马上拿起望远镜看去,只见一队红军正弓着腰快速往葛藤山山顶奔去。
山顶是一处绝路,背靠悬崖峭壁,一旦被堵在上面,插翅也难逃。刘书春冷哼一声,心里暗暗念道:真是天助我也,这回看你徐海东往哪里逃!大约半个小时后,红军全都上了山,刘书春一声令下,数千国民党兵便围了上去,双方随即开始交火。
没过多久,红军的枪声开始稀疏起来,刘书春觉得这是红军伤亡过大,即将溃败的信号,他正准备发动总攻,一举将其歼灭,身后突然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刹那间,数千红军从草丛里跃出来,向国民党军发动冲锋。

其实,徐海东早就知道刘书春埋伏在山林里,他是故意将部队带往葛藤山山顶的。那里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绝路,因为背后的悬崖上垂挂着许多藤蔓,红军战士靠着它们攀爬到山下,悄悄绕到刘书春背后,来了一个漂亮的反包围。
刘书春恼羞成怒,下令全军向山顶突击,他也想靠着藤蔓爬下山脱困。徐海东早就料到刘书春要走这一步棋,提前在葛藤山对面山上埋伏了一队红军战士,只要国民党军靠近藤蔓,就开枪射击,将他们赶回去。刘书春这下彻底陷入绝境之中,只好向徐海东投降,以求保命。
事后,刘书春请求面见徐海东,张口就问他是哪个军校毕业的。在刘书春看来,能将地形与战术完美结合,打出如此漂亮的一仗,必定是科班出身的良才。徐海东微微一笑,指了指周围的山川回答道:我毕业的地方就在你眼前。徐海东的意思是,自己的军事素养都是在实战中培养出来的,战场就是最好的军校!

其实,实践与理论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不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战时期,人民武装开办过大量培训学校,教授干部军事理论知识。建国之后,中央军委又开办了各种军校培养军官,为解放军输送了一大批高级人才,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军队的骨干成员,带领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抵抗外部势力入侵!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杨虎城后人去美国拜访98岁的张学良,张却态度冷漠,只说了四个字
孙殿英被我军俘获后,拿出一纸手令,刘伯承看后下令给予优待
为了前途,上海女知青抛弃了亲生女儿,38年后成为富婆上电视寻女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