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元帅,建国后却没有担任要职,身体不是很好,却活了94岁


您好!阅读本文前,请您停留10秒钟,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田螺姑娘说历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会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您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在看”,好文章我们一起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说起建国后的担任元帅的职务的人,按理来说应该还在第一线,可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没有再担任要职。相反他因为身体状况只能边养病边工作,由此他便十分低调,虽然依旧发挥着余热,但是相比于那些继续征战沙场的指挥官来说,他已经开始淡出军界了。其实在建国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他都有过参与,不过他却因为低调变得根本没有融入到战局中一样,也是因为他长期的养病,让他得了一个94岁的高龄。

一、革命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今天说到的这位元帅正是刘伯承元帅,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导致他在建国后无法再继续胜任这个要职了,只得以虚衔,然后边养病边工作。刘伯承元帅在革命年代与他的搭档邓小平一起完成了不少出色的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太行山根据地后,面对日寇的疯狂扫荡和封锁,他在太行山大搞自力更生,不仅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还建立了最早的部队兵工厂,生产出了大量自主生产的武器,这让日寇铁蹄在太行山一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与刘伯承挺进了大别山,给予了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一击,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凭借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赫赫军功,刘伯承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可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受的伤,这让他不能再进行高强度工作了,于是早在建国之初,他便来到了后方养病了。虽然在后方养病,但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他还是请缨参加了朝鲜战争的指挥工作,当时朝鲜战争形势复杂,刘伯承以一个老将的敏锐眼光看到了朝鲜战争中的危机点,对此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战场建议,这让刘伯承的军事才能又一次得到了发挥。

二、身体虽差但也得享94岁高龄
自从退居二线后,刘伯承便不再参与部队的一线工作了,转而进入了军事教育方面,在中苏恶交后,原来苏联援建的军事院校一下子成了空架子,这时毛主席却说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军事院校,于是建设中国特色军事学院的任务就交到刘伯承等老一辈军事家的手上。刘伯承接过这个沉甸甸的任务状后,便开始组建了具有中国化的军事院校。
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院校意义是非凡的,很快中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军事体系,在多个方面上领先。在援助越南期间,刘伯承也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军事顾问,给了越南抗击美国侵略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在中国军事院校的建设上,刘伯承也开辟了不同于苏联的道路,整合了不少我军长期以来发展的优良传统。

随着年龄的渐长,这让刘伯承无法再担任中国军事教育的主心骨了,不久刘伯承便进入到了完全退休的状态,可是在得知老搭档在进行百万大裁军时,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的刘伯承还写信寄给了军委,表示完全赞同裁军,这让百万大裁军进行得更顺利了。后来邓小平回忆起这段往事也不由得感谢这位老搭档,完全退休多年的刘伯承也在帮助老搭档走完裁军这最后一程后,于1986年便去世了,最终得享了94岁高龄。

三、小结:
刘伯承作为一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帅,因为战伤他不得不退出一线的军事工作,不过也正是这个机会让他在建国后更多的从事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到了朝鲜战争爆发后,刘伯承当时提出的这一军事理论才被广为接受。在从事于军事教育的那段时间里中国特色军事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让刘伯承着这位老将为中国的军事教育事业铺平了道路,让中国加快走向了国防现代化。
更多精彩内容:
朱镕基总理,在离任前后“判若两人”,其原因是什么?
尼克松访华,问毛主席有啥特长?主席的回答,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他曾是煤矿工人,后任江苏和河北省长,官至正部级,现今76岁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田螺姑娘说历史”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