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2日晚,农历正月十五,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在吉林省白山市蒙江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的山林中,一个1米93的汉子,在一个小窝棚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夜晚。
1940年2月23日,长白山的严冬下,吉林白山三道崴子一处山坡上的卧牛石旁竟冒出了缕缕黑烟,一个精瘦的汉子正在焚烧着什么,他衣着破旧,拿纸的手微微颤抖,时不时地咳嗽两声——他还患着感冒,而且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腹内空空,可此时,他根本感觉不到饿。
因为他已经听见了杂乱的脚步声,以及时不时的喊叫:“捉活的,捉活的”。
他的名字,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但是他做了什么,却未必每个人都了解。
生前,他的智慧和英勇让敌人闻风丧胆。
牺牲后,敌人对他肃然起敬。
他就是日本关东军的噩梦,杨靖宇。
01 奇迹战例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悉数撤离,但有这样一支部队,从未放弃抵抗。
这支军队,叫“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是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
杨靖宇打仗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尤其擅长游击战,“敌进我退,敌乱我打”的游击战术,让抗联军队和杨靖宇成为了日本关东军的头号劲敌。
杨靖宇多牛?
1938年7月,杨靖宇的师长程斌,叛变投敌。
程斌不是一个人走的,他带了手下115个人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
更卑鄙的是,他投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日本人摧毁了70多个杨靖宇的秘密“粮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粮食、药品和枪械等。
重要叛徒的出卖以及关东军的联合讨伐,让杨靖宇不得不率部转移,陷入险境。
1938年10月,杨靖宇的部队转移到临江县,他带着部队在一个叫岔沟的地方整顿休息。
就在天快亮的时候,侦查战士突然紧急报告,在对面山谷谷口发现了敌人的机枪。
杨靖宇一听,马上起身,下达命令:迅速抢占高地。
战士们“哗”一下起来,几分钟的时间,部队就抢占了这一带的制高点,接着刀出鞘,箭上膛,严阵以待。
天亮了以后,他们听到了头顶上飞机的轰鸣,但是没想到。飞机上投下来的竟然不是炸弹,而是传单。
战士把传单捡起来给杨靖宇念:杨司令,你跑不了了,你处在我们的绝对包围之中,投降吧。
再捡起来一张:杨将军,满洲国愿与你共图大事。
第三张:杨将军,我们需要你。
原来,这些全都是劝降杨靖宇的传单,杨靖宇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这已经不是日本人第一次劝降了。
早在之前,日伪当局就派了一个朝鲜籍的特务,向杨靖宇劝降,开出的条件非常诱人,只要他归顺满洲国,他要什么就给什么。
杨靖宇二话不说,直接把这个特务处决了。
特务临死前说,过去,我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人能不为各种利益和好处所打动,但今天,我相信了。
这一次劝降和上一次比,除了花样不一样,说得内容大体相同,得到的回答也相同。
在规定的时间,杨靖宇没有做出任何归顺的举动。
敌人开始攻山,一直攻了三次,全被杨靖宇打退。
这时,最了解杨靖宇的程斌出主意,不要攻山了,强攻伤亡太大,杨靖宇是山地战专家,我们就困着他,困几天,他们饿也饿死了,那时候要么下山投降,要么活活饿死。
当时的日本司令三木觉得这个主意好,按兵不动。
他们没想到,就在当天晚上,杨靖宇决定突围,他凭借晚上篝火的痕迹,判断敌人守卫最薄弱的是西北方。
敌人确实守卫最薄弱的就在西北方,因为那一面是断崖。
以少搏多中突围几乎不可能,更别提走这么险峻的路,然而杨靖宇就是奇迹。
第二天拂晓时分,敌人最困乏的时候,杨靖宇率领部队开始进攻。
敌人一直不相信杨靖宇敢下山,以致于虽然看到有人影,但没想到是杨靖宇的人。
抗联部队的机枪开始扫射,敌人成片倒下,包围圈一下就被打开了。
已是必死的绝境,却生生让杨靖宇撕开了一个口子,他由此创造了东北抗日游击史上的一个奇迹战例。
从1933年到1939年,7年中,主要抗日部队都相继被绞杀,只有杨靖宇还在战斗。
杨靖宇与四任关东军司令斗智斗勇,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重兵围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成为了日军的第一号心腹大患。
1939年夏天,关东军下令,悬赏2万元,买杨靖宇的人头。也由此开始了对杨靖宇和他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的彻底清洗。
英雄的胆识,足以让所有的敌人畏惧。
(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部分官兵)
02 残酷清洗
这一次,关东军真的玩命了。
他们对杨靖宇的军队主要采取了四个残酷的手段:派重兵,选能将,清四野,学狗虱。
派重兵,重到什么程度?
