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两点一线的工具房,武汉有话讲


曾看过一部讲述武汉的纪录片,名字叫《武汉里份》,初听名字满是疑问,看了才知道,里份究竟是什么?
话说,在每个城市里,都有不少的小巷子,这里藏着老一辈人生活的宝贵回忆。
北京叫胡同,上海叫弄堂,这两个称呼人尽皆知。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武汉,巷子还有一种叫法——里份。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武汉全城在汉代时期被划分成若干封闭的“里”,专门用以居住,也称为“里坊”“里巷”。
这里的民居建筑非常有特色,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搭配中国天井式建筑,屋内空间比较大,居住环境也宜人。
可惜的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居住群,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都成了被城市抛弃的东西,渐渐地都被拆除,变成了现代化的高楼公寓。
武汉的200条里份,如今保存完整的只有40余条,零散地分部在武汉的城区街道。
这里生活着那些念旧的老人,执拗着守着几十年的回忆,不肯迈出一步融入城市的进程。

可即便如此,他们能守住的,也仅仅只是里份外部的样子。
他们熟悉和贪恋的里份市井文化正在逐渐消亡,巷子里的饭菜香,巷子里的邻里乐,再也不复存在了。
曾在里份里长大的80后回忆说:“小的时候,男人们喝酒侃大山,女人们凑在一起家长里短,小孩子则在里份中到处乱跑,大声戏耍。”
如此惬意悠然的慢时光,该是多少现代人渴望的美好呀,可是旧景难现。
当拆迁的里份变成现代化街道,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取代了旧建筑,摩登时尚的现代人却好像成为了困在钢筋水泥之中的工具人。

他们淹没在匆匆忙忙的人群中,在家和公司之间来回折返,重复着单调的生活,过着日复一日的日子。
晚上回到家,就成了关在房间盒子里的人,没有社交,亦没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尽管辛苦打拼多年买了房子,社区的活动空间也极其有限。没有园林,没有绿化,就连基本的配套设施都不够完善。
家原本应该是温馨的栖息地,却因为这些,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工具房,生活在城市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即便是想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运动,需要驱车去找就近的健身房;想打球,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和球友;想遛娃,也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娃施展。想社交,邻里之间也是礼貌性地点头之交。

回想满藏温度的里份情谊,能容纳下邻里生活的不是自家的房子有多大,而是公共空间有多大。
他们聚在里份的弄堂里分享生活琐事,人情味在这里得以发酵。而反观现在,淡漠的人情不是因为人变了,而是公共空间的缺失。
但好在,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把公共空间还给社区,把生活场景还给居民,把因为没有场所而搁置的爱好还给大家。
在真正的大社区,老人能惬意散步,青年人能畅快运动,小朋友能肆意奔跑,能步行的距离里才有社交,人情味回来了。
所以,融创公园大观来了。

这个武汉三环内唯一一个近百万方的大社区,入住后业主超4000户,足以构建起小型社交场;将乐园建在社区,把场景植入生活,正如它的名字——融创公园大观,其容量之大,规划之全,都是能给业主的生活添上丰盛标签。就算你的生活两点一线,起码,家这个点,它能精彩纷呈。
融创公园大观项目自带约9.5万方园林,相当于13个标准的足球场,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的呼吸氧吧,人们又有了能停留驻足的场所,邻居们才成了真正的邻居。
武汉市体育中心-塔子湖体育中心步行可达,那些因为约不到人,又没去处的“改天再约”终于能约上了,邻居是球友,球友是邻居。
更值得一提的是,融创大观还把阿狸乐园建在了小区里,希望通过科学化体验型设施,将孩子的童年兴趣最大化落地,从体能和体验多个维度去关爱孩子的童年,也给孩子们提供了社交和成长的场所,用交友,竞赛替代手机和ipad。
对孩子们友好,就是对未来的社会友好。公园大观确实提前规划了未来的规划。

融创大观让更多生活在城市的人,跳出两点一线重复单调的日子,去享受有滋有味的生活,它多层次多维度地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首先,超大空间的社区活动范围,满足了居民的生活所需。
其次,周边1公里配套设施完善,最大程度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再则,这里邻里圈层众多,人与人之间可以产生更多的互动和交集,极大扩展了居民的交际圈。
在这里生活,你总能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圈子,感受烟火尘世的美好与希望。

其实,选择一座城,更重要的是在这座城里,选择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人类走向城市文明,绝不是把自己困在毫无幸福感可言的工具房里。
我们要一花一草的优雅,一餐一饭的温暖,一日一季的美好,一家一城的幸福。
在武汉,融合自然和科技的融创公园大观,注定会是不一样的存在,亦是更多武汉人明智的选择。
武汉融创公园大观——让你的家成为温暖的居所,成为万千城市人渴望的理想之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