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卓尼吉
本文原载于知乎,系公众号“体制内入门指南”独家授权转载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有个真实笑话,发生在五年前,我在某县工作,楼上县直部门一老科员,快50岁了,突然有一天,领导找他谈话,说组织上准备给他提副科,下到乡镇当副乡长。
他当场破口大骂:以前官好当的时候你们不提拔我,现在官不好当了你们想起我来了,老子不去。
因为是老资历,和单位领导关系也好,这话是半开玩笑说的。而且说归说,最后还是服从组织安排下乡任职去了,副乡长兼武装部长。
说实话,十八大以后,体制内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真的不好干。福利待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工作量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曾经有一段时期,体制内的工作成绩有可能是喝出来的,送出来的,“协调”出来的,现在,工作成绩只能靠干出来。
2000年左右的时候,一个乡镇的股长就能到处签单,在饭店的菜单上签个名字就“管用”,现在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吃顿加班餐也得按餐标报销,每人不超过30元,申请报告、发票、菜单一样不少,还得拍照作佐证。
干起工作来更是,别管什么领导不领导,都得亲自上,以前背着手“视察”就想把工作干了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特别是现在的基层乡镇领导,面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境况,天天被“敲打”,时时怕问责。
如果你是分管安全口的副乡(镇)长,你会像那个卖雨伞的老奶奶,天晴下雨你都很焦虑,下雨天怕洪涝怕农房垮塌怕山体滑坡,艳阳天你又怕溺水怕消防事故怕森林火灾。而这些对于普通干部来说,只是抱怨抱怨增加了自己工作量,很少会因此被问责。
当然了,对于任何一名体制内的干部来说,渴望提拔的心是必要的,这是激励你干好工作最直接的因素,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不对),更不能抱着“我就想躺平你能拿我怎么样”的心态,体制内绝不是也不应该是混日子的地方。
年轻干部应该永葆进步热情,坚守为民初心。
要想进步,就要下功夫去干,还要干得好。干工作的时候多为老百姓考虑一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向群众倾斜,为他们办点好事,组织上是看得见的。如果你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组织不提拔你提拔谁。
当然如果你本身是上级机关的公务员,每天只需要坐办公室就能干好工作的那种,那你的日子有啥不好过的,你就等着职级晋升也比基层强一万倍。
你实在不行就申请下基层干几年试试,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
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体制内人员集体创作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 “入职”“辞职”“公检法”“税务”“事业编”“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