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常致信给毛岸青,却不愿与他相见,背后原因令人动容


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的一生都献给了党,他心怀天下,一步步见证了祖国的成长,却没能陪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主席有十个孩子,但是最后只有两个女儿陪在身旁,不免让人感慨。革命的残酷岁月,让他父子分离,饱受相思之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的故事,虽然从小就分离,但毛主席常年给他写信以表关爱,可是在晚年却见都不见他,这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与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为了革命,毛主席早早就离开了家,留下了孤儿寡母。悲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在毛岸青七岁的时候,母亲杨开慧就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弟弟毛岸龙也病死了,只剩下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相依为命。原本组织将他们兄弟二人寄养在百姓家中,但是并不受待见,经常受到训斥。而毛岸青更是因为被印度巡捕毒打而落下了病根,经常出现头疼,甚至神志不清的情况。之后兄弟两还被赶了出去,从此只能流浪在上海街头饥一顿饱一顿。直到1937年,组织找到了他们,并将他们送到了苏联照顾。

苦日子总算是熬过去了,但是毛主席因为革命的缘故也没能陪在兄弟两身边,而是只能写信来寄托他的牵挂。每次看到儿子的照片时,主席的脸上满是欣慰,有时还会默默地流泪,捧着照片一遍遍地看。想到他们从小受的苦,心里满是自责和内疚,就想对他们多关爱一些,来弥补父子之情。

1946年毛岸英回国了,他并没有因为是毛主席的儿子而被特殊待遇,他选择去战场做一名战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爱国之情。这时只留毛岸青一人在苏联养病,毛主席放心不下,因此时常写信关心他,告诉他一些毛岸英的近况,还叮嘱他一定要按时吃药,以此来表达老父亲深沉的爱。终于在十年后,毛岸青也回国了,见到了久违的哥哥和四岁就分离的父亲,十分激动,也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好景不长,1947年哥哥毛岸英牺牲了,这让毛岸青无法接受,更是一下子又发了脑病,身体变得极为脆弱。

主席为了革命也不可能时刻陪在他的身边,大多都是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思念,主席很少去亲自看望他,晚年的时候还会故意不见他,甚至在临终之前都没见他一面。因为每次看到他的脸,主席就会想起妻子杨开慧和大儿子毛岸英,也许年大了也越发容易伤感,因此他们聚少离多,见面了也不知道说什么。除了逃避伤感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主席希望毛岸青将来不要像他一样从政,无法照顾自己的妻儿,造成终生的遗憾。因此他故意不见毛岸青,希望他远离政治,让他有个普通人的成长环境。不要背负主席儿子这样的头衔,这对他们来说太沉重了,会让他的人生充满遗憾。

每个父母都渴望能够时刻陪伴自己的家人,看到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长大。但是身在革命的年代,身为主席,毛泽东确实无法享受到这些普通的天伦之乐。他隐忍而伟岸的背影,也隐藏着对亲情的渴望。但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成全了中国人的大家庭。因此人们敬他爱他,也都是因为他曾为中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衷心祝愿他的后世子孙都可以活出最美好的人生。
更多精彩内容:
朱镕基总理,在离任前后“判若两人”,其原因是什么?
尼克松访华,问毛主席有啥特长?主席的回答,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他曾是煤矿工人,后任江苏和河北省长,官至正部级,现今76岁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