难以想象,1939年-1940年,驻扎东北的70万关东,以及十几万伪军,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绞杀杨靖宇。
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举全国之力剿灭杨靖宇。
选能将,日伪在南满成立了南满防卫指挥部,专门选了两个人对付杨靖宇,总指挥少将野副昌德,参谋长北部邦雄,两个人都是一流的军事专家,明星级人物。
而清四野是“无人区”的升级版,这个地方只要杨靖宇的部队可能出现,不仅不能有人,而且不能有粮,一粒米都不行。
当时有一个老汉在地下埋了一袋子米,被日伪军发现后,竟然放了一条军犬,把老汉活活咬死。
为了不留下粮食,庄稼还没长成,日伪军就强迫老百姓收割,收割的庄稼不能吃,第二年的种粮也没有了,那一年,饿死了不少中国人。
那学狗虱呢?狗虱战术是日伪专门为对付杨靖宇制订的,虱子咬住了狗以后,就死死不放,直到吸饱了血。
由此成立了众多挺进队,搜索杨靖宇,只要发现他的行踪,就不惜一切代价,咬住不放。
当时杨靖宇面临的困境,像是一条绝路。
周围几十万关东军铁壁合围,天上近百架飞机巡回搜索,地上挺进队在森林里、荒山上寻觅踪迹。
不得不说,杨靖宇将军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奇才。
在这种绝境中,杨靖宇一直和敌人从1939年的夏天周旋到1940年的春天,敌人拿杨靖宇一点办法也没有。
为了解决部队补给,保存实力,杨靖宇命令大部队北上突围,自己则率领警卫旅400多名官兵牵制日军主要兵力。
他运用游击战术,有效吸引了敌人主力,使大部分人马安全转移,然而,此时的他也已经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1940年2月11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7个战士,其余死的死,亡的亡。
在势单力薄情况下,他指挥了平生最后一次战斗,率领这7个人,和敌人4个挺进队进行较量。
这其中,有一个挺进队叫程斌挺进队。程斌投降以后,敌人马上封他一个警佐,给他成立了专门的挺进队,有手枪,步枪,机枪,还有无线电台,装备一流。
4个挺进队加起来一共700余人,7个人对700人,没有任何害怕和退缩,利用有力地形,杨靖宇竟然带着自己的7个人,硬是把4个挺进队压制住了。
这场厮杀中,一个战士牺牲,4个战士负伤,6个人的队伍,仍在坚持战斗。
天黑后,杨靖宇带着剩下的6个人进入了深山老林。
英雄的担当,必将战斗至最后一刻。
03 英雄之死
关东军抱着一定要找到杨靖宇的决心,手电用完了,他们竟然划火柴找脚印。
找了一夜,一无所获。
但此时的杨靖宇也已是极其艰难了,他知道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自己活着出林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最后时刻,他对警卫员黄生发下了命令:
带领另外三个受伤的伤员,你们四个人转移。
他说,你们不要再跟着我了,敌人抓的是我,你们能突围出去。
黄生发立即拒绝了他:不行,我是你的警卫员,要死咱们一起死。
但杨靖宇却说,我现在是给你下命令,我们多活一个人,中国就多一丝希望,这个时候也应该把牺牲减少到最低限度,就是爬也要爬出敌人的包围圈。
后来这四个战士真的是从林子里爬出去的,但也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知道杨靖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了怎样的壮烈。
此时,杨靖宇身边只剩下2个人了,一个叫聂东华,一个叫朱文范,我们也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他们到附近找粮食时,被敌人发现,两个人英勇战斗,双双中弹牺牲。
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了杨靖宇的一枚印章,由此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包围圈进一步缩小。
杨靖宇孤身一人,穿着被树枝划破的棉衣,和一双早已损坏的棉鞋,在这个最寒冷的季节,最低温度已经到了零下42度的时刻,艰难地辗转于深山老林之中。
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铤而走险,走出林子,找点食物。
他站在路边,远远看到走过来四个人,农民打扮,他对这四个人说,老乡,能不能帮帮忙,给点干粮,同时掏出了身上的纸币,这种时刻,他仍恪守着,不白拿群众一针一线。
四个人为首的赵廷喜说,我们没带吃的。
赵廷喜其实是满洲国的一个排长,看到杨靖宇的样子,就大致猜出来他可能就是日伪正在找的人。
赵廷喜劝杨靖宇说,你还是投降吧,你要是投降了,满洲国就不杀你了,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杨靖宇笑笑回答,我不能那么做,我有我做人的原则,要是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中国不就完了吗?
