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1942年的延安,正处于被日寇经济封锁的情况下,所以食物的匮乏让毛主席都不得不节衣缩食。就是在一天中午,毛主席向往常一样来到了食堂里就餐,当他看到一位男孩早早地来到了食堂准备就餐,于是向前与这位男孩攀谈了几句。这位男孩不仅在准备就餐,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三国演义》,都知道毛主席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于是问了小男孩一个问题,得到男孩回答以后,就断定这个孩子日后必将成大才!
一、出生于革命英雄家庭
与这位男孩同桌吃饭的时候,毛主席了解到这个男孩名叫李远芃,他就是日后的李鹏总理。可是在延安时他还是十分年幼,正值上学的年纪,这时的他还在延安上小学;李鹏总理可是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中,父亲李硕勋是一位革命英雄,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中,李鹏从小就有了一番为革命事业尽力的理想。
毛主席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很有深度:“对于三国演义中如此多的人物,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呀?”小李远芃当即回答了是赵云。在他当了总理后却说做这个选择其实当时认为他是一个突出的武将罢了,后来才知道他不光是一个武将,还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谋臣,为蜀汉的基业续命了好几十年,于是当时毛主席便对自己连连夸赞。相比于三国时期的赵云,当了总理以后的李鹏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于是每当自己面临困难时就想到了毛主席儿时对自己的期望,便不曾再后退。
二、长大成才
毛主席对李鹏年幼时的期盼,到了他成年以后就逐步成了现实。在李鹏上完中学后,他被组织上挑选,成为远赴苏联留学的青年。当时的李鹏憧憬着在革命胜利后,自己作为一个工程师,为中国做着各种建设。在苏联留学多年后,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他启程回国,开始来到新中国建设的基层,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出一份力。
李鹏从基层中一路走来,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了工程师,再从工程师到了单位的党组织干部,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很快他成了基层基层中突出的干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拔,在他走入地方工作时,强调基础建设要稳的他,为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了稳定的基础建设,自然也就吸引来了不少外资,于是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了快车道,李鹏也逐渐由地方被提拔了上来了。
当李鹏被当选为国务院总理后,他自己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在改革开放政策执行十余年后,中国迎来了改革的深水区,能不能成功地完成改革目标就看这一关键时期。李鹏总理用他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于是下了狠功夫抓改革,在他的推动下,不少改革项目稳步实施,让中国真正成为了一个有竞争力的国际制造业中心,为中国日后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李鹏总理功不可没。
三、小结:
毛主席与李鹏总理儿时的一段同桌吃饭经历,让毛主席就断定他日后必成大才。果然在李鹏总理上完中学后便赶赴苏联留学,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栋梁。后来他在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逐渐成为了基层干部中优秀的一员,后来慢慢地被组织看中,便提拔为了地方干部。
李鹏总理用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成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即使后来到了总理这个职位上,他也从未有过懈怠,一往无前地追逐着更远大的目标,这正对应了他儿时对毛主席说出的历史人物,如今他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员栋梁,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他的贡献也永远被历史所铭记,成为当代干部中的代表。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