最后,杨靖宇请求赵廷喜进村帮他买点粮食的,再买一双棉鞋。
赵廷喜说你在这等着,我去买。然而,汉奸的话最不可信。
赵廷喜回村后就马上报告给日伪特务。
濛江县有史以来最悲壮的时刻到来了。
1940年2月23日下午4点多,杨靖宇在他与赵廷喜约定的地点,等来的不是粮食和棉鞋,而是绞杀他的日伪军队。
(第一批在现场围捕杨靖宇的大队)
杨靖宇在看到敌人的那一刻,就知道了自己今日的结局。
他双手拿枪,边走边战,敌人则不停地喊着:“只要投降,就能活命,还能富贵。”
杨靖宇抬手就是一枪,直接干掉了司令西谷旁边的警卫员。
西谷绝望了,知道杨靖宇不可能投降了。
20多分钟激烈的枪战后,杨靖宇左手腕中弹,左手腕垂了下来,枪也掉下来了,他用右手继续还击。
此时敌人的一个机枪射手瞄准了杨靖宇,一个点射,一排子弹,射入了杨靖宇的胸膛。
这个1米9的汉子,轰然倒地,永远倒在了这片他一直坚持战斗的土地上,那一年,他35岁。
枪响过后,一切归于安静。
西谷不动了,所有人都不动了,就这么站了足足30分钟,直到程斌率挺进队赶到,上前辨认后告诉西谷确实是杨靖宇。
此时的西谷竟然掉下眼泪来,接着呜呜的哭。
有人说,西谷哭是喜极而泣,但后来更多专家认为,西谷哭泣是因为杨靖宇在他心中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为天地间失去这样的人而感叹、悲伤。
英雄的精神,会让迫害他的人都臣服。
04 精神不灭
为了震慑抗日爱国群众,西谷命令人用铡刀铡下了杨靖宇的人头,将人头送到了满洲国的首都新京。
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听说杨靖宇被击毙,并没有多少欣喜。
他是杨靖宇的老对手了,在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岸谷隆一郎下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解剖杨靖宇的尸体。
日本人非常不理解,附近一个村落都没有,这个中国军人,是怎么能够在零下20多度的山里坚持这么多天。
很快,他就知道了答案。
当日本军医用冷光明晃的手术刀切开杨靖宇的腹部,划开胆囊后,在场残暴的日军、日伪都震惊了——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树皮、棉絮……
在场的人都落泪了,日伪军官都不由自主地立正站好,这场面足以直击每一个恶魔的心灵。
长岸谷隆一郎感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78天后,岸谷隆一郎问日伪负责人,杨靖宇的遗体是怎么处理的,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天太冷,地太硬,没办法挖坟修墓,所以他的遗体暂时还在荒郊野外的一个雪堆里。
岸谷隆一郎马上下了三个命令:第一,既然杨靖宇头颅已经被你们砍下来了,你们马上做一个假头按到他的遗体上;第二,做好安葬杨靖宇将军的准备;第三,准备好后通知我,我要亲自去主持杨靖宇将军的公祭仪式。
那一天,天寒地冻,当地所有参加绞杀杨靖宇的各级军官,一个没落,全部出席了公祭仪式,一起对杨靖宇肃立默哀,鞠躬敬礼。
我相信,在那一刻,很多人已经预料到了这场战争的结局。
从杨靖宇的身上,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征服的民族。
那个南满总指挥,少将野副昌德,受到了极大的精神震撼,他天天晚上做噩梦,梦见杨靖宇,一闭眼就看见杨靖宇威风凛凛的站在他面前。
而在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写了一封遗书,用氰化钾毒死了自己的妻女,然后剖腹自杀。
据说,在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1945年8月9日,中苏边境上,150万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
在百万大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由1000多名中国人组成,他们在东北关东军身后,实施突袭。
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不要命的打法。
这支部队,就是当年被杨靖宇掩护,得以安全转移的部队。
他们以这种决绝的方式,打回了自己的故乡。
当胜利的旗帜随风飘扬,相信每一位抗联战士,都在白山黑水之间,看到了那个挺然而立的高大身影。
本文作者:茶九
责任编辑:蓝橙